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1 18:08:14愛馬氏
端著韁繩接觸,是要用幾分力?
騎馬在馬背上,人與馬的接觸,應該是有三個部份,騎坐是其一,也就是我們坐在馬鞍的那部份,腰桿要挺直,不可彎腰駝背,還是說東倒西歪的,腰要懂得隨伴跟著那馬背上的浪;其二是雙腳的小腿至腳跟這部份,那馬刺就是掛在腳跟上,腳跟要盡量朝下,腳尖朝上,可想而知,那接觸點為何,很自然用小腿的內側接觸馬的肚子,亦可在此給馬匹壓力,視狀況決定用力之大小,若用開車作比喻,內方腳的接觸之用力就是踩油門的意思,通常加速的接觸點就在馬的肚子最為突出的地方;第三個部份應該就是韁繩的接觸,那韁繩是拿在雙手上,其拿法是相當的特別,韁繩就是一條稍有寬度目視約3公分左右吧!也有0.2公分這樣一點點厚度的繩子,兩端分別「綁著」口銜兩端,在此所謂「綁著」是有一定的連接法,就看口銜是幾環的,反正不是很固定「綁著」死死的就是了,是可活動操作的,那韁繩的拿法就是從口銜出來的韁繩用食指和拇指捏著,再穿過無名指和小姆指之間,左右兩手都是一樣的拿法,通常標準的拿法那拇指是豎起來的,韁繩可拿短或拿長,就看「綁著」口銜之處到食指和拇指捏著這一點之間的距離長短而定,韁繩也可以拿鬆或拿緊,但拿韁繩的長短和鬆緊之間並不一定會有一定的關係,韁繩拿短也可以是鬆鬆的,不是說韁繩拿短就一定是緊的。
雙手拿韁繩這種拿法,就是跟韁繩的操控有絕對的關係,那廣教練就曾這樣教過,在我剛學騎馬的時候,常常會說把拿韁繩的大拇指豎起來捏緊,其意思就是說透過這樣的動作把韁繩拉緊一點,那謝教練也常會指導我們這些初學者,用端一盤子的東西作比喻,這跟雙手拿著韁繩在馬背上很相像,完全沒有接觸的用力則盤子可能都會掉落,但也不需用很大的力緊緊地抓住盤子,這其中有一定的力量,每匹馬的鬆緊用力大小會不一樣,所以,要用心試試那拿韁繩用力要有幾分,並且要記住,就此那謝教練還有一種比喻,就是煮菜參鹽巴調味料的問題,就是要試鹹淡,太鹹則減之,太淡則加重,若已試出剛好的鹹淡味道,則記之,也就是這匹馬在這樣的韁繩操控力量之下表現最好,要記住!當然,像我這樣業餘再業餘的騎手,講歸講是這樣子,是常常會忘了!
那阿四教練會強調韁繩比較緊的接觸,但要有細微的鬆緊操控,一鬆一緊之間的拿捏,這是相當不容易的韁繩操控,阿四教練常會糾正我的韁繩在緊收之後還得太多太快,大概就是這個問題吧!當然這些都是要時間與歲月的追尋和累積,剛開始學騎馬的時候,可能連騎坐都是坐不穩的,常常就是透過用力拉扯雙手上的韁繩以保持在馬背上的平衡,所以,這樣突然之間急拉韁繩,這就會造成馬匹的緊張,突然一拉韁繩馬匹會以為有危險狀況,會被嚇到,當然就會不乖不安靜,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要狂奔逃命;另也有可能把韁繩一直拉得緊緊的一刻也不放鬆,這樣馬匹的運動就會受到極為嚴重的限制,步伐根本就踏不出去,走沒幾步就會停下來,這也是謝教練常用的比喻,就像開車那樣,拉起手煞車同時踩油門,那車子一定開不動,這比喻相當地貼切,那韁繩之功用,就是用在使馬的運動慢下來的,尤其是外方韁的操控,是最常用在使馬的運動減速,但這種減速並不是說把煞車踩到底那種減速,而是輕輕的減速,若煞車睬到底是10分力,這種輕輕的減速可能是只用1分力而已,這是不易操控的力量,可用拿韁繩的中指和無名指的操控動作達成,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我們騎馬在馬背上那韁繩是要這樣的拿法,中指和無名指是可運用的,而且是非常地細緻操控!
韁繩的操控,可能會是與馬接觸最為困難的部份,一般是內方韁用以引導,外方韁用在限制之用,這其中有用力多少拿捏的問題,但在騎坐還不好的時候,談韁繩的操控,會是多餘的,騎坐不好,東倒西歪不穩,不會隨伴跟那馬背的浪,就不可能有好的韁繩操控,所以,一切還是要回到騎坐的練功夫,但騎馬從打浪開始,就會同時遇到雙腳小腿和騎坐,以及韁繩,這三個部份與馬接觸的練習,這就是為何學習騎馬很具有挑戰之處,尤其是非職業的騎手,又不是天天混在馬場,沒有幾年的歲月和時間的累積,忍受挫折,很有耐心的練習,是很難有好的騎坐,一切也只有當騎坐穩了,方可漸入佳境!那韁繩的操控,除了限制和引導之外,還會有很多其他的意義,這也是騎馬有趣味之處,不是只有跑步而已!
雙手拿韁繩這種拿法,就是跟韁繩的操控有絕對的關係,那廣教練就曾這樣教過,在我剛學騎馬的時候,常常會說把拿韁繩的大拇指豎起來捏緊,其意思就是說透過這樣的動作把韁繩拉緊一點,那謝教練也常會指導我們這些初學者,用端一盤子的東西作比喻,這跟雙手拿著韁繩在馬背上很相像,完全沒有接觸的用力則盤子可能都會掉落,但也不需用很大的力緊緊地抓住盤子,這其中有一定的力量,每匹馬的鬆緊用力大小會不一樣,所以,要用心試試那拿韁繩用力要有幾分,並且要記住,就此那謝教練還有一種比喻,就是煮菜參鹽巴調味料的問題,就是要試鹹淡,太鹹則減之,太淡則加重,若已試出剛好的鹹淡味道,則記之,也就是這匹馬在這樣的韁繩操控力量之下表現最好,要記住!當然,像我這樣業餘再業餘的騎手,講歸講是這樣子,是常常會忘了!
那阿四教練會強調韁繩比較緊的接觸,但要有細微的鬆緊操控,一鬆一緊之間的拿捏,這是相當不容易的韁繩操控,阿四教練常會糾正我的韁繩在緊收之後還得太多太快,大概就是這個問題吧!當然這些都是要時間與歲月的追尋和累積,剛開始學騎馬的時候,可能連騎坐都是坐不穩的,常常就是透過用力拉扯雙手上的韁繩以保持在馬背上的平衡,所以,這樣突然之間急拉韁繩,這就會造成馬匹的緊張,突然一拉韁繩馬匹會以為有危險狀況,會被嚇到,當然就會不乖不安靜,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要狂奔逃命;另也有可能把韁繩一直拉得緊緊的一刻也不放鬆,這樣馬匹的運動就會受到極為嚴重的限制,步伐根本就踏不出去,走沒幾步就會停下來,這也是謝教練常用的比喻,就像開車那樣,拉起手煞車同時踩油門,那車子一定開不動,這比喻相當地貼切,那韁繩之功用,就是用在使馬的運動慢下來的,尤其是外方韁的操控,是最常用在使馬的運動減速,但這種減速並不是說把煞車踩到底那種減速,而是輕輕的減速,若煞車睬到底是10分力,這種輕輕的減速可能是只用1分力而已,這是不易操控的力量,可用拿韁繩的中指和無名指的操控動作達成,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我們騎馬在馬背上那韁繩是要這樣的拿法,中指和無名指是可運用的,而且是非常地細緻操控!
韁繩的操控,可能會是與馬接觸最為困難的部份,一般是內方韁用以引導,外方韁用在限制之用,這其中有用力多少拿捏的問題,但在騎坐還不好的時候,談韁繩的操控,會是多餘的,騎坐不好,東倒西歪不穩,不會隨伴跟那馬背的浪,就不可能有好的韁繩操控,所以,一切還是要回到騎坐的練功夫,但騎馬從打浪開始,就會同時遇到雙腳小腿和騎坐,以及韁繩,這三個部份與馬接觸的練習,這就是為何學習騎馬很具有挑戰之處,尤其是非職業的騎手,又不是天天混在馬場,沒有幾年的歲月和時間的累積,忍受挫折,很有耐心的練習,是很難有好的騎坐,一切也只有當騎坐穩了,方可漸入佳境!那韁繩的操控,除了限制和引導之外,還會有很多其他的意義,這也是騎馬有趣味之處,不是只有跑步而已!
上一篇:輕快步打浪,漂亮在想像中!
下一篇:壓浪,我騎馬的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