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6 10:06:36dfdgrrttwqweswwrt

耳鳴怎麽解決?

耳鳴是累及聽覺系統的許多疾病不同病理變化的結果,病因複雜,機制不清,主要表現爲無相應的外界聲源或電刺激,而主觀上在耳內或顱內有聲音感覺。

耳鳴
中醫認爲,腎開竅于耳,耳鳴往往是腎虛的反映,也是聽力下降的表現。這樣看來,經常耳鳴應該是老年人的專利了,因爲人上了年紀以後就容易出現腎虛的毛病。而實際上,耳鳴在很多中年人、年輕人身上也會出現,因爲現在人們的工作壓力都比較大,平時又不注意休息,所以耳部的微循環就會經常出現問題,導致耳鳴。
此外,還有一種頸源性耳鳴,是頸椎病的一種並發症,這種耳鳴的發病原因是由于頸椎勞損增生導致壓迫神經根和椎動脈,導致腦供血不足,進而影響了主管耳部供血的內聽動脈,造成耳鳴。
耳鳴聲不絕,按什麽穴位可以緩解呢?
對耳聾、耳鳴、聽力下降這類疾病的治療,耳周的穴位效果往往會比較明顯,在這裏給大家介紹的三個穴位正好都位于耳朵的前方。
當我們張開嘴時,耳朵的前面會隆起一個骨性突起,而在這個突起的後面、耳的前面則會出現一個縱向的凹陷,所說的這三個擅長緩解耳鳴的穴位就自上而下地排列在這個凹陷裏,分別叫作耳門、聽宮、聽會。
耳門丨手少陽三焦經的穴位
取穴:頭部側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張口時呈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道炎、頭暈、面部肌肉酸痛、聾啞、牙痛、腮腺炎。
聽宮丨手太陽小腸經的穴位
取穴:頭部側面耳屏前,下颌骨髁突的後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聾、聤耳、聾啞、癫狂、齒痛,及神經性耳聾、中耳炎、外耳道炎。
聽會丨足少陽膽經的穴位
取穴:耳屏間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後緣,張口時呈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聾、耳道流膿、齒痛、下颌脫臼、口眼歪斜、面痛、頭痛。
刺激方式
只需要將食指側立起來,嘴張開,上下來回擦熱這個縱向凹陷就可以了。這個方法非常簡單易行,隨時隨地都可以做,能夠起到活血化瘀通脈的作用,對于緩解耳鳴以及老年人聽力下降很有益處。
另外耳鳴産生的原因很多,不能只治標而不治本,往往跟身體的整體狀態有密切的關系。而穴位的自我保健作用也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建議有耳鳴的患者及時找醫生就醫。特別提醒的是針灸在部分類型當中是比較有效的,可以嘗試。
如果身體過胖,有什麽更好的辦法減肥?或者有什麽更好的食療辦法降低體重呢?
現在醫學認爲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顯超重與脂肪層過厚,是體內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積聚過多而導致的一種狀態。它不是指單純的體重增加,而是體內脂肪組織積蓄過剩的狀態。由于食物攝入過多或機體代謝的改變而導致體內脂肪積聚過多,造成體重過度增長並引起了人體病理、生理改變。
在生活中,通常用體重指數分析肥胖程度,常用的體重指數簡稱BMI,又譯爲體質指數。具體計算方法是體重(千克,kg)除以身高(米,m)的平方,即BMI=體重/身高/身高(kg/m2)。研究表明,大多數個體的體重指數與身體脂肪的百分含量有明顯的相關性,能較好地反映機體的肥胖程度,國際上通常用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體重指數界限值,即體重指數在25.0-29.9爲超重,大于等于30爲肥胖。中國人的BMI標准,BMI值“24”爲中國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爲肥胖的界限。
在中醫看來,肥胖與濕氣有密切的關系,身體內濕氣重,濕氣容易影響脾髒的功能,脾主運化功能失調,不能將飲食水谷化爲水谷精微上傳于肺以供身體各個器官利用,身體代謝能力下降,不能將水液輸送,在身體中又釀成痰濕,積存在體內,表現在外面就顯得肥胖臃腫,除了過食肥膩食物在身體容易釀成濕氣之外,脾氣虛弱也是濕氣的主要來源之一,脾氣虛弱會加重體內痰濕,體內痰濕也會傷害脾髒,影響脾髒的功能,所以中醫治療肥胖講究的原則是“健脾去濕化痰“。
健脾去濕化痰,我們可以選擇脾俞、足三裏、豐隆穴
脾俞穴爲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是脾髒的背俞穴,有益氣健脾的作用,經常刺激該穴可增強脾髒的運化功能,具有較好的健脾祛濕的作用。
足三裏爲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胫骨前緣旁開1橫指,以中指近側指間關節爲主,具有較好的生發胃氣、燥化脾濕的作用,可以輔助脾俞穴健運脾胃。
豐隆穴爲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在犢鼻穴下8寸,胫骨前緣旁開2橫指,以中指近側指間關節爲主,爲化痰的經驗穴,同脾俞穴與足三裏穴同用既可以健運脾胃以治本,又可以化痰祛濕以治標,脾胃健運,痰濕消除,身體代謝正常,加上合理的運動與節制的飲食,減肥就不是一件困難辛苦的事情了。
操作時,多用采用點按法,將大拇指立起,指腹固定在穴位上,點按豐隆穴和足三裏穴三分鍾,然後順時針揉豐隆穴和足三裏穴各5分鍾, 感覺到局部有明顯的酸脹感爲好。脾俞穴位于背部,若是不方便操作,也可以找其他人幫忙操作。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用艾條灸脾俞穴,足三裏,豐隆穴,每個穴位灸20-30分鍾,可以達到更好的健脾祛濕化痰的功效。
能快速降血壓的方法有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疾病”離我們越來越近,它們直接導致了種種突發的危急重症,是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元凶”之一。
衆所周知,這些疾病往往都是慢性起病,一旦確診則需要終身服藥,以控制爲原則,而無法根治。高血壓患者,須按時服用降壓藥物。但如果遇到突發情況,導致情緒激動、血壓升高,而未及時服藥時,我們可以怎樣緩解症狀、迅速降低血壓呢?
下面我給大家講講中醫中四個治療高血壓的四個穴位。
降壓靈1號穴位:點壓人迎
古代醫籍中早已有記載,如《靈樞.寒熱》篇雲: “陽逆頭痛,胸滿不得息,取之人迎”,所謂陽逆頭痛即指肝陽上逆而引起的頭痛,相當于現代醫學的原發性高血壓頭痛。人迎穴屬足陽明胃經,又位于頸部的重要位置上,爲足陽明經脈氣所發,刺之有疏通陽明經氣、平降氣血之效。同時,人迎又爲膽經與胃經的交會之穴,故又有瀉肝膽之熱,平肝降逆、熄風潛陽之作用,而收平降血壓之功。
人迎,就在頸動脈窦的前面。位于胸鎖乳突肌的前緣、與喉結相平。將拇、食二指並攏,用指腹輕輕放在人迎穴的皮膚上,可以明顯感覺到動脈的有力搏動,這裏跳動的動脈就是頸總動脈。
頸動脈窦能夠迅速調節人體的血壓,而人迎穴就靠近頸動脈窦,所以按壓人迎穴,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壓。
➤ 點壓人迎快速降壓法
取坐位,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放松伸開,分別放于兩側頸側,食中兩指指腹緊貼皮膚,先適當點揉風池,再由風池向人迎自上而下單方向分推,同時,無名指與小指亦分推面頰部,力量輕緩,柔和,均勻,以5~8次爲佳。分推後頸項及面部,可感覺輕松以及皮膚微微發熱感,每天2~3次。
注意,操作時左右交替推按,切忌雙手同時點壓人迎穴。
降壓靈2號穴位:刺耳尖
將外耳廓縱向對折,最高處即爲耳尖穴。
刺耳尖指耳尖刺血,這個方法既可以降壓,還可以退熱。
這個方法適用于任何情況下的發熱,均有較明顯的退熱作用,是我自己經常使用的一種物理性退燒方法,稍大一點的孩子,完全可以放心使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的退熱特點,除了安全之外,就是迅速快捷了,往往在刺血後十幾分鍾之內,體溫就可以降下來。
而其降壓的效果同退熱一樣,安全而快捷,而且相對于降壓藥來說,刺耳尖最大的優勢在于,沒有副作用,不用考慮用量問題,不會導致過度降壓。
➤ 耳尖刺血降壓退熱法
操作之前,先把外耳廓搓熱,然後捏住耳尖,使局部充血,消毒後用一次性采血針迅速點刺,用酒精棉球不斷擦拭局部的出血,一般 出血 2 ~ 3 滴即可,用幹棉球壓住 10 秒止血即可。
降壓的話,一般一天刺一次就可以了,在血壓較高、需要控制時,刺一側耳尖即可。如果是規律性的血壓升高,則可以在血壓升高 之前 30 ~ 60 分鍾刺血,有預防性的控制作用。
降壓靈3號穴位灸曲池
曲池,屈肘取,穴處有凹,形似淺池,故名。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陽明經多氣多血,又與肺經互爲表裏,所以曲池既可疏散風熱,又可散裏熱,有降血壓的功效。類似的穴位還有三陰交、內關、行間等。
➤ 灸曲池降壓法
先用 75% 酒精棉球消毒,用紅藥水點個點,打好記號。取極細 的艾絨,做成大棗大小的圓錐形艾柱,然後把它直立放置于穴位之上,再用線香從頂尖輕輕接觸點著,使之均勻向下燃燒。
第一支燃至一半,即用手指掐滅,或快速捏起;第二支仍放在原 處,燃至大半,有痛感即去掉或按滅。每次一般灸 9 次,至發紅或起 小水疱即可。
降壓靈4號穴位:敷湧泉
湧泉,足少陰腎經的起始穴,形容腎中精氣像泉水一樣湧動出來,故名。腎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肝腎合稱爲先天之本,而肝經上行至巅,故湧泉可治療巅頂疼痛、頭暈頭昏,有降血壓的功效。
➤ 熱敷湧泉降壓法
取吳茱萸 30 克,加冰片適量,共研末,用醋調後,微微加熱,敷在湧泉穴上,蓋在幹淨的紗布,每日更換一次,有助降壓。
當然,這是高血壓病臨時救急的四個方法。關鍵還是要注意自己平時的生活習慣,防止高血壓病的發生,例如保持良好、穩定的情緒;注意運動,適當減肥;起居有常,生活規律;飲食以低脂肪、低膽固醇爲主;多吃含 碘和維生素 C 較高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刺激性強的食物,限制食鹽的 攝入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