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縱容的下場《班尼的錄影帶》(Benny's Video)
對於導演麥可漢內克,只要看到劇組名單有他的名字,可能就該心裡有數,他的作品八九不離十都和犯罪兇殺有關,非常容易看膩,連我對這類型抱持小小興趣,都不免有些倦怠疲乏,在看完令人失望的【愛·慕】後,能讓我重燃興致觀賞【班尼的錄影帶】的唯一原因,就是從一位熱愛電影的觀眾變成喜歡研究、自行DIY拍攝影片的行家為題材,尤其是看見一面看影片一面振筆疾書的班尼,就令我想到當時正在做觀影筆記的自己,而房內擺設的高檔器材甚至優渥到可以從電視看到窗戶外的景色,也讓我開始羨慕自己能有和他一樣雄厚的家產購買一整套的”3D藍光家庭劇院”!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這樣不上不下的經濟更容易滋生犯罪,麥可漢內克最喜歡論述的中產階級(俗稱的小康),正是因為不用為了謀生勞碌奔波的悠閒而出現社會問題,從家中書架上堆滿片盒,到牆上掛著安迪渥荷的名畫,就可以看出家庭的富裕,片中長達3分鐘的街景旅遊,再怎麼看來都是漫無目的的閒晃,凸顯了中產階級的漫長無趣。
擅長處理話外音的麥可漢內克,以令人心裡發毛的尖叫避開血腥成為他的一貫手法,隔著電視銀幕看見小女孩的死亡,透過電視銀幕角落的警察讓我們得知父母被帶進警局審問(必須像找【隱藏攝影機】畫面左下角的兇手ㄧ般仔細),一切只在電視內進行,就如同多數年輕人在網路即可完成一切的生活所需,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看到獨樹一格的鏡頭調度,包括誘拐女童以及理髮店的小插曲,都是隔著一面玻璃窗進行,這樣的輕描淡寫除了可以省略對話,更可以巧妙避開初次見面帶來的尷尬,就算”看著鏡中的自我,讓觀眾背對人物,只能從鏡中看到正臉”這樣的角度無法理解導演背後的用意,但看到班尼受到陰影遮蓋而殘缺的臉部就道出原本想和好友吐露真相的猶疑,當中最精明、也最津津樂道的是透過”三層圖框的解構”, 人殺豬®班尼看到豬被殺®我們看到班尼透過錄影帶看見豬被殺,來讓觀眾一同被導演丟進他所創造的世界”窺視”著角色,也讓我們不禁思索”為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看到無害的蒼蠅就殺”?
此片與【第七大陸】【禍然率71】之所以並列「冰川三部曲」(Glaciation Trilogy),就是因為故事發想都來自社會新聞,可說是真實故事改編,剝開社會中過度溺愛的教育所營造的層層假象,由此可見導演對此種行為的恨之入骨,當父母看見孩子的脫序行徑沒有任何的斥責,也沒有要他負上刑事責任,而是選擇包庇他,並成了共犯幫忙並毀屍滅跡,還有時間閒話家常(換做是我就會認為這小孩留著也是禍害),這樣的思考邏輯不就和年僅和14歲的班尼沒有什麼不同了嗎?還讓孩子學壞去抽菸,這就和”假如可以殺死一個人你不會被判刑,會選擇殺誰”是一樣的問題!湮滅證據後看到一片乾淨的臥室,一切如同往常,卻無預警的遭到警方的傳喚,換來的卻不是兒子的一聲道謝,而是對老師、父母不發一語展現出傲慢,他們似乎已經無法理解這位孩子了,從他理的一個大光頭,讓我們不禁困惑:他是想懺悔還是表現出叛逆?
班尼年記還小,認真思考生命價值的議題還言之過早,一切有樣學樣的行為都架構在”好奇”上,就算會重複倒轉並刻意的慢速播放豬隻臨死前的陣陣抽蓄,酷愛殭屍、飆車等等的暴力元素,而且監視他人的生活如同【恐部社區】的德國版,但他會不甘受到挑釁說是膽小鬼,也會因為慌張怕叫聲引起鄰居的注意反而弄巧成拙將情況搞得更糟,事發過後也會因為心神不寧而倒歪牛奶,就表示他終究還是個孩子,就這些證據看來,殺人過後沖杯冰開水、從容不迫的聽歌、沖洗衣物、全裸悠閒的和朋友講電話、唱KTV、逛街,就像一般的日常生活,可以解讀為冷酷無情的他認為殺人與殺豬無異,又或者是想掩飾自己的茫然與徬徨。
儘管此片少了【大快人心】的內心壓迫與孤寂恐懼,但點出了”直升機父母”的社會現象,就某方面的形式上可以算是【大快人心】的「前傳」,同樣內心有病的角色都是由Arno Frisch飾演,可以從中一窺【大快人心】中保羅心理變態的原因(也許保羅就是已經成年並隱姓埋名的班尼)。
雖然導演掌鏡技法的純熟度不如【大快人心】,對著觀眾說話只有在”要枕頭”時稍稍提到,也少了拍攝遠距離靜物的長鏡頭,但也已經比【隱藏攝影機】【愛·慕】來的優秀(【愛·慕】雖然是導演最溫暖、貼近人心的作品,卻是個轉型失敗的嘗試)。
我對此片的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