2010-04-08 06:03:56yaung

全國最大單姓聚落楠西鄉鹿陶洋江家古厝清明節掃墓

          鹿陶洋的江家傳承迄今超過300年,屬目前台灣建築結構保留最完整的農村聚落,佔地近4公頃,已通過文化資產登錄。

         中央陸續補助3000萬元展開整體規劃工程,包含闢築蓮花半月池,還有文物收藏館展示傳統家具及宋江陣兵器等,並鋪設紅磚步道,讓聚落更添古意。

民國95~98年,江家聚落核定通過並執行完畢「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透過修繕營造等硬體建設,保有原傳統建物風格之外,也加入新文化元素,社區的風貌有別以往。

       特色景點除竹拱厝與土埆厝,有一棟西元1928年興建的平房「日本錢」,因正門口楣樑中堵繪製台灣日治時期的鈔票而得名,中下段的牆面飾以泥塑、彩色磁磚及馬賽克拼貼,吸引遊客。

      「捉賊巷」也很有特色,寬度僅能容納一人通過,以往是包抄入侵盜匪的路徑,現成為小朋友嬉戲的場所;「挑水路」保留先民艱苦打拚走過的步徑,寓意深遠。

        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間,江姓祖先自福建省丁州府永定縣遷徙來台定居於龍潭鄉三水村,第六代因家族人丁旺盛,而另建新堂舍~江家古厝。
        目前江家古厝已傳至第30世(來台第12代。
        當年興建江家古厝時,請到很有名氣的堪輿師,經過幾番勘察後選定現址。因為當地土壤為紅土,適合造磚瓦,因此江家決定自建磚窯,所以古厝的一磚一瓦都是江家祖先自己燒製的。而石材是取自鄰近河床山間,木材則為大漢溪河床底下的漂流木,所使用的木材均取神木。古厝歷經5年完成,約為清光緒9年。
      江家古厝的正廳三間東西廂房各兩棟,內廂房各5間、外廂房各6間,一共25間,皆可相通。型式為「五虎下山」客家式建築。

       甲仙地震對南縣古蹟及歷史建築損害嚴重,楠西鹿陶洋江家古厝已成危樓,縣文化處將公告籲請民眾暫時止步。

          當地紅瓦厝約70棟,9成以上都有大小災情,35號最為嚴重,猶如一座半露天的涼亭,屋主是78歲江得華,幸磚牆往外倒,否則可能會被活埋,而古厝很多木料建材,淋雨潮濕後容易腐壞,影響結構安全,颱風一來,恐釀倒塌災情。

          全國最大單一姓氏聚落的楠西鄉鹿陶洋江家,每年清明節是海內外宗族的「團圓日」,五日有三百多位子孫返鄉祭祖,儀式結束後排隊領紅龜粿吃平安,接著回古厝吃應景潤餅。

          全台各地的江家後代陸續返回古厝,最年長的是八十四歲江芳茂、最年輕的是僅七個月大的江芃逸,有的家族一口氣卅、四十人返鄉,四代扶老攜幼齊祭祖。江家綿延至今廿四代,靠著祭祖凝聚情感。

           祭祀過程長達一小時,個人先返回自家祖先墳位掃墓,再齊聚老祖公江棋壽墓園,依傳統祭儀祭祀,最後在三跪九叩的儀式中結束。接著全體排隊領取紅龜粿吃平安,再返回古厝吃應景潤餅。難得相聚的親族坐在古厝談天說地,宛如過年。

             全國最大單姓聚落楠西鄉鹿陶洋江家古厝,舉辦清明節掃墓活動,400多位後代子孫回鄉遵循古禮掃墓

           江家古厝開基祖是被稱為「阿泰公」的江如南,目前已經傳至第24代子孫,江家古厝起源於清朝康熙時代,至今已經邁入第289年。江家古厝仍維持四進三院十三條護龍的傳統閩式客家建築,共約136棟、40戶族人居住於此。

           400多位後代子孫回鄉掃墓,連旅居海外族人也與家人一同回到古厝祭祖,最老的有第19世84歲的江芳茂。

           在祭祖大公墓之前,族人先到公廳與神明廳上香參拜,並準備祭祖相關牲禮素果等物品,族人彼此話家常,聊起近況聯繫情感。

           祭祖活動由四大房輪流主辦,今年則是由大房擔任主辦與招待,參加祭祖活動的族人,都可拿到紅龜粿吃平安,會後包潤餅活動,仍維持濃濃傳統習俗味。

~新聞來源:記者劉婉君、吳俊鋒/記者林孟婷/中國時報【曹婷婷/南縣報導】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wu200520/活在未來的廿年中
http://www.wretch.cc/blog/wu200520心靈故鄉 心靈角落 夢想花園 夢想故事
http://tw.myblog.yahoo.com/wu200620/ 喜瑪拉雅山心靈故鄉
wu200620@yahoo.com.tw

上一篇:鹿陶洋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