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9 15:42:01蘇荷
《小毛,不可以!》2--結局
小毛惹了許多麻煩
最後被媽媽罰坐牆角,暗自啜泣。
接下來的這張圖片,我總會先讓孩子猜猜媽媽是用什麼語氣跟她說話:
1.凶巴巴的說:「小毛! 過來。」
2.溫和的說:「小毛! 過來。」
大部分的孩子會選1,因為小毛前面闖了很多禍,每次媽媽都是抓狂的大叫「不可以!」,所以順著文脈讀下來,媽媽當然是用兇巴巴的語氣叫他。
如果大人引導孩子觀察小毛的表情和他高舉雙手迎向媽媽的肢體語言,孩子會很快領會媽媽也是伸出雙手迎向小毛,準備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果不其然,媽媽將小毛抱在懷裡疼愛他。
這是美好的結局,孩子在挨罵或被處罰之後,總希望重新得到父母的愛,如果父母在責罰孩子之後沒有給予關懷與溫暖,孩子的心是會變硬的。
你看,在媽媽雙手撫慰之下,小毛臉上的線條變得多麼柔和,他的心也一定是柔軟的。
其實,最後這張擁抱圖的原文是" Yes, David. I love you." 我們揣想小毛是一邊走向媽媽一邊問:「媽媽,你愛我嗎?」在多得數不完的No No No.......之後,媽媽終於給出一個Yes的答案,這就足以抵銷小毛心中所有的疑惑與不滿,讓他十分安心。
我想起一個智能只有3歲的小一學生,每次被老師喝叱「不可以」「你不乖」之後,總會擔心的哭問:「老師,你愛不愛我?」老師會哄他:「寫完作業老師才愛你。」「把抽屜收乾淨老師才愛你。」......等他完成老師交代的事,就會得到「老師好愛你!」的回饋,孩子就這樣學會了生活常規。
上一篇:《公園裡的聲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