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9 11:42:46啟
祭拜姨婆
昨天母親跟我說,今天姨婆頭七,下午要去殯儀館祭拜她。我也想跟她一起去。十月多的時候,舅公生日請客,母親說姨婆穿了一件粉紅色的套裝,只是臉色蠟黃。我拼命的想,還是沒辦法把印象中帶著老花眼鏡姨婆的臉與粉嫩顏色的套裝連結,那天我也許有看到她,只是撇過,我以為就像往年的家族聚會,三四個月過年的時候大家還要再見面。
那天之後不久,母親說姨婆肝癌末期了,沒有辦法治了。其實剛聽到的時候,並沒有很震驚,就像是電視新聞幾乎天天有的車禍報導一樣,而且外公出入加護病房兩次都還好端端的活著,是不是再過不久,我就會聽見姨婆情況穩定的消息?但我還是開始試著要想起姨婆的臉。我和姨婆其實沒有很親,每年見面都只是一年兩三次的家族聚會,不過我知道她很會畫國畫,客廳裡一簇大幅盛開的牡丹花應該就是她畫的吧?我還記得她總是帶著一副鏡片很大、略帶咖啡色、兩支鏡腳之間掛著一條線的老花眼鏡。但她的臉其實並不清楚。
接下來總是在母親電話言談間,得知姨婆的消息。「她是輸血才得到B肝的。」「她那幾天還去花蓮找她最好的姊妹聊了三天三夜,回來身體就變這樣。」「她的畫展三月才有地方開。」「醫生說末期化療沒效了。」「她要去台北試最新的藥。」「她連骨頭都在痛,吃飯都沒力氣了。」「她的意識斷斷續續,要叫她好久她才會有反應。」十二月中我去醫院看望外公,父親向外婆問起姨婆。「哎,應該快要不行了。」外婆抿起嘴,拉下嘴角小聲的說。
我很驚訝,事實就這樣血淋淋被說出來,一把利刃切開的自我安慰。姨婆是外婆的妹妹,她經過了父母的死亡,自己的老伴兩度入加護病房,死亡對她而言,帶來的是哪種感情呢?我開始想像,也許我可以去姨婆最相信的媽祖廟拜拜,或是為她誦一遍經。
我還是沒去媽祖廟拜拜,二十四日的晚上,我正想著明天是聖誕節。「姨婆去世了,今天下午四點多。」母親走到我的書桌旁悄聲說。「這麼快。」我們像是在說鄰居借錢吸毒那般,似乎等一下就可以忘記。我打開日記本,寫下姨婆死亡的日期。
死亡對我來說,還是陌生,雖然它離我越來越近。至今我經過歷兩次死亡,小學與高中吧?外曾祖父母,阿祖九十出頭吧?每年過年聚餐只見到長的很像阿祖的大舅公,我沒有機會認錯了。但平常我仍不覺得阿祖已經死了,阿祖離我很遙遠,我必須過我該過的生活。
死亡本身不恐怖吧,一咬牙怎麼會想到自己將與世界訣別,怎麼會細細回憶並非遺忘只是藏匿的記憶?令人悲傷的是失去,從此之後回憶的數量不會再增加,漸漸被大量關於其它的記憶掩埋,好不容易找出了一張舊照片,放了太久輪廓已經因泛白而模糊了。像是小孩子丟了心愛的玩具,怎能不傷心?
我穿的一件黑色的衣服,跟母親到外婆家集合,跟阿姨舅舅舅媽父親,六人到殯儀館。和往常一樣,舅舅大聲說他熱衷的政治話題,阿姨跟母親舅媽談論著姨婆的後事,就像平常一樣。車裡很悶,外面太陽很大,高中時天天都會經過的街景掠過。
從殯儀館停車場旁邊的小門進去,輓聯白色花圈一盆盆新鮮但顏色慘淡的花籃排列延伸,天空沒有雲很藍,擴音器播放著帶有濃濃哭腔的歌聲,並不淒厲只是有些哀傷。灰色的磨石子地板上零散著幾張灰黃的薄薄的金紙,白色的馬賽克拼貼的牆柱,像是幼稚園時舊家樓下的牆壁。那是個半開放的空間,牆壁隔出一個個祭壇,黃色桌巾、香爐、花籃、遺照,每一個祭壇雖有小小差異但大抵相同。姨婆的祭壇在最裡面,我邊走邊看著祭壇上一張張的照片,有的頭髮灰白,有的好像才三四十歲,經過了火化的爐子有家屬直接在在上面放遺照,是不是比較沒有錢,儀式只好簡單一點?照片很新,上面的人們應該都要在這世界上的某一處,然而他們似乎都已不在人間。
祭壇前都有一張桌子,兩三個家屬在幫死者處理後事,用電腦整理通訊錄好寄訃聞,或是用印著經文的黃紙摺成一朵朵莊嚴的蓮花。沒有人哭泣或哀傷,安安靜靜的坐著、輕輕動著手指,或小聲零碎交談著。像是一個什麼事也沒發生的午後,時光隨著陽光緩緩移動,幾乎靜止。
姨婆的兒子跟他太太,也在折連花、整理通訊錄。看到我們來,起身幫我們點香。
拿過香,抬頭看見姨婆的照片,突然一陣強烈的鼻酸,淚水湧滿了眼眶但我卻不想讓它掉下來。照片上姨婆比較年輕,穿著深藍色底碎花的外套襯著深粉紅色的襯衫,嚴肅而柔和,還有一抹極淡的微笑。照片中的眼睛看著我,她認得我,她似乎就在祭壇的頂端俯視著我們,默默的看著我們喝水說話,帶著一抹極淡極淡的微笑。母親說,那張照片及壽衣都是姨婆自己選的。
大人們說著關於姨婆關於後事偶而夾雜一些不相干的話題,哪款車子省油之類的,我仔細看著祭壇邊的花籃,一朵一朵的凝視,白色的百合、綠色的火鶴,似乎剛剛綻放就被採集,花瓣上的脈絡飽含著水分,充滿生命力。
原來死亡並沒有什麼特別。某一天形形色色的人一起死亡,一起被放在殯儀館,火化,下葬,長眠。她的一生結束了,留下來的人們繼續過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
如果說要把握現在,現在永遠也把握不完,時間怎讓人牢牢緊握?回憶總會被沖蝕成一粒沙,從在世者身邊經過,再度流浪。
回家路上母親說我對姨婆的印象應該不多,我說我記得客廳那一大幅牡丹花的國畫。「那不是妳姨婆畫的,那是一個大陸的畫家畫的,妳姨婆送給我們的。」母親說。
那天之後不久,母親說姨婆肝癌末期了,沒有辦法治了。其實剛聽到的時候,並沒有很震驚,就像是電視新聞幾乎天天有的車禍報導一樣,而且外公出入加護病房兩次都還好端端的活著,是不是再過不久,我就會聽見姨婆情況穩定的消息?但我還是開始試著要想起姨婆的臉。我和姨婆其實沒有很親,每年見面都只是一年兩三次的家族聚會,不過我知道她很會畫國畫,客廳裡一簇大幅盛開的牡丹花應該就是她畫的吧?我還記得她總是帶著一副鏡片很大、略帶咖啡色、兩支鏡腳之間掛著一條線的老花眼鏡。但她的臉其實並不清楚。
接下來總是在母親電話言談間,得知姨婆的消息。「她是輸血才得到B肝的。」「她那幾天還去花蓮找她最好的姊妹聊了三天三夜,回來身體就變這樣。」「她的畫展三月才有地方開。」「醫生說末期化療沒效了。」「她要去台北試最新的藥。」「她連骨頭都在痛,吃飯都沒力氣了。」「她的意識斷斷續續,要叫她好久她才會有反應。」十二月中我去醫院看望外公,父親向外婆問起姨婆。「哎,應該快要不行了。」外婆抿起嘴,拉下嘴角小聲的說。
我很驚訝,事實就這樣血淋淋被說出來,一把利刃切開的自我安慰。姨婆是外婆的妹妹,她經過了父母的死亡,自己的老伴兩度入加護病房,死亡對她而言,帶來的是哪種感情呢?我開始想像,也許我可以去姨婆最相信的媽祖廟拜拜,或是為她誦一遍經。
我還是沒去媽祖廟拜拜,二十四日的晚上,我正想著明天是聖誕節。「姨婆去世了,今天下午四點多。」母親走到我的書桌旁悄聲說。「這麼快。」我們像是在說鄰居借錢吸毒那般,似乎等一下就可以忘記。我打開日記本,寫下姨婆死亡的日期。
死亡對我來說,還是陌生,雖然它離我越來越近。至今我經過歷兩次死亡,小學與高中吧?外曾祖父母,阿祖九十出頭吧?每年過年聚餐只見到長的很像阿祖的大舅公,我沒有機會認錯了。但平常我仍不覺得阿祖已經死了,阿祖離我很遙遠,我必須過我該過的生活。
死亡本身不恐怖吧,一咬牙怎麼會想到自己將與世界訣別,怎麼會細細回憶並非遺忘只是藏匿的記憶?令人悲傷的是失去,從此之後回憶的數量不會再增加,漸漸被大量關於其它的記憶掩埋,好不容易找出了一張舊照片,放了太久輪廓已經因泛白而模糊了。像是小孩子丟了心愛的玩具,怎能不傷心?
我穿的一件黑色的衣服,跟母親到外婆家集合,跟阿姨舅舅舅媽父親,六人到殯儀館。和往常一樣,舅舅大聲說他熱衷的政治話題,阿姨跟母親舅媽談論著姨婆的後事,就像平常一樣。車裡很悶,外面太陽很大,高中時天天都會經過的街景掠過。
從殯儀館停車場旁邊的小門進去,輓聯白色花圈一盆盆新鮮但顏色慘淡的花籃排列延伸,天空沒有雲很藍,擴音器播放著帶有濃濃哭腔的歌聲,並不淒厲只是有些哀傷。灰色的磨石子地板上零散著幾張灰黃的薄薄的金紙,白色的馬賽克拼貼的牆柱,像是幼稚園時舊家樓下的牆壁。那是個半開放的空間,牆壁隔出一個個祭壇,黃色桌巾、香爐、花籃、遺照,每一個祭壇雖有小小差異但大抵相同。姨婆的祭壇在最裡面,我邊走邊看著祭壇上一張張的照片,有的頭髮灰白,有的好像才三四十歲,經過了火化的爐子有家屬直接在在上面放遺照,是不是比較沒有錢,儀式只好簡單一點?照片很新,上面的人們應該都要在這世界上的某一處,然而他們似乎都已不在人間。
祭壇前都有一張桌子,兩三個家屬在幫死者處理後事,用電腦整理通訊錄好寄訃聞,或是用印著經文的黃紙摺成一朵朵莊嚴的蓮花。沒有人哭泣或哀傷,安安靜靜的坐著、輕輕動著手指,或小聲零碎交談著。像是一個什麼事也沒發生的午後,時光隨著陽光緩緩移動,幾乎靜止。
姨婆的兒子跟他太太,也在折連花、整理通訊錄。看到我們來,起身幫我們點香。
拿過香,抬頭看見姨婆的照片,突然一陣強烈的鼻酸,淚水湧滿了眼眶但我卻不想讓它掉下來。照片上姨婆比較年輕,穿著深藍色底碎花的外套襯著深粉紅色的襯衫,嚴肅而柔和,還有一抹極淡的微笑。照片中的眼睛看著我,她認得我,她似乎就在祭壇的頂端俯視著我們,默默的看著我們喝水說話,帶著一抹極淡極淡的微笑。母親說,那張照片及壽衣都是姨婆自己選的。
大人們說著關於姨婆關於後事偶而夾雜一些不相干的話題,哪款車子省油之類的,我仔細看著祭壇邊的花籃,一朵一朵的凝視,白色的百合、綠色的火鶴,似乎剛剛綻放就被採集,花瓣上的脈絡飽含著水分,充滿生命力。
原來死亡並沒有什麼特別。某一天形形色色的人一起死亡,一起被放在殯儀館,火化,下葬,長眠。她的一生結束了,留下來的人們繼續過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
如果說要把握現在,現在永遠也把握不完,時間怎讓人牢牢緊握?回憶總會被沖蝕成一粒沙,從在世者身邊經過,再度流浪。
回家路上母親說我對姨婆的印象應該不多,我說我記得客廳那一大幅牡丹花的國畫。「那不是妳姨婆畫的,那是一個大陸的畫家畫的,妳姨婆送給我們的。」母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