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03 17:28:11第七封印

《浪淘沙》

<<浪淘沙>> 吴永刚1936年拍的片子,号称是联华第一部有声片,可是联华开山第2部电影<<野草闲花>>不已经有声音了么?还号称是中国第一部那什么什么蜡盘的有声片么?
第2个疑问,真不知道民国电影审查制度是怎么样的,这部影片怎么会是反动片?而且被当局禁了.1936年应该是国共打架的时候吧?就算知道这个历史背景,我还不明白,这在逃犯和警察被冲到荒岛上,一起慢慢变老,直到变成两具骷髅的故事怎么会是反动片呢?不明白.

进入正题的第一句话,我很克制的地说,这真是部好电影.
至少,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有声音的电影.早他两年出品的<<渔光曲>>不也号称是有声片么----可是太可怕了,影片走了20分种我受不了停下来了.音乐从开始第一秒就一秒钟也没断过.音乐的确不错,尤其开场的<<渔光曲>>一点一点把人拖入情境中,音乐和画面也极协调;孩子在海边嬉戏的场景也配之以活泼轻松甚至有点调笑的音乐.分割来看,其实是很不错的,但面对一刻不停的音乐加上频繁的黑幕对白提示,我只有举手投降----心想,不能太受刺激了,还是改天再看吧.
我看的<<浪淘沙>>,画面很不清楚,还有很多杂音,但还是一气把这一百分钟的片子看完了.为什么说是真正有声音呢?首先是有有声音的对白了.<<渔光曲>>和<<野草闲花>>都还是靠字幕提示对白,所谓有声音,其实就是有配乐.这基本还是处于默片状态,默片时代不是经常有人在放映影片的时候在旁边伴奏好让观众不沉闷么..<<新女性>>里到是已经有有声音的对白,但还是基于默片字幕的基础上,看上去就象旁边坐着一个不懂中国字的人,你念给他听的架势!<<浪淘沙>>至少是有人说话了,你能听的到人物念对白了.不过,看上去演员还是有些不适应说话.就说演在逃杀人犯的男主角金焰,比起他丰富而到位的面部表情(影片中不少冲突都是由金焰的面部表情的特写来表现),他念台词是真是有些僵硬,生涩的很.其他演员也有同样的问题,不是平铺直叙的念,再么就是有明显雕琢痕迹的夸张..但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演员的对白并不多,况且吴永刚擅长用画面叙事,用画面展示冲突.
在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用音乐来表情绪.适当的时候!我强调这一点,主要是给渔光曲搞怕了.100分钟,除了前后的音乐,影片中只有三段音乐.都是很熟悉的掉子,曲名到嘴边却想不出来,用简谱简单记了个调子,回头竟然是自己也哼不出来----先不管到底是什么音乐了,至少都是用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和人物的情绪都非常的吻合.第一次,是阿龙(金焰演)在回家的路上.这时候的音乐是欢快而愉悦的---的确九死一生,出海归来,想着给妻女带的礼物和久别重逢的情形. 第2次音乐悠长而哀伤,调子比较慢,那时候阿龙逃过警察老张追捕在一咖啡馆面壁发呆,时而想到女儿时转而又仿佛看见警察老章.第3次我忘记了,仿佛是第一次音乐的变调,由欢快转为忧伤,情景是什么也忘记了.
三次音乐无论是愉悦还是忧伤,都是淡淡的舒缓的,没有激烈的转折和起伏,这个和整部影片的基调也很吻合.即便是面对肆虐的大海,镜头往往也是缓慢的摇,到真是有长卷画慢慢舒展而开的的情致,平静而悠远.
再值得一提的是音响.那东西是叫音响么?比如那什么汽笛声,那海浪声.我是忘记该叫什么了,这些音响都处理的很细致.由于我看的片子杂音比较多,我没能听出来,音响有没有远近的处理,但做的绝对很细致,包括人之将死时的喘息声,包括有些表情绪的钟表走声喀嚓喀嚓.至少这钟表的声音,可以感觉的到是导演精心设计的.
关于这部影片的声音,我说了它那么多好.其实这些好,也许在今天看来并不算什么,但说实话,在早期有声片能做到他这样,我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虽然我并没有做过同期比较.但就是把这部电影放到现在来看,也一点都不落伍,至少是工整的.
我费了半天劲说这部片子的声音,而事实上,关于声音的处理相对于画面的处理,和故事的寓意,是最不出众的.哎!...不说什么了,人36年拍的电影,看的人既兴奋又沮丧.哪天能有个清晰点的版本,再看一遍!然后再回过来说,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