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驚悚電影?《鬼店》(The Shining)
曾經有位心理學家做過實驗,以觀眾消耗的卡路里多寡判別恐怖片的驚悚程度,在前10名中位居榜首的就是今天要介紹的主角【鬼店】,但對於這部號稱”史上最驚悚電影”的頭銜,我認為此片不過只是靠”過重”的音效嚇唬人罷了(而且主角傑克學老婆說"盡快"的嘲諷模樣令我捧腹大笑),如果忽視了”聲音的傳播”, 【德州電鋸殺人狂:從頭開始】與【大快人心】帶來的心理壓迫會更為強烈。
本片的大致結構與史蒂芬金的另一作品【1408】相去不遠,因此容易造成我的誤認與混淆,
同樣都是投宿旅館的自由創作者,同樣都有一道不該打開的門,但這些僅只於基本背景,
後續的發展就有所變化。
傑克的兒子向來聲稱自己的口中住著一個”東尼”,在入宿飯店後不久後就驚傳怪事,
於是受到滾動的網球吸引而不由自主的嘗試打開237號門
(將原著中的217房號改掉只是為了和當代的阿波羅登月事件牽連,強調歷史會再次重演),
卻感受到雙胞胎姐妹監視的不祥預感,
而且每當兒子進入237號房後總是帶著傷口離開,隨後埋藏已久的謎底跟著揭曉,
在大廳玩著網球的傑克象徵著事先佈局好的引誘,
同時再以"傑克親吻兒子"與"傑克親吻裸女"的兩幕快速剪接暗示傑克「異於常人」的癖好,
緊接著被親吻的裸女變成了女鬼,表現出兒子即將遇害的徵兆。
果真不出所料,兒子毫無來由的念著紅酒廠牌,時而無聲吶喊,時而口吐白沫,
就在某次一整晚的昏迷後卻又像是變了個人,
打字機自行重複打出同一句話佔滿二、三十頁稿紙不停告訴母親她有個戀童癖的丈夫,
而她也看見開著宴會的骷髏和喝著酒的亡靈。
這些接二連三的插曲接踵而來,都要回溯到最一開始傑克做的噩夢,
當時趴在桌上的他竟然毫無預警得失控焦躁撕稿紙,除了幻聽外還能與只剩魂魄的酒保對話,
並從曾經發生命案的過世保全口中得知,
傑克的惡夢即將步上保全的後塵(橫死長廊的雙胞胎姐妹就是酒保的親生骨肉),
而擁有閃靈能力的兒子就是將相同能力的黑人廚子帶來的罪魁禍首,
傑克之所以有像發了狂似的追殺兒子的動機其實不難理解,
面對摯愛的老婆關心不孝子卻對他感到不信任,使他備受打擊,論誰都會不滿,何況是發瘋。
經過我的一番揣測,可能是因為兒子多年前受到傑克的家暴而懷恨在心,在得到意外的天賦後,
使用它來抓傷自己的脖子並賴給父親。
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變態動機,這就是對於”人性本善”提出的最大質疑,
讓我們得以省思:”到底邪惡是以生俱來的本能還是後天造成的?”,
這樣一反小孩天真形象的差別也可在【天魔】中看見。
此外傑克性虐待兒子的證據更步步抽絲剝繭變得明朗化,
可以透過穿著棕熊布偶裝的男人、獨自坐在床邊的傑克所對照到的浴室、
傑克手中的"Play Girl"雜誌來確定這樣的理論存在。
電影開場3分鐘毫無任何人物登場,僅有詭譎氛圍搭配公路景色支撐全場,
在沒有對白輔助的情況下,由下至上的捲動字幕更能令人耳目一新,
片中足不出戶的暴風雪營造出沒有出口的封閉感,
片尾更是利用起霧的窗戶與長時間的追趕戲碼製造觀眾心理的脆弱,
儘管以兒子騎三輪車的背影作視角已經是慣用手法,
但至少有幕傑克雙眼無神望著一座小迷宮,
同時畫面帶到她們母子也在一座巨型的花園迷宮團團轉,
藉由重疊影像來預告著被視作獵物卻毫無警覺的無知,可說是醞釀出色的氣氛。
令人納悶的是,此片曾入圍金酸莓獎最爛導演與女主角,卻在現代不可同日而語,
成為台藝大學生必看百大片單之一,這真是天大的玩笑,
也許是因為原著作家史蒂芬金曾抱怨電影中太過著墨於”印第安陵墓中被驚醒的冤魂”這個歷史背景,
但在我看來這樣的元素所搭配的比重並不多,而且依然也有尊重史蒂芬金的想法,
也就是他想呈現的”轉換跑道”(教師成為作家)的壓力,
種族議題是個足以賦予這場懸案最大的合理解釋,
除了像【隱藏攝影機】一樣可以讓社會面對過去不堪的歷史,
更是架構於一個可能成真的真相說服觀眾。
雖然血如洪水般灌入房門以及”閃靈能力”到底為何從頭到尾從未詳加解釋,
片尾追趕到一半畫面卻突如其然跳接成為埋在雪堆的頭顱,生死未卜令觀眾很難銜接腦補,
但至少光憑駭人的音效、傑克尼克森精湛的演技(那大夢初醒的精神崩潰應該讓他入圍奧斯卡),
驚險的斧頭砍門戲碼就該給它4顆星的評價,就算此片在曖昧悲傷的大局中透出了一絲微光,
讓詛咒的循環結束,卻也不禁讓我們疑惑:兒子是否已經接下詛咒,荼毒下一代子女?
我對此片的評分:★★★★
減肥專用恐怖片報導(當中有我的留言^^): http://lessonsfrommovies.net/?p=440
其實我前幾天才看第一次。老實說就在電影開始的第七分鐘,烏爾曼先生已表明服務生Mr.Grady曾在1970年與妻子還有各為八歲十歲的女兒在此擔任冬季看守。另外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早在17世紀末出版的選集就出現過。這裡Jack和Boy都只不過是尋常泛稱,Jack甚至只是普遍男性的名字,喬伊斯的小說阿拉比都引用過這句話,這點作為一個英文系學生,不得不說版主您太忽略英文的深遠與影響力了,有些擁有長久歷史的諺語詩歌不能以見仁見智當做回答。再者您留言內放上的資料來源是妞新聞,不能算是任何一個影評家提出的觀點。另外漢內克的大"劊"人心才是中文正式名稱。
版主回覆:(01/12/2015 04:37:52 AM)
嗯~第一次就觀察這麼細微不容易,這點我給你個讚!^^
的確我讀的小說、詩詞仍然不足,也感謝你提供新論點,讓我大開眼界!!^^
另外你指的大"劊"人心是2007年美國翻拍的,其實早在1997年就有德國原版,開眼上都有資料,當然各人比較喜愛德國的大"快"人心,選角、神韻、鏡頭都比較對味,我自己也有寫這篇影評。
開眼資料: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ffen40119167/
那不是雙胞胎啊…一個八歲一個十歲一開始電影就有講了。而且All work and no play是很早以前就有的詩,扯上戀童癖與性侵實在太扯了。詩的本意很清楚啊…一直工作就會變成一個無聊的人。英文中很多詞比如boy都不一定意指男孩,它是一個泛稱,這樣解釋實在太魯莽了。難怪羅蘭巴特提出作者已死說。
版主回覆:(01/10/2015 08:22:48 AM)
看來你一定仔細觀賞過多次,不過我上網找到的資料全數都是顯示為"雙胞胎",另外詩、音樂有很多解讀方向,當然電影也是,要從何種角度出發見仁見智(我也很認同羅蘭巴特的論點!^^),當然,如果我有機會再看第2次,而且真的論點有誤,我會再次修改文章的,謝謝你的指證~
網路上的資料:http://www.niusnews.com/=P0tkh311
其實寫部落格真的不容易。但似乎你可以多做一點功課。但再看你的年齡,也沒有什么好說的了,加油吧。
版主回覆:(04/30/2015 11:58:52 PM)
每個人都有強項和弱項,並不是每一篇都能寫的一樣好,當然每個人都不是最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