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7 14:35:15雞蛋

王文華寫了「原來,我們不像臉書上那麼快樂」

作家王文華主持一個廣播節目,最多人call-in的單元叫「不能說的祕密」。聽眾打電話進來,說一個秘密,不必使用真名,製作單位可以用器材幫他「變音」。於是他可以擺脫一切社會壓力,安心做自己。

昨晚一位男同志call-in進節目,談到不知情的爸媽替她介紹女友,他雖然喜歡這女孩,但是以「朋友」的心情;不知怎麼告訴爸媽和這女孩這位同志的call-in,啟發了王文華寫了「原來,我們不像臉書上那麼快樂」的文章,隨即在臉書發文分享,探討在臉書和LINE的時代,分享是如此容易,分享範圍更是無遠弗屆,每個人都應該已經暢所欲言了才對,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人,想跟電台節目的陌生人分享秘密?

王文華認為,原因可能是「臉書上的我們,並不是真正的自己」。首先,臉書貼文的內容通常有趣而討好但在真實生活中,我們的外在和內在都不像臉書上那麼光鮮亮麗。真實的自己是A,在臉書上要持續經營A+的形象。這種矛盾造成的壓力,要如何分享?

另外,臉書上的我們,是精心過濾後的自己。大家通常只分享生活的高潮,但現實生活大部份是重覆、等待、瑣碎、空白。臉書,是3分鐘的預告片。生活,是90分鐘的本片。現實中大部份的沈悶,要如何分享?

王文華認為,不會在臉書上分享瑣事的原因,是那些東西不會得到「讚」。要得到更多的「讚」,必須分享有趣的照片。但很多深刻的感受,比如說平靜、寂寞、絕望,無法用照片呈現。那要如何分享?

會不會更多的「讚」,並沒有增加我們的自信,反而只是讓我們更加察言觀色、患得患失,不敢做自己?

會不會分享,反而讓我們設限?我們不斷從生活的片段中,撿選出能被最多人按「讚」的部份,然後用那些部份,反過頭來修正自己。

王文華領悟到:在「即時」通訊的時代,有些事,還是需要「歲月」來證明。在社群媒體的時代,有些東西還是無法分享,也不需要用「讚」來衡量。
真相,這是他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