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4 13:20:48NONAME
國語文程度低 政策、心態難辭其咎
國語文程度低 政策、心態難辭其咎
2005/12/14 人間福報 文/鄭佑璋
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一次學習成效評量報告,顯示國小六年級學生英文最好、國文次之,儘管學童大都能正確使用常用字,但對日常語彙、運用注音符號、辨析字詞形音義等能力偏低,閱讀及作文亦較差,閱讀時能記下感想、做好摘要,並完善書寫報告者不及半數,對不同文體之掌握能力亦待加強。
其實,誤用成語及有錯別字,也發生在成人身上,但成人並為改正自己,卻把孩子的「亂用成語」,歸罪是國語文教育的失敗。
若教育政策的核心價值,建立在意識形態上,恐因語言被貼上標籤,演變成族群對立,這不是當前推廣「鄉土語言」的目的,但政府希望推廣「鄉土語言」,家長藉「鄉土語言」推廣為延續族群文化的命脈奮鬥,這勢必壓縮「國語文教學時數」,而且家長也期望孩子贏在具有國際觀的起跑點上,是以英語教學的提早實施,再縮減為各學科教育基礎的國語文教學時數。
但是,缺乏使用英語的環境,提早學英語的學習效果何在?而鄉土語言教學,是學習「媽媽說的話」嗎?若是,客家子弟要學媽媽的客語,還是當成多學一種鄉土語言的福佬話?那原住民語言呢?母親來自異國的「新台灣之子」該說的母語是什麼?
教育政策被局限在配合意識形態的運作,家長助長政治意識猖獗,與誤認會講英語就具有國際觀的偏狹觀念,都對國語文程度下降難辭其咎,而家長對教育的態度,更是擊潰國語文教育的一大敵人;日前筆者與母親研究由學生提供的唐詩字卡,因為學生以讀經班教材為準,產生與學校教材出入的疑問,筆者可以使用《廣韻》證明在唐代該字音的正確念法與意義。不過,要如何糾正錯誤的念法?筆者認為,學校的教育在家長的眼中不值一哂,兼之家長對教育方式有所堅持與不信任感,更製造親師衝突。目前的偏重英語教學,雖製造眾多的英語小神童,也偏廢了其他課程的學習,而意識形態的介入製造教學困難,國語文教育直接遭嚴重干擾,姑不待言。
2005/12/14 人間福報 文/鄭佑璋
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一次學習成效評量報告,顯示國小六年級學生英文最好、國文次之,儘管學童大都能正確使用常用字,但對日常語彙、運用注音符號、辨析字詞形音義等能力偏低,閱讀及作文亦較差,閱讀時能記下感想、做好摘要,並完善書寫報告者不及半數,對不同文體之掌握能力亦待加強。
其實,誤用成語及有錯別字,也發生在成人身上,但成人並為改正自己,卻把孩子的「亂用成語」,歸罪是國語文教育的失敗。
若教育政策的核心價值,建立在意識形態上,恐因語言被貼上標籤,演變成族群對立,這不是當前推廣「鄉土語言」的目的,但政府希望推廣「鄉土語言」,家長藉「鄉土語言」推廣為延續族群文化的命脈奮鬥,這勢必壓縮「國語文教學時數」,而且家長也期望孩子贏在具有國際觀的起跑點上,是以英語教學的提早實施,再縮減為各學科教育基礎的國語文教學時數。
但是,缺乏使用英語的環境,提早學英語的學習效果何在?而鄉土語言教學,是學習「媽媽說的話」嗎?若是,客家子弟要學媽媽的客語,還是當成多學一種鄉土語言的福佬話?那原住民語言呢?母親來自異國的「新台灣之子」該說的母語是什麼?
教育政策被局限在配合意識形態的運作,家長助長政治意識猖獗,與誤認會講英語就具有國際觀的偏狹觀念,都對國語文程度下降難辭其咎,而家長對教育的態度,更是擊潰國語文教育的一大敵人;日前筆者與母親研究由學生提供的唐詩字卡,因為學生以讀經班教材為準,產生與學校教材出入的疑問,筆者可以使用《廣韻》證明在唐代該字音的正確念法與意義。不過,要如何糾正錯誤的念法?筆者認為,學校的教育在家長的眼中不值一哂,兼之家長對教育方式有所堅持與不信任感,更製造親師衝突。目前的偏重英語教學,雖製造眾多的英語小神童,也偏廢了其他課程的學習,而意識形態的介入製造教學困難,國語文教育直接遭嚴重干擾,姑不待言。
家長普遍讓孩子提早起跑的結果,使得電腦神童對手寫文字的不感興趣,於是「火星文」、「表情符號」,甚至白字連篇成為普遍現象,難道要把這些歸於學校教育問題嗎?試問:有多少家長有空督導子弟的課業,甚至翻閱聯絡簿?如今被檢討的「火星文」現象,在不同年齡的學童與青少年間,往往產生不同的認知,學童的學習與表達能力不足,對「注音文」的依賴與習慣,使得火星文與表情符號成為主要的「語文表達工具」;而對青少年而言,使用火星文可能會受同儕的鄙視,產生對火星文的排斥。
由於各界對e世代的國文能力憂心,眾人都會檢討國文授課及閱讀時數的減少,但是在看熱鬧與批評後,教育政策無法對國文教學方式及內容鬆綁,家長不願以身教帶動閱讀習慣,卻將責任交給只要背頌就能提升記憶力與國文能力的「讀經班」,希望不要以考試「領導」教學造成學生學習壓力,卻又以考試「驗收」教學成果,把子弟送進「補習國文」,這種期望與方法間的落差,如何能希望學子的國語文能力提升?如果目前的授課時數能讓教師像瑞典漢學家高本漢,可從每一個方塊字的來龍去脈、結構逐一講解,使語文教育深化扎根,家長能拋棄只要結果不問過程的心態,以身作則地督導閱讀,放棄要求補習班提升孩子的作文分數的功利心態,屬於文化層次的國語文教育方能提升。
不可不提的是,媒體記者一面批評小學生國文能力太差,一面卻在播報時錯誤引用成語,及跑馬燈上有錯別字作為「錯誤的示範」,是否也要負擔國語文程度低落「現象」的責任?
由於各界對e世代的國文能力憂心,眾人都會檢討國文授課及閱讀時數的減少,但是在看熱鬧與批評後,教育政策無法對國文教學方式及內容鬆綁,家長不願以身教帶動閱讀習慣,卻將責任交給只要背頌就能提升記憶力與國文能力的「讀經班」,希望不要以考試「領導」教學造成學生學習壓力,卻又以考試「驗收」教學成果,把子弟送進「補習國文」,這種期望與方法間的落差,如何能希望學子的國語文能力提升?如果目前的授課時數能讓教師像瑞典漢學家高本漢,可從每一個方塊字的來龍去脈、結構逐一講解,使語文教育深化扎根,家長能拋棄只要結果不問過程的心態,以身作則地督導閱讀,放棄要求補習班提升孩子的作文分數的功利心態,屬於文化層次的國語文教育方能提升。
不可不提的是,媒體記者一面批評小學生國文能力太差,一面卻在播報時錯誤引用成語,及跑馬燈上有錯別字作為「錯誤的示範」,是否也要負擔國語文程度低落「現象」的責任?
上一篇:關懷街友 幫他們站起來
下一篇:一流書店 一流愛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