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搞歷史大亂鬥《惡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
對於歷史課本上記載的史實,多數學生都會希望用電影輔助記憶,而這些歷史電影中大約八成的製片人都訴求盡量忠於真實,反觀最近知名的電影【惡棍特工】,歷史的說服性完全不可考,甚至還有可能讓學生植入錯誤觀念,如果說【決殺令】是顛覆西部英雄的形象,那麼【惡棍特工】就是在強調"只要能打擊頭號目標,世界各國都是英雄",這句話就如同【環太平洋】都是印證了成語: 「黑貓白貓,只要是會抓老鼠的都是好貓」。
本片就好比【行動代號:華爾奇麗亞】的故事背景加上【亞果出任務】的假拍片名義,開場2分鐘沒有任何畫面,僅靠鄉村音樂烘托氣氛還以書本章節作畫分就如同是在閱讀一本小說,但前20分鐘雖是交代女主角(梅蘭妮蘿倫飾演)的身家背景,卻沒有立即得切入重點顯得太過拖泥帶水,而且講了40分鐘的"電影院行動"都遲遲沒動作,其中光是玩紙牌遊戲就浪費了20分鐘。
片中大量主要角色都以悽慘的樣貌死去,倖存的大概只剩布萊德彼特和大反派,當中麥可法斯班德出現不到半小時即死得不明不白十分可惜,
但至少還算死相好看,而且也藉由他飾演的英國影評人表現出昆汀對影評人的友善,而他也是少數將影評看在眼裡的導演。
片中的最後高潮莫過於戲院的火災場面,雖然媲美【3D食人魚】,但力道依然不足,相較於導演的新作【決殺令】中同樣高潮的李奧納多之死,本片就少了戲劇張力,但至少是無拘無束的將希特勒狠狠惡搞一番轟成肉泥,這樣的仇視也是昆汀滿足自我幻想的發洩方式。
成年的女主角初遇反派也安排得頗為震撼,就算亟欲至他於死也必須低聲下氣接受他遞來的香菸,"小不忍則亂大謀",這才是復仇的成功之道,但女主角一心一意想追捕殺父仇人而精心佈局,卻沒料到自己會死在追求者手中,而貪生怕死的大反派一見局勢扭轉而成為強投草向戰俘協商,卻渾然不知自己在對殺人不眨眼的惡棍特工投降,這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實在很難想像這樣詼諧惡搞的B級片可以入圍8項奧斯卡、4項金球,甚至是冷門的坎城影展(入圍金棕梠獎、最佳男演員),儘管剝頭皮的舉止有些將美軍妖魔化的傾向,拿孔夫子與傅滿州作玩笑也有些矮化中國人,可有可無的追求者(德軍二等兵),跑去放映廳以煩女主角為樂令人相當無言,而女主角與追求者之間的互相廝殺更是營造出浪漫到詭異的感覺,英德兩國之間的翻譯過程鏡頭平移速度也過快,但至少透過專業術語讓我們這些電影同好吸收到"35釐米的膠捲比白紙的易燃性高達3倍"的新知(而且當今八大影業的創始CEO都是猶太人),
而火燒銀幕的橋段是向【大都會】致敬,雨果的出場與猶太熊手持棒球棍毒打的橋段都是惡搞味十足,以及穿插塗鴉註解都讓我們見識到何謂黑色幽默的最佳示範,想和惡棍特工一樣將復仇視為開心的事一般人很難作到,可見他們並非凡人。
我對此片的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