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神似在音樂之外實在音樂之中——[莊子與你]24
子游曰:「敢問其方。」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通「號」)。而獨不聞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通「嚎」)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齊物論〉)
當子綦老師對學生子游表演了一段「吾喪我」的魔法之後,便跟著提出一組天籟、地籟、人籟的概念,想藉此幫助子游了解「吾」和「我」的不同以及兩者的關係。
子游聽了,就跟老師說:「敢請老師再說明白。」於是子綦解釋說:「如果將大地比喻為生物,那麼當牠吐氣的時候,就形成我們所謂的『風』。這風不颳則已,一旦颳起來,就會與各種凹洞摩擦而發出各種聲音。你不也曾經聽過長風吹過高山林木的聲音嗎?我說的就像那樣。首先是那些千年大樹,樹圍可以用手掌量一百個跨度的,樹身一定有許多坑洞,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有像鼻子的、嘴巴的、耳朵的,也有像瓶子的、杯子的、搗米臼的、深水池、小水坑的等等。風和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坑洞摩擦,也發出種種不同的聲音。有像水從高處瀉下的聲音,有像箭離弦的聲音,有像喝叱的聲音,有像呼吸的聲音,更有像人在喊叫、嘶吼、狂笑、嘆息等等。這些聲音,前後相隨,連綿不斷。風小的時候聲音也小,風大的時候聲音也大,等風停了,聲音也就靜止了。你不也見過風停止後樹林的枝葉仍在輕輕搖動的樣子嗎?」子游聽了老師一番對大自然交響樂的說解,總算對所謂地籟明白了,就跟老師說:「原來地籟就是指風摩擦種種凹洞的聲音,人籟我本來就懂,就是由人造的樂器(例如排簫所發出來的聲音嘛!但還有天籟,到底是什麼?老師還沒說明白呢!)於是子綦說:「這就比較難說明白了,因為它不像人籟地籟有明顯的情狀。我們還是回過頭從人籟地籟切入罷!我們不妨追問:萬竅怒號所發出來的聲音,請問是誰讓它發聲的呢?當聲音靜止,又是誰讓它靜止的呢?這決定發聲與否的真正主人,也就是音樂之所以成其為音樂的本質,就是天籟,也可以稱為『音樂之神』。這超越的形上本質好像在音樂的現象之外,就好像風在萬竅眾聲之上。但這只是為說解方便而姑且分析為兩層(就是形上界的道和現象界的物或言)罷了!其實這兩層是凝合為實存的一體的,音樂之神就在音樂之形當中。所以眾竅發聲,就是它自己發的,靜止也是它自己靜止的。一切都是生命的自由與自然,想要在音樂之外去找一個『發聲者』,其實是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