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物論〉教我們擺脫意識型態的束縛——[莊子與你]22
在〈逍遙遊〉和〈養生主〉之後,我們開始要介紹《莊子》書中最重要、最有趣也最難懂的一篇,就是〈齊物論〉。
如果說〈逍遙遊〉是提出理想生命的自由境界,〈養生主〉是提出要實現這自由境界的修養原則。那麼從〈齊物論〉以下的幾篇,包括〈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便都是將這一貫的修養原則,落實應用到生活上,去消解生活中種種足以妨礙我們生命自由的迷障的討論。
好,那請問在生活中足以妨礙我們生命自由的迷障有那些呢?若要一一列舉,當然可以有許許多多,但總而言之也可以說只有一種,就是語言。
當然,在這裏所謂語言是取廣義,包括文字語言、聲音語言、表情語言、肢體語言、影像語言、情境語言等等,只要是人用來表情達意的都算。
語言為什麼會構成對生命真情的遮蔽、自由的妨礙呢?其實準確一點說,罪不在語言而在人對語言的執著。這時,從語言更可以延申為概念、意識型態一共三層。語言指的是符號本身(聲音符號、文字符號、表情符號等等)。概念是指人賦予符號的認知意義,如「水」這符號代表那可以飲用的流動液體。至於意識型態,則是人賦予概念的價值認定,如認定富貴是好的,貧賤不好;臉蛋身材美是好的,醜不好等等。而所謂對語言的執著,就是指對語言概念所代表的本質中性的客觀事物,擅自認定其價值,以為好就是永遠好,壞就是永遠壞的意思。
原來一項事物是好是壞,完全要因人因時因地而有不同的判斷,那裏有永恆不變的絕對性可言呢?例如對你好的事對我未必好,財富有時會帶來煩惱(聽說大樂透得獎者多半六年內財富歸零,但原來的平靜生活卻回不去了),權勢有時會帶來不幸(薄熙來不當大官也許不會坐牢,阿扁也是),美貌更容易帶來諸多困擾(光擔心變醜就夠讓人煩的了)!所謂「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盲目認定什麼是好什麼是壞,而不知隨機應變,就叫做執著,這執著不知變通的意念乃至信仰,就叫意識型態,當人被種種意識型態牢牢束縛住,當然就沒有自由逍遙可言,而只有憂懼煩惱苦痛纏身了!
〈齊物論〉一整篇,就都在討論如何擺脫意識型態的束縛,而能自由無礙地活用語言、善用事物、善處人生。它可說是莊子語言哲學的展示,也是生命哲學方法論領域中最重要、最精采的一篇文章。它出入於生命(道)與語言(言)兩端之間,展示出活潑靈動的辯證思維,可說是機鋒迭出,妙趣橫生,令人嘆為觀止,百讀不厭。
但也正因活潑靈動,想要恰當掌握它行文的意旨也十分不容易,稍有過或者不及,便會掉進莊子的語言陷阱,陷於執著而不自知,或自以為懂而其實不懂。
好!我們從今天起就試著去解一解〈齊物論〉囉!解得對不對?好不好?您就且走著瞧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