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地圖II:探索成熟與自由之旅Further Along The Road Less
The road less traveled.翻成中文是[較少旅程的道路].這是一個非常吸引我的標題.
如果我們的生命中,從一開始我們就知道要做甚麼,我們的生命目標為何?如果有份”人生地圖”可看,那有多好?
如果人生旅程中,有位導師可供諮詢,在我們即將犯錯時提出警告,讓我們減少錯誤的發生,這樣我們的人生就很順遂,那有多好?
2006年,當時我是佛教徒,因為我家的狀況很糟,我渴求出口,因此同時我也經常禱告。我喜歡耶穌,也很喜歡禪宗。對於佛教與基督教我該選哪一邊?我感到疑惑。於是我問了素描班的老師。
他說,他是60年的基督徒,在60歲時突然天天失眠,睡不著。某天朋友對他講了佛法,一聽【世界上怎有這麼美好的東西 ?】從此哪一天他就睡得很安穩,他成了佛教徒。他說:【你兩邊都接觸,就會自己做決定。】這真是睿智的回答,兩年後我成了基督徒。
我們在回歸神的過程中,對神會有許多的憤怒跟不滿。就像”靈魂的重量”中撞死人的傑克一樣,他才剛重生回到教會,他熱愛上帝,但是卻發生這種事。
[上帝不是甚麼都知道,?如果祂什麼都知道,為什麼要讓這些事情發生??]
在一次次吶喊聲中,人就像一個生氣的小孩子,吼著跳著對著老爸說:[如果你愛我,為何我的生命會變成這樣??]
我對神也有許多的憤怒,一開始我對神的大能是存著驚喜與感激,但是也有許多不滿跟憤怒。每當我面對祂,這些情緒就會湧上來!在神面前我們無法隱藏任何事情,因為祂什麼都知道。我的情緒根本無所遁藏,但是我發覺每當我在講訴我的憤怒時,慈愛的天父就會微笑地看著我,聽我說。
【心靈地圖】第一本,派克醫生以心理學家的角度來講訴臨床例子。在第二本中,他開始講到宗教。因為經過10幾年後再出第二本書,此時他已經成為基督徒,同時他也由心理醫師成為一個精神導師。
我很喜歡心理醫師寫宗教方面的書籍、因為他們有永遠寫不完的例子。還有就是他們會用很客觀的角度來寫自己的信仰。有本書叫【秘密—失落的寶藏】就是一位基督徒心理醫師寫給非基督徒看的書,內容談到吸引力法則跟耶穌。
派克醫生一開始提到所有的心理疾病,包括吸毒瞌藥蓄酒,都是源自於重返伊甸園的痛苦。
人活著很痛苦,如果可以減緩痛苦,天天快樂多好?於是藥物便是一種訊速進入快樂狀態的方式。麥可傑克森就是為了減輕痛苦,用藥愈來愈重,導致死亡。
人有【被遺棄感】來自於當初【與神分離時的痛苦】,因為我們有肉體,便誤以為這些【感覺】是真實的。我們所有負面的情緒,包括【需要愛】【缺乏愛】【分離】【被遺棄】【不夠好】【不值得】【忌妒】【匱乏】…等,都是源自於此。
這些感覺讓我們以為【被神拋棄了】。
不過,【神不會遺棄我們,祂絕對絕對絕對不會遺棄我們】祂從為有一刻是【減少】【看顧我們】。祂沒有一刻是【不在我們的身邊】,雖然祂看不到也摸不著。
派克醫生的第二本書第二章提到寬恕。在心理學上,如果一個人無法【原諒自己跟原諒他人】,就會產生很嚴重的心理症狀。同時因為無法寬恕,也就無發接受愛的能量進入。這就是為何我們要祝福【痛恨的人】。害慘我們的人、小人、奸人、惡人,幹麻要原諒對方?
在佛教的方法上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想,比如說想說對方也是有家庭的人,所以我們要原諒對方等等。也就是所謂的【轉念】。轉念有時很好用,但是也有轉不動的時候,這時更痛苦!
其實不是這樣,原諒傷害我們的人,是為了【釋放我們自己,讓靈魂得到自由】,因為我們不能背著我們痛恨的人往前走。所以,要祝福對方。一開始祝福小人時,真的會祝福到咬牙切齒!然後會因為神的愛,慢慢釋放怨恨及傷害。不過,基督徒可以求報仇滴~神會幫我們討回來的~這大概也是我很喜歡基督教之故。
派克醫生在書中提到意志力。【人之所以歸咎失當,最大的原因就是意志太強,且不肯向更高的力量臣服。】他還說意志要靠什麼控制?你不能用自己的意志控制意志,這樣等於沒有控制,你必須交由一個比你更高的力量來控制意志。
意志力堅強的人很好,因為做事有始有終,不達目的絕不中止。但是缺點是,意志力堅強的人很會自我控制,等到有一天,自我意志控制不住了,人就會突然崩潰。
在此書中派克一生提到宗教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人稱為反社會階層,在於社會的最底層.以說謊做壞事或者掌控權力,假裝有愛,操縱它人為樂.。這一階段的人若是遇到生命中混屯期,會進入非常痛苦的階段。如果痛苦持續,忍受不下去,有些人會選擇自殺。有時候他們會突然大改變,讓生命180度大轉彎,比如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或者是【突然悔改】。
第二階段叫做【形式/組織化】
派克醫生提到的組織包括監獄,黑幫,軍隊跟教會。他觀察大部分上教會的人都是第二階段的人。處於第二階段的人的宗教行為特徵,就是仰賴教會控制一言一行,非常執著於宗教形式。他們最討厭別人更動宗教儀式或者形式,修改禱告詞,對於任何變動會非常憤怒。另外,這一階段的人會把上帝當做外在、與己有別的存在。他們不了解上帝存在每個人心中,不了解所謂的【內在宇宙】。他們認為上帝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在他們心目中,上帝是個會懲罰人的上帝,是天上一個仁慈的大警察。
無論任何宗教基督教、回教、猶太教、佛教都有很多第二階段的人。他們的人生是固定模式—上教會(佛教中就是唸經拜拜),結婚生子。他們心中有愛,因為宗教教他們要有愛。他們把觀念傳下去給下一代,孩子在小時候照單全收,但是一旦到了青春期,開始質疑人生時就會反抗所有的東西。[誰要那些愚蠢的神話?教會?」於是就成了無神論者。
第三階段的人是無神論者,但是他們的靈性層次比第二階段高,他們追尋自我心靈成長,他們有愛心,重視和平跟環境。
第四階段的人就是【自由】的人。也就是說,這樣的人信仰耶穌,但是不見得要去教會,因為神不在教會中。
【四階段的人的會合】
第一階段的人凡事滿不在乎,因為他們就是這樣過著糜爛的日子。第二階段的人見到第一階段的人會很高興,因為他們最喜歡解救[罪人],如果解救到一個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第二階段的人會認為第三階段凡事懷疑的個人主義者是種威脅。
我舉個例子,某些學者科學家是第三階段這種人,因為他們是透過理性跟實驗辯證方法來找答案。如果你問科學家說:[你相不相信有上帝?]對方會說:[除非有證明…等等,我不知道是否有上帝。]但是第二階段的人就會說:[你太可憐了,你竟然不相信,你會下地獄。]
我老公是個哲學家,他在學校教過聖經。聖經在歷史學家、哲學家、神學家的角度下看的是完全不同的觀點。當他在教聖經時,他會把所有的歷史資料、聖經典故出處、基督教史的發展,包括那些教會從不給教徒知道的東西,拿出來教。問題是,聖經課通常吸引來一些【宗教狂】來選課。聽到跟教會講的不同,就開始問:[可是我們教會不是這樣說..]然後我老公就把資料一攤~請你自己看!對方看了就快哭出來..可是..不是這樣…
(他在華盛頓大學一位教授上聖經課就是這種模式)
我讀聖經時最無法接受的就是瑪麗亞處女懷胎的說法.我可以接受這是【奇蹟神蹟】的說法,但是醫學上仍有許多【可行的解釋】.如果問了史學家跟哲學家,他們會交給我一堆資料,讓我知道這種說法源自於何處等等.
但是第二階段的人就會認為不相信這是褻瀆上帝,會下地獄的事情。
第二階段的人很怕第四階段的人,因為第四階段的人真實信仰上帝,相信神的存在,但是信仰中卻有著極大的自由。
派克醫生強調在靈性的階段,許多人都有著各階段的特徵.當我們判斷人時,要有彈性.
比如說有些上教會的人,照理說是第二階段的人,但是卻對自己宗教不滿,開始用科學質疑宗教。
另外也有開口閉口上帝,卻絲毫不虔誠的人,披著第四階段的外衣,卻是第一階段的罪犯。黑手黨摟~
當然還有許多是【綜合】型。
比如說,去教會很好,但是玩樂有益身心也很重要。不去沒關係,等到事業出問題,[哎呀~我多久沒去教會了!我都沒在禱告!]於是又趕緊去教會。
也有許多固定去教會的人,禱告可以批哩啪啦講的很完美背上一個小時的人,做著宗教行為卻內在沒有靈性品質的人。或者每週'上教會,卻是做極盡奸詐卑鄙之能事.(上教會跟去廟裡拜拜有何不同呢?)
但是也有許多上教會,內在靈性品質很高的人。
也有一種[聖經狂],凡事都要依賴聖經的解釋才對,雖是如此,但是聖經是【他們解釋的才對,別人解釋都不對】,聖經是拿來批判他人的。
派克醫生在書中第九章開始提信仰,他說【真正的上帝不同於任何宗教組織,祂沒有趨分之心,只要你努力找尋祂,祂就會走過一大半路程來跟你會合。到達上帝那兒的路無限多,有人經過酗酒找到上帝,(有人是吸毒、殺人後找到上帝),有人像派克醫生一樣經過禪宗(我就是透過佛法跟禪宗找到上帝);有人經過被視為異端的[新思想教派]、有人還透過偉人傳記找到上帝。】
比如說喝茶,要慢裡斯調的喝,每喝一口都要了解自己的感受.有一種[行禪]就是以特定緩滿的步伐走動.
20年的佛教學習後,天天觀察著自己,所有的起心動念...等等.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夠了!我很厭煩!
這就是為何當我轉為基督徒時,這麼的快樂!我不用再做這些觀察,我也不用修行下去.只要我把自己全部交給上帝,所有權給祂.祂就幫我處理好所有的一切!這麼爽?真的很爽!特別是我交出愈多,神愈祝福我的家人.
有些人會有疑問:[幹嘛認同有個主?還讓祂掌控所有的一切?]這是一種誤會.
交出自己的過程,就是放棄小我.讓至高無上的神來領導我們的一生.這讀就是許多人追尋的悟道嗎?讓小我消失嗎?
這時候,我發覺之前的[靈性修鍊]是個基礎.如果我在[起心動念]時,都無法[覺察]自己的行為,先停止.我便很容易被情緒引導.
比如說,神不喜歡我們說他人閒話,但是即使是基督徒也有許多人忍不住到處說閒話,講他人八卦.講了半天還不自覺.如果講閒話時可以知道[啊~我在說人閒話}生氣時可以知道[我在生氣],有這種自覺,很多事情就簡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