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太空到內子宮《地心引力》(Gravity)
今天奧斯卡頒獎才剛落幕,【地心引力】便不負眾望從入圍的10項大獎中奪得7項,由此可見典禮的獲獎名單幾乎是呈現一面倒的局勢,雖然最佳導演與視效2項正如同我所預測的情況,但和原本所料想的戰況大不相同,最令人跌破眼鏡的包括:【怒海劫】的6項與【瞞天大佈局】的10項皆全數落空,對於那些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我感到忿忿不平,倘若那些少說入圍4項重點獎項的影片有三分之二都全數落榜,並頒給同一部片,那麼典禮豈不就太無趣了?我認為最為理想的局面是平均瓜分(接近上一屆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連處境較為弱勢的也可以拿到一項,才不致於讓千里迢迢趕來現場的嘉賓敗興而歸。
此片的賣座後近十分龐大,上映截至現今已滿5個月依然還在首輪戲院持續熱播,氣勢不減外還賺飽了荷包,
以1億的預算締造出2.5億的全美票房佳績。
本片與其說是個如何回家的故事,倒不如說如何找回活下去的意義會更為貼切。
電影一開場的前3分鐘都只出現聲音,連半個人影都沒有,之後才陸續出現太空人飄行的蹤跡,
這種手法與【2001:太空漫遊】【大快人心】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用在此處是為了讓觀眾感同身受體驗太空中的無限孤寂感,
塑造的氣氛與當年的【異形】【普羅米修斯】相仿,卻少了一股令人直打冷顫的恐懼壓迫。
雖然本片並沒有交待清楚任務的行程看得出來是為了讓觀眾把注意力聚焦於後續發生的災難,
但光是遺漏這點便會讓我們無法理解主角為何要自願身處於危險的宇宙,
更無法相信災難的真實性與可怕(像【2001:太空漫遊】【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就沒有這方面的缺失)。
因為導演要觀眾的焦點擺在災難的前提是必須讓我們的現實生活離災難更進一步,
即使是簡單敘述一行文字也可(而且離觀眾的生活愈遠就愈無法深刻體會)。即使片中高頻率的刺耳配樂足以引發我們內心緊張的情緒,
但卻不比同檔期的【怒海劫】來的持久,兩者各自擁有相似的配樂,但【地心引力】的氣氛卻較"散",相反的,【怒海劫】營造出更加優質的氛圍,可謂毫無冷場。
前半個小時男主角喬治克隆尼便失蹤身亡,連五官與頭髮都無法清晰看見,
剩下將近1個小時的時間就得要挑戰女主角珊卓布拉克的演技,從中帶出片中真正要探討的"生存價值",
珊卓布拉克歷經喪女之痛想藉由工作的繁忙遺忘一切,正如同靠酒經麻痺痛楚的逃避心態,藉由此趟旅程思考自己為何而活的方向,
更在瀕死之際看見身處天堂的喬治克隆尼,放開傷痛的釋懷。
既然本片的主題離不開”生命”,那麼就必須添加一些象徵性的符號學,從最開始喬治克隆尼與珊卓布拉克(代表精子)共同飄往太空梭,
到只有珊卓布拉克獨自進入,以及身體捲曲的姿勢貌似子宮內的胎兒,
甚至是片尾踏上的地球土地的浴火重生,都是藉由畫面訴說從受精到出生的表現,是個極具藝術的隱喻,
這也就是我會選擇預測艾方索柯朗能得到最佳導演的原因。
當然科幻片不乏將太空船作為人類母體的代表,其中【異形】是最好的範例,象徵精子的一群太空人進入名為”母親”的太空船,
藉由異形的開腸破肚表達出人類對分娩的恐懼,更透過抱臉蟲與爆胸體2種異形幼蟲的美術設計作為性器官聯想的證明。
近來導演艾方索柯朗也公布2段引發廣泛討論的刪減片段,一段是與珊卓布拉克通話的”阿寧岡”露出真面目,並以第一人稱為視角敘事。
另一段則是回到地球的珊卓布拉克才剛站起身就被喬治克隆尼的屍體砸死。
有人認為被身為愛斯基摩人的”阿寧岡”接收到機密通訊非常不合理,但我認為這部分不算太大的問題,
但我認為真正不合邏輯的是慘遭替換的黑暗結局,雖然導演想呈現世人難逃一死的觀念,但缺乏科學根據,
因為屍體照理來說早應該在大氣層就燒掉了,惡搞真的不符合他的風格…而且無法符合整個懷胎歷程的構思,
刪掉果然是明智之舉,即使我很喜歡這個版本的結局。
本片大致結構與【阿波羅13號】大同小異,儘管片長不到1個半小時卻非常充實,但相較而言【阿波羅13號】解釋的卻更加詳盡,
因此略遜一籌,本片以一鏡到底的技術成為奧斯卡最大贏家,但個人認為停格的不夠久(也許是因為看過【永生樹】所以要求更加嚴格),
但片中那牽一髮動全身的災難漣漪讓我重新喚醒對宇宙的恐懼,甚至讓我對類型相仿的【2001:太空漫遊】增加觀賞動力,
進而享受那又愛又怕的宇宙孤寂。
我對此片的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