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小鳥回不來《年少時代》(Boyhood)
【年少時代】勾起了各個年齡層男女老少的共同記憶,屁孩的惡人先告狀、我們曾唱的【歌舞青春】、牆上的隨意塗鴉,或是偷偷盯著平面廣告的內衣模特兒大呼小叫(尤其是這點),各個都令人會心一笑,證明我們也年輕過。
電影中我們發現了發現繼父的不完美,家暴、酗酒、剃頭、對非親生兒無法視如己出,一路崎嶇下好險梅森在升上大學時找到同樣內向的心靈伴侶(這樣的人是需經過不斷測試、尋覓才能得到),在兒女大談戀愛時,伊森霍克也不忘宣揚實際互動與政治立場的重要(雖然對自己守口如瓶,但仍希望小孩多分享自己的生活),
開闊談起母親不敢啟齒的避孕問題,果真是個好爸爸。
從小體育太差常被霸凌的梅森充滿好奇心、常常發呆,
對教授向母親的示愛感到迷茫,也曾瞻仰雙親(所以伊森霍克的角色稱為“Dad”便是以小孩為出發點,認同父母是個至高無上的存在),但他們到了一定歲數就再也不純真了,母親一開場與第二任丈夫爭吵給予不良的發展環境,但即使經歷三次再婚,也無法讓小孩更乖巧 (連曾是工友的經理都比他們聽話),梅森面對誘惑之時,卻因專注於感興趣的攝影而本末倒置,被告誡就算天賦異稟也需要努力,雖說這番言論很有道理,人生本來就應有疑惑、叛逆與煩惱,但自從伊森霍克交了個紅髮正妹女友後,故事就開始崩壞枯燥,像是一般普通少年的家庭DV,不如前半段吸引目光(即使經歷過的東西我也有,但就是無法喜歡,這與年紀無關)。
至於劇組的團隊表現,母親的角色發揮比父親更多(伊森霍克只能驚嘆這些年來根本沒老),只靠帶著小孩離家出走的橋段就已足夠,對我還說本屆奧斯卡只有【模仿遊戲】的綺拉奈特莉能與其抗衡,雖然全片紀錄演員青春期的些微差距與外觀變化(如變聲等,也許這能解釋片中為何會出現【哈利波特】的床邊故事)成效驚人,
但也因年年開鏡長達12年的緣故,導致故事會一直更動,劇情也會過於簡單(這兩點奧斯卡評審們也如此判定),而“用心”也不能當作理查在奧斯卡導演獎呼聲最高的理由。
我對此片的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