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9 02:06:37

電影

電影與夢境,與人生,大概都是同一個名詞,只是用不同動作或者說是主詞不同。都是虛幻而難以預測的,跑過的膠卷、做夢的記憶、上一口吸氣這一口吐氣;然而怎麼證明那些確確實實的存在於過去的時空中?過去無法證明未來難以預測,就連此刻都是那麼令人懷疑,是否自己在他人的夢境或者某個導演的電影作者的書裡?

電影院裡,碩大的螢幕籠罩眼前,觀眾彷彿存在於主角體內,那樣異樣的空間,彷彿真實的正在過著「電影」中的角色的人生,自己的存在於是乎更加稀薄,像一個小小細胞,撲通撲通隨心跳舞動。對於人生,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詮釋、關於存在,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義之於自我,可是,荒蕪的人似乎越來越多、空虛的人越來越懸浮在「此刻」。

那來談談高雄電影節我目前看過的片,務實一點。
246奇幻公路我無法談。切‧格瓦拉的上下傳記,對我來說是印證了一種理想主義。也許他也是必須要用「帶給別人幸福、拯救他人」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外國人卻想要替他國革命,我想只有宗教有辦法。革命就是一種偏激,卻也只有偏激才能有強大的力量;正極與負極中間是「零」,中庸之道的力道薄弱。長久以來或許許多人都把切神話化了,也許他代表著許多人都渴望的理想主義,為理想、為他人「獻身」這種近乎藝術的「生命表達」。我無意也無法評斷他,對他我沒有好惡,如果我能得到他身上的一部分,那我希望得到他的「熱情」吧!
尋找午夜之吻。算是一部可愛的片。愛情可以只短短存在一天,但可以是深深的。常常最美好的都是已逝去的,或者知道即將逝去的。感情其實很難專一吧,但是人又總有一種佔有慾。題外話,今日聽聞學校附近的711兩名男性店員一個備胎很多但備而不用,一個每個都沾一點存貨很多。當下百趕交集。也不能說他們(牠們)不對但是好像又不太對,究竟是不用負責或者真的在尋尋覓覓?又或者喜歡「曖昧」的感覺?感情這樣的事,太理性實在也真分析不出什麼來。浪漫與濫情、多情與色情,好像根本沒有界線。
黑獄斷腸人。真是一齣悲劇,又是因為愛情。不過好像是要用母螳螂吃掉公螳螂作為隱喻,才這樣拍?當中是有不少人生的哲理,但是因為太多了所以我大致上都忘了。很多時候,笑話本身就是一個悲劇。我們因為別人的不幸、窘迫而發笑,苦笑或者是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取笑別人、諷刺別人,總是容易獲得快樂(是怎樣的快樂呢?)就像是打他一樣的發洩吧?有時候,悲慘的人生就像是一個大玩笑,荒謬又悲傷。而大笑出的眼淚,成分又是些什麼呢?
沒有呼吸的青春。
明明白白的就是一齣青春悲歌。和「青春電幻物語」裡的情感有點像,但是岩井俊二的感情比較細膩,關於青春的氛圍、青春心靈的捕捉更加細膩;而這齣就比較寫實,青春期的自以為是徹底作用,使得每個主角都走向沉淪;這點倒是加強了「成長是幻滅的開始」這個調調。當真實裸露,青春也離開了。
即溶沼澤。
看不見不代表沒有。過於強調眼見為憑,失去理想與幻想的作用,除了人生索然無味之外,也不再輕快。想像是最輕盈的,很快就可以飛離不快樂的現實。但一直幻想還是會被討厭的。呵。
萬事不美好。
人與人間的際遇真的不用強求什麼。永遠不會有什麼最好的理由可以重要到阻止另一個人離開。寫到這我覺得好像東方人比較有「緣」的觀念,認為相遇是特別得是重要的是有意義的,而西方人好像就比較沒有這種觀念,歐洲人也許因為有些享樂主義、著重眼前的快樂,所以擦身而過,所以好像比較多「相識一刻」這種電影。不過並非說相是對他們就比較沒有意義,反而他們著重的是「相識」這件事情本身對他生命的影響,而非「人」對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