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30 13:47:40靈師姐

簡說慈禧太后

  我不知大家有沒有興趣知道慈禧的事,哈哈~~不要緊拉,反正俺都在說了嘛。多多指教喔
  歷史上對慈禧太后的評價都比較負面,這種負面的形象由民初已開始。那時的人比現在的我們更愛八卦耶,而當時資訊不發逹,很多都是人云亦云的故事,久之人們也當真了,這是不能忽略的時代背景。更重的是,可以說皇室的八卦又不會被殺頭,哈哈哈

  慈禧太后,旗籍為下五旗的鑲藍旗,著名的海西女真葉部的後裔,姓葉赫那拉氏,父親是安徽徽寧廣太道惠徽。
  清史沒說她在哪出生,以致她的出生地有很多說法,較為可信的應是北京。以光緒十年時她五十歲,推算生於道光十四年﹝1834﹞十月,咸豐元年﹝1851﹞五月被選入宮,號懿貴人,咸豐四年封懿嬪,六年三月因生下兒子,封為懿妃,七年再封為懿貴妃。﹝關於清代的妃嬪制度,有興趣自己查唷,或再開一篇來說^^﹞
  十年﹝1860﹞英法聯軍兵臨城下,咸豐帶著皇后、慈禧等人跑去熱河,留下恭親王鎮守北京。翌年的七月十七日,咸豐在熱河病逝,臨死前指定其六歲的獨子﹝另一子生即夭折﹞同治繼位。
  咸豐臨死前,見同治還幼,於是命肅順、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和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八人為贊襄政務中臣,盡心輔政。遠在北京的恭親王奕訢,則被排斥在權力核心之外。

  大臣們擬定新年號為「祺祥」,咸豐皇后被尊為慈安皇太后,生母懿貴妃為慈禧皇太后,同時擡入上三旗的鑲黃旗。
  八大臣以肅順為頭,把持朝政,對皇帝跟太后造成威脅。而更威脅的是,八個顧命大臣想到新皇帝年紀太小,國事又危急,竟想廢之而立怡親王載垣,這才令慈禧太后反搫。當年簽了《北京條約》後,慈禧首先取得慈安的信任,她也懂得躲在恭親王背后,把持著當時的亂局。當時是由桂祥獻計,恭親王策動,慈安配合,而慈禧只是跟從,並非像戲劇說的是由她領導。而她得到慈安的信任有二十多年之久,見到她並非一般女子。

  御史董元醇奏請兩后理朝政,兩后召載垣入議,被載垣以本朝未有皇太后重簾而拒絕。侍郎勝保及大學士賈楨繼續上疏,要兩后聽政,留守京師的恭親王奕訢前向奔喪。兩后即以載垣等人擅政,與恭親王密謀廢而代之。
  民間都說恭親王與慈禧有染,所以恭親王才會幫她。其實恭親王愛權,只要授以權力即可拉攏,不必慈禧出馬吧。且宮中守衛森嚴,兩人怎幽會都是問題咧。
  九月,咸豐喪回京師,載垣、端華、肅順被拿下,都死;其他讚成襄政的大臣都被罷黜,奕訢被任為議政王,十一月請兩后在養心殿垂簾聽政,史稱「祺祥政變」,改年號為「同治」。議政王、軍機大臣都向兩后報告,內外奏章也由兩后先看再由大臣擬旨,第二天兩后閱後再以咸豐賜的同道堂小璽蓋章,以皇帝名義頒布。

  同治初期,內憂而外患還不嚴重,兩太后跟恭親王都力求中興。選賢任能,粵、捻掃平,滇隴也定,因而出現「同治中興」。
同治四年翰林院編修蔡壽祺上疏痛陳時弊,直接參劾恭親王奕訢,慈禧太后藉機罷免奕訢,惜難敵眾,只免去其議政王職權。
  同治十二年二月﹝1873﹞,剛親政的同治皇帝,下旨重修圓明園。第二年,工程全面鋪開,內外重臣普遍認為這是勞民傷財,奕訢屢次與皇帝發生爭議,盛怒的同治以「召對失儀」、「無人臣禮」為由,把他降為郡王。隨後慈禧太后出面,以「加恩賞還」奕訢親王世襲罔替,恭親王因此對慈禧太后俯首帖耳,也因此失去雄心。

  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同治病逝。同治死時並沒有兒子,「溥」字輩的人不算近親,慈禧就找來其妹夫醇親王嫡長子四歲的載湉入繼大統,改元「光緒」,兩后復垂簾。
  光緒五年,同治葬入惠陵。吏部主事吳可讀在陵上自殺,留疏要朝廷降旨,把皇位傳予同治之子﹝曾聽說同治死時曾留有兩個遺腹子,還沒查到@@﹞。其他大臣也上疏,慈禧以祖法未有明立儲君拒絕。

  慈禧在光緒六年﹝1880﹞病倒,不料慈安卻在光緒七年暴亡,光緒八年病癒的慈禧掌控全權。就是因為慈安死得太突然,以致有她是被慈禧所殺之說。
  光緒十年﹝1884﹞,法蘭西入侵越南,以「不欲輕言戰」為由把奕訢罷去,又免去很多恭親王提拔的漢大臣,因這年為農曆的甲申年,而稱為「甲申易樞」。
  光緒十三年,慈禧太后欲以次年正月歸政光緒。醇親王奕枻及眾大臣奏請慈禧訓政數年,而光緒也再三請留,於是拉,慈禧來個順水推舟,哈,再訓政咧。
  光緒在十五年大婚,二月時,慈禧太后就歸政於他。御史屠守仁因上奏請慈禧太后繼續訓政被拒絕而被奪官。
  野史中總是說慈禧的出現是應了葉赫部對愛新覺羅的咀咒,「葉赫部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你愛新覺羅氏」。對這我多有猜疑,滿洲皇帝以遵守祖訓知名,若真有此事,應不可能會叫葉赫部的後人應選秀女。
  很多人的印象都認為是慈禧自己修繕頤和園,事實是同治跟光緒在位時先叫人修葺,以便慈禧在歸政後可入住,而當時的朝臣也沒人敢說話。光緒二十年,慈禧六十大壽,光緒請慈禧在頤和園受賀,又仿康乾年間由大內至園設彩棚經壇,舉行慶典。

  慈禧跟光緒在二十四年時,因變法問題而意思相左,開始對對方不滿。光緒原打算在九月請慈禧去天津閱兵,當時就有傳言說慈禧會利用軍隊廢掉光緒。所以在八月時,慈禧太后忽然由頤和園搬回皇宮,再次訓政,光緒有病而被逼在瀛台休養,變相被軟禁。慈禧並在二十五年十二月,命端郡王載漪之子漙儁﹝生母是桂祥的女兒﹞過繼予光緒,稱「大阿哥」。
  光緒二十六年正月初一,漙儁代表光緒行禮,慈禧也打算要光緒舉行禪位之禮,改年號為「保度」,但京師各地、國內外勢力都反對,只好做罷。不久在載漪的引見下,義和團成功入京後殺害洋人,引發八國聯軍之役。七月份,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等皇室人員一千多人逃走,九月才到逹西安。就命慶親王奕劻跟大學士總督李鴻章跟各國議和,二十七年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和約》,支持義和團的載漪在十月則被廢為庶人,而漙峻也被廢除「大阿哥」名號並遣出宮中,以平各國之怒。
  這漙儁在出宮後生活很潦倒。﹝去年我在大陸時,曾有套叫《梧桐相思雨》的清裝戲,男主角就叫漙儁。劉德凱演的,不知有啥關係^^﹞

  十一月回到京師後,光緒仍被囚在瀛台。慈禧太后則因此事後怕會影響到皇權而屢下詔「母子一心,勵行新政」。終在三十二年七月下詔預備立憲,以應付國內日溢聲高要求的「君主立憲」國家。可惜內容一頒布,國內人頓覺被欺騙,於是更多的人支持革命黨。
  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后病了,而光緒的病也越來越嚴重。太后在二十日命醇親王載灃攝政王,其三歲的長子漙儀入嗣大統。光緒在二十一號病死在瀛台,太后命訂漙儀繼位,當日被尊為太皇太后。二十二號慈禧太后也死了,這年她七十四歲,葬定陵隆福寺。
  宣統二年五月,御史潘敦儼因為那年干旱而上書,請為慈禧太后更定謚號,因言「後崩在穆宗升遐百日內,道路傳聞,或稱傷悲致疾,或雲絕粒霣生,奇節不彰,何以慰在天之靈?何以副兆民之望?」當時的裕隆太后以其言無據斥為謬妄而罷官。
  宣統加謚為「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后」。

  關於她的陵墓,真的古今第一人阿,鳳上龍下,連武則天都要拜下風咧。
  題外話,我認識一個人,他是大家共知軍閥孫殿英的外孫,說來很玄,民初孫殿英盜了慈禧墓後,這人每次去清東陵時,都會自動摔倒,每次都是,一站起來就自動跪下。我不鼓動迷信,解釋應是當年孫盜墓時,可能跟那地方的磁場有衝突。


木刻
  野史都說光緒之直接死因是,因他聽到慈禧病重而有起色才引來殺生之禍,我會在光緒那篇再說喔^^
美國黑金 2019-12-13 01:47:37

是男人必須有的 http://www.yyj.tw/

讀.冊.人 2009-03-25 16:20:43

書中主人翁是慈禧。
可慈禧既不是她的姓,也不是她的名,「慈禧」是她晉封為皇太后時徽號中的兩個字。慈禧的諡號是生前的徽號加上「孝欽」和「配天興聖顯皇后」,合起來就是「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孝」是所有皇后諡號的第一個字,屬於所有皇后,只要看到這個字就知道她是皇后。「欽」是評價慈禧本人的,概括評價她一生的性情、行為,解釋為「神明儼義,威德悉備」,也就是指慈禧神明莊嚴,威嚴與德行兼備。。「顯」是他的丈夫咸豐帝的諡號,慈禧諡號中的「顯」,表明他與咸豐帝的夫妻關係。所以「孝欽顯皇后」,就是慈禧。

清咸豐帝逝世後,
皇后「母后皇太后」以及新皇帝生母「聖母皇太后」分住煙波致爽殿之東、西暖閣,故得「西太后」之稱謂。自光緒年間,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歷經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四朝,三度垂簾聽政;兩次決定皇位繼承人;將國家命運控制在她的股掌之中。雖為女人垂簾聽政,執掌大清國朝政四十七年。

清朝,成也一太后。孝莊皇太后身歷前四朝—太祖朝、太宗朝、順治朝和康熙朝。敗也一太后。慈禧皇太后則關係後四朝—咸豐朝、同治朝、光緒朝和宣統朝。

慈禧太后與孝莊太后的相同點:
她們都是大清國的皇太后,都年輕守寡,都輔佐年幼的兒子為君—順治八歲繼位,同治六歲繼位,也都高壽——孝莊太后享年七十五歲,慈禧太后享年七十四歲。

慈禧太后與孝莊太后不同之處:孝莊太后所處的清朝如日東升,慈禧太后所處的清朝則如日昏落;孝莊太后在後臺參與朝政,慈禧太后則在前臺禦政;孝莊太后輔佐兩代幼主,慈禧太后則掌控兩代幼主;孝莊皇太后在皇位繼承上按大清家法辦事,慈禧皇太后則在皇位繼承上過多考慮葉赫那拉氏家族的利益;後世對慈禧微詞多,而對孝莊則肯定多。

《說慈禧》作者隋麗娟教授,把清朝慈禧西太后的一生,按照紀事本末與通鑒編年的歷史體裁,向讀者,全面鋪展,娓娓道來。從被選作秀女入宮,到光緒帝死亡,總述慈禧一生的政治與生活、性格與本色。體大思精,邏輯嚴謹,語言流暢,敘事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