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22 18:47:02逐草原而居的馬

生命交響曲

運用類似質性研究中的敘事分析,吳乙峰的「生命」記錄了四個家庭在九二一前後的故事,對照著自己父親中風後的生命經歷。

潘先生與張小姐的兩個兒子在地震中喪生,照顧兒子的岳母也在搶救孫子中過世;明純與明芳,兩個未滿18歲的少女,在外地工作唸書,一場地震奪走了家中其他人的生命,只剩下她們倆,頓時工作也是一種空虛;佩如,家中的獨生女,自小受父母的疼愛,地震讓她失去摯愛的雙親與大哥,只剩下當警察的二哥,還有大學未畢業的她;張先生與吳小姐一起從事台電電塔地基的工作,地震的時候,身邊只有大女兒,而二女兒則給婆婆帶,剛過完二歲生日的二女兒,就在不知不覺中離開了這片從青山綠水變為戰場或地獄的人間;而吳乙峰的父親,在中風後,變得鬱鬱寡歡,成天想要自殺,甚至告訴他「為什麼地震不是發生在宜蘭?」

活著,對某些人來說,是一種希望;死了,對另一群人來說,是一種解脫。

「生命」塑造著一種對「活」的讚揚,對於「死」似乎有著無情的批判。觀眾隨著導演的拍攝,進入了對四個家庭的同情與感動;對於導演的父親,也夾雜著些許「不知好歹」的情緒。但是,活著究竟是不是一種快樂?的確只有活著的個人,才能直言。當我們一昧地指責人們結束生命的草率時,是不是有想過,自己創造了怎樣的一個社會,而這個社會又給了人們什麼樣的環境生活?

當然,我不是宣揚遺棄生命,只是在思考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與狀況,使人們願意放下一切,放下生命。

立委選戰即將到來,又到了一個政治廝殺的季節,總在這個時候,選擇不看電視新聞、減少仔細看報的機會,因為我知道,他們創造出的是一種讓人想要「放棄生命」的社會,而我,不需要!

願我可以為我的個案做更多的事情,合理爭取他們的權益,讓這個使人想放棄生命的社會,往回走一點。

圖片來源網址:http://www.tradelink-ebiz.com/ebizclub/product/English/B29

上一篇:20 30 40

下一篇:The Lake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