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8 17:22:38鄭佑璋
為鄧不利多發喪吧!
2005.07.18 中國時報
為鄧不利多發喪吧!
鄭佑璋/高雄市(研究生)
英國歐巴桑羅琳,讓「哈利波特」相關產品無不大賣,甚至每個小孩都幻想自己是哈利波特,這是精密商業運作的成功之處。但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狂銷熱賣同時,不禁要問: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在哪裡?台灣能有羅琳這樣文化創意人才擔任神仙教母的角色,引領台灣代工經濟轉型為附加價值更高、跨國性品牌的文化創意產業嗎?
筆者以為,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或許在好奇心與想像力不足以及急著問結局的態度下胎死腹中。從來我們對羅琳的創作,始終沒有足夠的耐性,循著小說的情節鋪陳而找到結局,停留在拿到新書,直接跳到最後一頁看結局,而非是如何透過想像而帶領鄧不利多教授邁向死亡之路,對於故事永遠好奇的是結局,而非情節。
沒有耐性的「揭秘大作戰」,不僅失去文化創意產業需要的閒情逸致,更是對於創作者艱辛創作的輕蔑,更也是不觸法的海盜行為。是以鄧不利多教授的死訊,見微知著地意味著台灣的急功近利心態,不重視情節,只要看到績效與結局,注定台灣的創意產業要步向死亡的幽谷。
不知道我們是不是應該為鄧不利多教授的死,廣發訃聞並成立治喪委員會?
為鄧不利多發喪吧!
鄭佑璋/高雄市(研究生)
英國歐巴桑羅琳,讓「哈利波特」相關產品無不大賣,甚至每個小孩都幻想自己是哈利波特,這是精密商業運作的成功之處。但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狂銷熱賣同時,不禁要問: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在哪裡?台灣能有羅琳這樣文化創意人才擔任神仙教母的角色,引領台灣代工經濟轉型為附加價值更高、跨國性品牌的文化創意產業嗎?
筆者以為,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或許在好奇心與想像力不足以及急著問結局的態度下胎死腹中。從來我們對羅琳的創作,始終沒有足夠的耐性,循著小說的情節鋪陳而找到結局,停留在拿到新書,直接跳到最後一頁看結局,而非是如何透過想像而帶領鄧不利多教授邁向死亡之路,對於故事永遠好奇的是結局,而非情節。
沒有耐性的「揭秘大作戰」,不僅失去文化創意產業需要的閒情逸致,更是對於創作者艱辛創作的輕蔑,更也是不觸法的海盜行為。是以鄧不利多教授的死訊,見微知著地意味著台灣的急功近利心態,不重視情節,只要看到績效與結局,注定台灣的創意產業要步向死亡的幽谷。
不知道我們是不是應該為鄧不利多教授的死,廣發訃聞並成立治喪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