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11 09:26:18品酒仙

波爾多葡萄酒分級由來

圖說:由酒評天王Robert M. Parker所「Bordeaux:A Consumer's Guide to the World's Finest Wines」已經發行到第四版。


波爾多的分級系統是應拿破崙三世要求,為1855年巴黎萬國博覽會準備的一份酒莊排行榜。

一般而言,法國葡萄酒強調土地精神,產區的理念是針對因地理環境、氣候因素而產生葡萄園體質作為區別,分級基準取決於葡萄園本身的條件,一來葡萄園的面積不會經常隨意增減,對於品管上較容易掌握,二來這樣的評斷基準不會受到像是名氣、炒作等太多外來因素的干擾。

但波爾多區的分級制度則完全是以「城堡酒莊(Chateau)」為單位來進行等級的評定。而波爾多區也是法國唯一選出這種「列級酒莊(Grand Cru Classe)」的產區,所以也特別受到注目。

酒莊出品的水準,往往會受諸多人為的因素影響而有所改變,比如酒莊主人換手、前後任釀酒師及酒窖總管的個人風格,酒莊所擁有的葡萄園面積也常因為家族的興衰而有所消長。在諸多外來變數考量下,波爾多的列級酒莊能擁有超過一世紀的官方認可,的確是相當特別的現象。

為了1855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當年波爾多工商會(Chambre de Commerce de Bordeaux)應所在的吉隆特省(Girande)萬國博覽會參展委員會的要求,針對該區兩千多家的酒莊中,依這些優質酒莊所生產的葡萄酒,在百年來所估計可能出售的價格並參考現況等等條件,挑選出78家酒價最高昂的酒莊參展,也因此這份名單只有評選出波爾多一區的酒莊。

這份評選名單並分成了紅、白酒兩份,其中紅酒部分有57家酒莊入選,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除了Chateau Haut-Brion屬於「格拉夫區(Graves)」之外,其餘都是在波爾多吉隆特河左岸「上梅鐸(Haut-Medoc)」,右岸的其他酒莊沒有一家參加。而這57家「列級酒莊(Grand Cru Classe)」還細分為五個等級,以「一級」為最高評價。

這份原是參展名單的分級,最初並沒有受到廣泛的重視,也很少被印到酒標上或作為一般人買波爾多酒的參考。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因為分級制度簡潔易懂,在包括美國在內的海外新市場被當成選酒的圭臬,在商場上造成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鑑於這種分級制度有著葡萄酒界指標性的地位,波爾多以外的其他法國葡萄酒產區,也幾乎在戰後50年的同一時間,開始建立屬於自己一套的分級制度。

(以上資料由台灣金醇洋酒股份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