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30 23:07:02愛看電影的研究SEN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有誰還記得,23歲在想什麼?在作什麼?為了什麼努力?為了什麼流淚?

切‧格瓦拉的23歲,與死黨共乘一部摩托車,去開闊他們的視野,去延長他們的青春。

25歲的我,看的是才23歲,生命卻比我更遼闊的,一個革命理想家,在與自我激盪與矛盾的故事。

對東方人來說切‧格瓦拉很陌生,但對於拉丁美洲卻是如英雄般的存在。摩托車日記要告訴我們的,並不是一個英雄偉大事蹟,在過去我們讀過太多太多民族英雄不平凡的過去,因為不平凡,所以我們覺得遙遠;因為遙遠,所以我們不曾追隨。

格瓦拉的23歲跟我們一樣平凡,唯一不平凡的,是他闖蕩拉丁美洲的勇氣,也許他當時的目標並不遠,當使也只是想知道自己的所學能有多少用處。我們的23歲,也都有如他的能力,甚至比他更富有、更健康,但是我們缺乏遊歷的勇氣。

摩托車之旅的起程顯得相當坎坷,路上不斷的雷殘、雷殘、在雷殘,在日記的形容,他們的旅程時常飢寒交迫,也因此他們得騙吃騙喝又騙睡,偶爾騙騙女孩子的心,但是當他們真正看到在安地斯山的另一端,在怎麼平凡的心靈,也都會受到衝擊。

「這不是英雄事蹟,只是兩條平行生命的短暫交會…」

格瓦拉如是說,但這段交會,卻成功的點燃了格瓦拉內心的革命之火。

我們在電影裡看不到革命的情節,我們也看不到悲壯的政治事件,相反的,故事平淡閒適,卻在沒有激情的述說中,去感受這兩個心靈的衝擊與交錯。

因為曾經平凡,所以能夠追隨。

這不是英雄事蹟,卻因為平凡的容易親近,所以我們都能夠感受。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說的不是革命,而是一個偉大革命青年,最平凡,卻最讓我們感動的一段故事。

有了這段故事,我們相信世界是可以改變的。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