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5-21 15:59:08WoodWords
綠水合流步道
綠水合流步道
--------------------《太魯閣》系列
通常一般遊客到了太魯閣遊玩,都只以中橫公路東段為主,而一般遊覽車也只會在長春祠、九曲洞、天祥停留,了不起再多停個燕子口、慈母橋,很多人因為時間不夠而沒辦法以深入的方式賞覽太魯閣國家公園,很多景點都只是走馬看花,更不用談國家公園內許多條值得走一走的步道了,這樣其實相當可惜。而這次我要介紹的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內一條值得普羅大眾遊客們在行程中加上一個小時去體驗的步道──綠水合流步道。
綠水合流步道是介於綠水地質展示館和合流露營區之間的一條自導型步道,是早期合歡越嶺古道的一小段。沿路有小橋、流水、隧道、林蔭、古蹟、地質景觀,全長約2公里,短短路程卻是風光明媚、各色俱全。
綠水合流步道的起點-綠水,距離天祥相當近,約為中橫公路的173K處,從天祥出發穿過祥綠隧道之後沒多遠即是綠水所在,可見到路邊有一24小時營業的咖啡廳(在此偏僻之處開設,不簡單吧!),而中橫公路其旁叉路左轉上去就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綠水管理站,設有綠水地質展示館,步道起點即在面對此建築物的右手邊。
拾級而上,馬上進入了一個不同的天地,兩旁夾道的先是人工栽植的枇杷樹,然後有桃、李、梅、櫻樹交雜其間,一會兒就會走進早時候人工造林成的樟樹林,拾起落葉聞聞,可嗅到一種特有的香氣。接著不遠會有袖珍小溪從左邊截路穿過,踏過兩座管理處搭建的小橋後,沒多久就會來到一吊橋,橋前有一塊變質礫岩,橋的那端另有兩塊大岩石,分別是變質砂岩及綠色片岩。再轉過幾個彎,步道在兩旁駁坎的夾擠下,似乎有變窄的錯覺,盡頭是一黑色岩壁擋在那裡,岩壁下方的黑漆漆山洞就是綠水合流步道中唯一的隧道,走到這裡,有人會覺得沒有手電筒冒然進入很沒安全感,其實真的不用擔心,因為此隧道僅約20公尺長,進入時只要閉上眼睛一會兒再張開,就能習慣那種黑暗的感覺,隧道是向右彎曲的,往前走一點,就看得到右前方慢慢透出的亮光,裡面並不是很寬,僅容兩人錯身而過。
通過隧道後,這時已身在公路的上方,眼前又是另外一種景緻,此段步道是在一黑色片岩的石壁上開鑿出來的,上下均是峭壁,山壁上許多垂下的禾草類植物,是台灣固有種的「台灣蘆竹」。步道雖然離下方的溪谷、公路不是很高,但若沒有欄杆護著,可能不少人連走都不敢走。一個轉彎後,視野開闊起來,可以俯瞰立霧溪,也可以回望綠水管理站,這時可以清楚看出河水沉積作用造成的河階地形。再往前一段路就又進入樹林之間,此時可注意看看一路走來步道旁偶而會出現的石塊堆疊成的駁坎,這種結構具有擋土的功效,又能讓其上方被擋住的土石中的雨水流出,可維持步道的完整,是早期建設步道的施工方式。
這一段路林蔭遮蔽,蠻涼爽的,也可細細觀察兩旁的植物,樹幹光滑的九芎、陰涼處的東方狗脊蕨,特別有一種葉小邊緣有鋸齒,會長出小堅果的殼斗科植物,是太魯閣特有種的「太魯閣櫟」,可以停下腳步來找一找。走著走著,注意在左手邊的樹林間會有一不到十公尺的短岔路,盡頭那兒有一日據時代留下至今的「弔靈碑」,也算是一個人文遺蹟。再走沒多遠,就接上一條碎石舖成的產業道路,往上是通往海鼠山的私人地,而往下則可回到中橫公路上的合流露營區。(原本從此處可接往錐麓古道,但路跡已不明)
下坡時,遠望對面林木茂密的山頭,可以發現一小小的木架在頂上孤立,那是研海林道上的流籠頭,往下彷彿有一向下延伸的凹線,即是索道經過的痕跡,也可順此線再找到下方的索道站,以前山上的林木就是藉此索道運送下山來的。
回到中橫公路上,不妨再抬頭看看公路隧道的上方,沒錯,那就是剛才一路走來的步道,有人可能經過此地多次,也沒發現過上方居然還有路可以走人,所以下次到太魯閣時,千萬別再錯過這條迷你、有趣又內容豐富的步道哦!
P.S. 走一圈回到綠水去喝個咖啡,應該是蠻棒的一種享受,至於那兒的咖啡好喝與否就別問我了,因為本報長是很少喝咖啡的。
--------------------《太魯閣》系列
通常一般遊客到了太魯閣遊玩,都只以中橫公路東段為主,而一般遊覽車也只會在長春祠、九曲洞、天祥停留,了不起再多停個燕子口、慈母橋,很多人因為時間不夠而沒辦法以深入的方式賞覽太魯閣國家公園,很多景點都只是走馬看花,更不用談國家公園內許多條值得走一走的步道了,這樣其實相當可惜。而這次我要介紹的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內一條值得普羅大眾遊客們在行程中加上一個小時去體驗的步道──綠水合流步道。
綠水合流步道是介於綠水地質展示館和合流露營區之間的一條自導型步道,是早期合歡越嶺古道的一小段。沿路有小橋、流水、隧道、林蔭、古蹟、地質景觀,全長約2公里,短短路程卻是風光明媚、各色俱全。
綠水合流步道的起點-綠水,距離天祥相當近,約為中橫公路的173K處,從天祥出發穿過祥綠隧道之後沒多遠即是綠水所在,可見到路邊有一24小時營業的咖啡廳(在此偏僻之處開設,不簡單吧!),而中橫公路其旁叉路左轉上去就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綠水管理站,設有綠水地質展示館,步道起點即在面對此建築物的右手邊。
拾級而上,馬上進入了一個不同的天地,兩旁夾道的先是人工栽植的枇杷樹,然後有桃、李、梅、櫻樹交雜其間,一會兒就會走進早時候人工造林成的樟樹林,拾起落葉聞聞,可嗅到一種特有的香氣。接著不遠會有袖珍小溪從左邊截路穿過,踏過兩座管理處搭建的小橋後,沒多久就會來到一吊橋,橋前有一塊變質礫岩,橋的那端另有兩塊大岩石,分別是變質砂岩及綠色片岩。再轉過幾個彎,步道在兩旁駁坎的夾擠下,似乎有變窄的錯覺,盡頭是一黑色岩壁擋在那裡,岩壁下方的黑漆漆山洞就是綠水合流步道中唯一的隧道,走到這裡,有人會覺得沒有手電筒冒然進入很沒安全感,其實真的不用擔心,因為此隧道僅約20公尺長,進入時只要閉上眼睛一會兒再張開,就能習慣那種黑暗的感覺,隧道是向右彎曲的,往前走一點,就看得到右前方慢慢透出的亮光,裡面並不是很寬,僅容兩人錯身而過。
通過隧道後,這時已身在公路的上方,眼前又是另外一種景緻,此段步道是在一黑色片岩的石壁上開鑿出來的,上下均是峭壁,山壁上許多垂下的禾草類植物,是台灣固有種的「台灣蘆竹」。步道雖然離下方的溪谷、公路不是很高,但若沒有欄杆護著,可能不少人連走都不敢走。一個轉彎後,視野開闊起來,可以俯瞰立霧溪,也可以回望綠水管理站,這時可以清楚看出河水沉積作用造成的河階地形。再往前一段路就又進入樹林之間,此時可注意看看一路走來步道旁偶而會出現的石塊堆疊成的駁坎,這種結構具有擋土的功效,又能讓其上方被擋住的土石中的雨水流出,可維持步道的完整,是早期建設步道的施工方式。
這一段路林蔭遮蔽,蠻涼爽的,也可細細觀察兩旁的植物,樹幹光滑的九芎、陰涼處的東方狗脊蕨,特別有一種葉小邊緣有鋸齒,會長出小堅果的殼斗科植物,是太魯閣特有種的「太魯閣櫟」,可以停下腳步來找一找。走著走著,注意在左手邊的樹林間會有一不到十公尺的短岔路,盡頭那兒有一日據時代留下至今的「弔靈碑」,也算是一個人文遺蹟。再走沒多遠,就接上一條碎石舖成的產業道路,往上是通往海鼠山的私人地,而往下則可回到中橫公路上的合流露營區。(原本從此處可接往錐麓古道,但路跡已不明)
下坡時,遠望對面林木茂密的山頭,可以發現一小小的木架在頂上孤立,那是研海林道上的流籠頭,往下彷彿有一向下延伸的凹線,即是索道經過的痕跡,也可順此線再找到下方的索道站,以前山上的林木就是藉此索道運送下山來的。
回到中橫公路上,不妨再抬頭看看公路隧道的上方,沒錯,那就是剛才一路走來的步道,有人可能經過此地多次,也沒發現過上方居然還有路可以走人,所以下次到太魯閣時,千萬別再錯過這條迷你、有趣又內容豐富的步道哦!
P.S. 走一圈回到綠水去喝個咖啡,應該是蠻棒的一種享受,至於那兒的咖啡好喝與否就別問我了,因為本報長是很少喝咖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