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30 22:12:22吳綉真
給了我力量II
再來一篇有關文言文教學的,不過有的內容可能有些人不想看。
唉。說真的很多話都已經說到膩了,講再多也是重複重複再重複。
那些嚷嚷說中國文化不重要,古文不重要的人,
他們要說的話,歸納得出很簡單的幾點:
一、外國比中國強,所以中國文化已經遜掉了。
二、外國都沒有在學本國的古文學,所以中國的古文學也不需要學。
三、學生的白話文都學不好,古文這麼難,不要再讓學生增加負擔。
四、國文的教學時間被大大縮減,為了提升學生白話文的程度,古文活該被裁減。
五、中國的文化跟我們無關,我們是台灣人,不要中國豬的文化。
六、中國文化什麼博大精深都只是自慰,什麼仁義道德都只是放屁,
陰謀詭計,吞併傾軋,唯利是圖,這就是中國文化「教化」的結果。
七、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文學家,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讀那麼多古文。
這幾點都不是不能破除的。
因為這都是只有所破、所立,而沒有所以破、所以立的觀點。
第一,外國比中國強,所以中國文化不重要?
這是無稽之談,我沒見過丟掉自己的文化還能強大的國家。
就算是中共搞了十年文革,最後還是得重新回頭去挖故紙堆。
第二,外國都沒有在學本國的古文學,所以中國的古文學也不需要學。
錯,外國要是真的沒有在學本國的古文學,那中古世紀一些字句的用法如何保存到今?
像我們現在看到「Thu 」還能知道是「汝」,不就是古文字保存的成果?
每個領域都需要有人才去發展,學術的版圖才能完整寬廣,
為了某種東西在眼前比較搶眼比較有利,就否決其他東西的重要性,
那麼等到其他東西都失去了,再後悔也沒有用了。
第三,學生的白話文都學不好,古文這麼難,不要再增加學生的負擔了。
這句話似是而非。
首先,古文真的難嗎?
以古英文跟現代英文之間,或古德文跟現代德文之間的差距,
跟我們的古文及白話文的差距相比之下。
可以知道我們的方塊字跟歐美拼音文字之間的差別。
我們只差在用語的差別,文字卻是一樣的。
而歐美拼音文字卻不然,他們是從文字上根本的改變,
有很多字體跟拼法可能見都沒見過聽都沒聽過。
乍看之下實在很難跟已知的什麼意思連在一起,
這種困難度跟區區古文白話的差別相比如何?
你硬要說古文很難,只會讓人覺得是強詞奪理罷了。
再來,學古文會增加學生的什麼負擔?白話文學不好所以不該學古文?
你又怎麼知道學生就是學不好?你又怎麼知道「每個」學生都學不好?
你又怎麼知道學生真的認為讀古文是負擔?
不要太自以為是了!
預設立場說古文對學生太難對學生是負擔,所以今天不教明天不講。
這樣要什麼時候才認為對學生「不難」,對學生「不是負擔」?
教育不是這樣搞的!
教育不能預設學生一定學不會,沒有教不會的學生,
只有老師不教學生不學,或教之不得其法,學之不得其要,
沒有教不會、不能教的這碼子屁事。
四、國文課的時間被縮減,為了好好學白話文,古文活該被裁減。
國文課被縮減,要怎麼安排教學進度及挑選教學內容,
應該是做老師的人應該要,也應該可以去自由安排的。
要如何維持白話文跟古文一定的教學比例,及達到特定的教學效果,
這是老師的問題,而不是可以區區把課文的比例硬性調整就可以的。
五、這是我很唾棄的狹隘的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早就該成為新的世紀的棄物,更何況是心胸狹小的國族主義、民族優越情結。
不值一哂。
六、這就是所謂「只見牛矢,不見真佛」。
我也罵到不想再罵了。
七、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文學家,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讀那麼多古文。
這就好像說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數學家,所以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去學三角函數一樣。
教育並不是在於說一定要把人教育成什麼,而是要看看各別的人能成為什麼材料吧。
簡單來說,教育並不只是職前訓練,更是對可能性的探索過程。
固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文學家,但也並不是每個人都一定不能成為文學家。
我們並不要求每個人都成為文學家,但我們要努力發掘出每個可能的文學家。
不只是文學家,數學家、原子物理學家、畫家、雕刻家....
都是這樣慢慢受教育,慢慢成就他們的可能性的。
成為文學家與否,是各人的努力。
發掘出文學的可能,則要靠教育。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什麼,就認為什麼不值得去學,這種心態是要不得的。
你們不懂得你們的言論包含著怎樣的毀滅性,所以說我杞人憂天。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你們會說我杞人憂天,正是因為你們不知道這區區幾句話的所以可憂在哪....
唉。說真的很多話都已經說到膩了,講再多也是重複重複再重複。
那些嚷嚷說中國文化不重要,古文不重要的人,
他們要說的話,歸納得出很簡單的幾點:
一、外國比中國強,所以中國文化已經遜掉了。
二、外國都沒有在學本國的古文學,所以中國的古文學也不需要學。
三、學生的白話文都學不好,古文這麼難,不要再讓學生增加負擔。
四、國文的教學時間被大大縮減,為了提升學生白話文的程度,古文活該被裁減。
五、中國的文化跟我們無關,我們是台灣人,不要中國豬的文化。
六、中國文化什麼博大精深都只是自慰,什麼仁義道德都只是放屁,
陰謀詭計,吞併傾軋,唯利是圖,這就是中國文化「教化」的結果。
七、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文學家,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讀那麼多古文。
這幾點都不是不能破除的。
因為這都是只有所破、所立,而沒有所以破、所以立的觀點。
第一,外國比中國強,所以中國文化不重要?
這是無稽之談,我沒見過丟掉自己的文化還能強大的國家。
就算是中共搞了十年文革,最後還是得重新回頭去挖故紙堆。
第二,外國都沒有在學本國的古文學,所以中國的古文學也不需要學。
錯,外國要是真的沒有在學本國的古文學,那中古世紀一些字句的用法如何保存到今?
像我們現在看到「Thu 」還能知道是「汝」,不就是古文字保存的成果?
每個領域都需要有人才去發展,學術的版圖才能完整寬廣,
為了某種東西在眼前比較搶眼比較有利,就否決其他東西的重要性,
那麼等到其他東西都失去了,再後悔也沒有用了。
第三,學生的白話文都學不好,古文這麼難,不要再增加學生的負擔了。
這句話似是而非。
首先,古文真的難嗎?
以古英文跟現代英文之間,或古德文跟現代德文之間的差距,
跟我們的古文及白話文的差距相比之下。
可以知道我們的方塊字跟歐美拼音文字之間的差別。
我們只差在用語的差別,文字卻是一樣的。
而歐美拼音文字卻不然,他們是從文字上根本的改變,
有很多字體跟拼法可能見都沒見過聽都沒聽過。
乍看之下實在很難跟已知的什麼意思連在一起,
這種困難度跟區區古文白話的差別相比如何?
你硬要說古文很難,只會讓人覺得是強詞奪理罷了。
再來,學古文會增加學生的什麼負擔?白話文學不好所以不該學古文?
你又怎麼知道學生就是學不好?你又怎麼知道「每個」學生都學不好?
你又怎麼知道學生真的認為讀古文是負擔?
不要太自以為是了!
預設立場說古文對學生太難對學生是負擔,所以今天不教明天不講。
這樣要什麼時候才認為對學生「不難」,對學生「不是負擔」?
教育不是這樣搞的!
教育不能預設學生一定學不會,沒有教不會的學生,
只有老師不教學生不學,或教之不得其法,學之不得其要,
沒有教不會、不能教的這碼子屁事。
四、國文課的時間被縮減,為了好好學白話文,古文活該被裁減。
國文課被縮減,要怎麼安排教學進度及挑選教學內容,
應該是做老師的人應該要,也應該可以去自由安排的。
要如何維持白話文跟古文一定的教學比例,及達到特定的教學效果,
這是老師的問題,而不是可以區區把課文的比例硬性調整就可以的。
五、這是我很唾棄的狹隘的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早就該成為新的世紀的棄物,更何況是心胸狹小的國族主義、民族優越情結。
不值一哂。
六、這就是所謂「只見牛矢,不見真佛」。
我也罵到不想再罵了。
七、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文學家,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讀那麼多古文。
這就好像說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數學家,所以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去學三角函數一樣。
教育並不是在於說一定要把人教育成什麼,而是要看看各別的人能成為什麼材料吧。
簡單來說,教育並不只是職前訓練,更是對可能性的探索過程。
固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文學家,但也並不是每個人都一定不能成為文學家。
我們並不要求每個人都成為文學家,但我們要努力發掘出每個可能的文學家。
不只是文學家,數學家、原子物理學家、畫家、雕刻家....
都是這樣慢慢受教育,慢慢成就他們的可能性的。
成為文學家與否,是各人的努力。
發掘出文學的可能,則要靠教育。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什麼,就認為什麼不值得去學,這種心態是要不得的。
你們不懂得你們的言論包含著怎樣的毀滅性,所以說我杞人憂天。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你們會說我杞人憂天,正是因為你們不知道這區區幾句話的所以可憂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