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7 07:49:52wkqcy38464

登上電商快車 贛牌農產品成“網紅”

登上電商快車贛牌農產品成“網紅”



奉新縣新西藍獼猴桃種植基地倉庫內,工作人員正忙著打包獼猴桃。 記者 海 波攝

近年來,隨著農村電商生態水平的提高,農產品電商朝著融合化和智能化的方向高速發展,不斷湧現出共享農業、創意農業和智慧農業等新業態,這也成為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插上電商翅膀的贛牌農產品,紛紛借勢飛向各地,飛入千傢萬戶,牽起一樁樁城鄉“姻緣”。

江西特色農產品網上俏銷

9月14日,記者走進奉新縣農產品電商運營中心,印有“現代農業”“特色農業”“休閑農業”字樣的貨架陸續映入眼簾,上面整齊地擺放著奉新大米、獼猴桃、辣椒醬等特色農產品。

“我們運營中心負責收集本地特色農產品,然後運用O2O的經營模式,讓農產品出村進城。去年,我們的線上銷售額達到800多萬元,比前年增長25%。”中心“掌門人”吳吉亮侃侃而談:“我們希望借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契機,通過一定的讓利促銷活動,讓獼猴桃打響我們奉新農民與台灣電動床工廠都市人共享豐收的‘第一炮’,並讓更多的農產品變現。”

鄱陽湖流域有著極其豐富的水產資源。這幾天,九江凱瑞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國平格外高興,因為他在天貓網站上的鄱陽湖旗艦店開張瞭。

在倉庫門口,黃國平看著一輛輛滿載著大閘蟹的“專車”遠去,心滿意足地說:“我們在淘寶、天貓、京東、贛台中抽水肥 農寶上都開瞭網店,在微信上開瞭微店,公司線上營業額月均50萬元左右。豐收節期間,我們準備在線上開展大型促銷活動,讓利三成以上。預計活動期間,線上營業額可突破百萬元。你看,我微信上好多朋友一聽說有促銷活動,都一口氣在我這兒預定瞭幾十盒,說今年中秋節就拿我的大閘蟹去走親訪友啦!”

昔日提籃叫賣,今朝上網售賣。兩年前,省農業廳和北京農信通集團聯手打造瞭江西省農產品電商運營中心和贛牌農產品電商銷售平臺——贛農寶網站。兩年過去瞭,我省已建成90傢縣級電商運營中心和1000個鄉鎮農產品電商服務站。農信通集團江西分公司市場經理王永高說:“我們希望通過電商平臺將藏在深閨的特色農產品‘嫁到’世界各地去。在我們的贛農寶網站上,已有上千個農產品商傢入駐,贛南臍橙、南豐蜜橘、南安板鴨、南康甜柚、臨川菜梗、弋陽年糕、廣昌白蓮等特產都能買到。一些熱門單品的月銷量已上千,是農產品界名副其實的‘網紅’。”

讓優質產品對接消費升級需求

酒香也怕巷子深。長期以來,從供給側看,大量新鮮農產品存在滯銷的問題﹔從需求側看,消費者缺乏優質農產品的採購渠道。如今,橫空出世的電商,融合瞭優質農產品的市場需求與生產者信息,打通瞭優質農產品的上行之路。

秋陽下,記者隨吳吉亮來到奉新縣新西藍獼猴桃種植基地。3000畝的種植基地裡,果農們正快速地採摘獼猴桃。一旁的倉庫中,一簍簍獼猴桃被分揀、包裝。冷庫門口,一輛輛貨車正等候著。裡裡外外,熱火朝天。“這幾天我早上六點就來上班瞭,一直要忙到晚上八點,每小時平均包裝80盒,比平常忙多瞭。想到要把我們奉新獼猴桃送到全國各地去,我一點都不覺得累。剛剛我還打電話把我丈夫也喊來幫忙。”赤岸鎮下壟村村民帥玉娥高興地說。

吳吉亮一邊嗅著獼猴桃果香,一邊喜上眉梢地告訴記者:“農產品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擴大市場佔有率,秘訣就是要提高品質。我們在大力推廣標準化種植、綠色興果的同時,根據線上消費者的要求,算好包裝和物流時間,提前將獼猴桃採摘下來,讓消費者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吃到優質新鮮的獼猴桃。”

俯瞰今日的贛鄱田野,建設綠色生態農業的大潮方興未艾。截至今年上半年,我省累計認証“三品一標”產品4529個,其中綠色食品台灣電動床工廠608個、有機農產品1692個、農產品地理標志82個。

“互聯網+”的春風這兩年吹遍瞭尋烏縣的每個角落,越來越多的尋烏人在網上售賣臍橙、蜂蜜、茶油等深山中的農產品。去年,全縣電商交易額已超過十億元,物流中心的送單量達到日均五萬件以上。在這五萬件快遞中,有300個是羅召華的“靈芝營養雞蛋”。

“我傢的蛋雞每日都要喝靈芝湯,這下出來的蛋自然是靈芝雞蛋囉,這蛋清就有兩層呢。”說起靈芝雞蛋,文峰鄉石排村農民羅召華的臉上寫滿瞭自豪:“靈芝是我們尋烏的特產。雖然靈芝雞蛋的售價是普通雞蛋的兩倍,但是可暢銷瞭,最遠都銷到新疆去瞭。我在淘寶和京東上都有網店,還有三百個微商代理。我要借農民豐收節的東風,把靈芝雞蛋的品質傳得更遠。這段時間我們每天要打包600多個快遞,是平常的兩倍以上。去年我的利潤達到瞭140多萬元,今年有瞭豐收節這個契機,預計利潤會超過180萬元。”

共享農業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9月16日的靖安縣高湖鎮古楠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比往日更加熱鬧。原來這一天,在上海創業二十載的靖安人舒昕回來瞭。同時,他還帶來瞭5單生意。

“我離開傢鄉二十年瞭,在大都市什麼都能買到,但就是難以買到正宗的傢鄉味道。”談起對傢鄉的懷戀,舒昕感慨不已。他說:“自從知道可以在合作社認領水稻和土豬,我毫不猶豫地就在微信上認領瞭。得益於互聯網和物流的高速發展,現在我天天吃傢鄉的農產品,就跟自己從沒離開過一樣,每天都要多吃一碗飯咧!我好幾個朋友在我傢吃瞭咱古楠的大米和豬肉,都要我幫他們認領。快過豐收節瞭,我就帶著朋友們的訂單回來和大傢聚聚。鄉親們能增收,上海的朋友們又能吃上綠色農產品,我這個‘媒人’當得真開心。”

小小的合作社辦公室內,擠滿瞭歡聲笑語,也擠滿瞭濃濃鄉情。

“共享農業將分散的消費需求集聚起來形成規模,實現與供給方的精準匹配,滿足消費者高品質、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其中一個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訂單式農業。對於在外漂泊的遊子而言,濃濃鄉愁是共享農業新業態的情感動力,這種情感動力則會直接轉化成購買力。隨著我國首屆農民豐收節的來臨,各電商平臺和個體經營者紛紛參與到全民購物節的促銷狂歡中,更是將遊子心中的鄉愁推到瞭頂點,也將極大地促進農民增收。”省農業廳市場與涉外處副處長劉曉斌說。

一趟趟高速的電商快車滿載著豐收的贛牌農產品駛向都市,一樁樁美滿的“姻緣”,把城鄉共享豐收的喜悅灑在廣袤的贛鄱大地上。(記者 宋思嘉)
BDD32E394595A7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