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後代遺忘的科幻黑馬《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繼雷利史考特的處女作【異形】獲得良好的票房後,他再次推出科幻類型的【銀翼殺手】,卻一改前作的陰霾恐懼風格轉為人文詩意走向,但此片的文藝氣息過重不該歸類於科幻動作片,而應該是科幻愛情片,偏偏中英片名又太過聳動("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雖然這並不是件壞事,卻是容易誤導觀眾投向錯誤的預設期望(而且從頭到尾都與刀子、翅膀無關),再加上預告片中的地下世界、螢光紙傘、磁浮警車、廣告飛船也在【攔截記憶碼】中大量出現,所以容易聯想在一起,但千萬也別因此將本片視為【攔截記憶碼】一般看待,期望會有快節奏的追逐格鬥,如果你抱著這樣追求刺激的心情,肯定會和我當時觀賞完一樣同等的失落。
雖然和我原先的預想有極大的一段落差,但此片卻是影響了【攻殼機動隊】【駭客任務】等片,
但至少也比類型相仿卻昏昏欲睡的【光明戰士AKIRA】更加生動活潑,
也比當中不知所云的泰迪熊惡夢來的賞心悅目。
此片的中心思想為二:
1.逼迫機器人要他們做違背自己意志的事,也讓我們想要探討:"到底機器人是否該擁有人權"
2.連願意為了夥伴的死而憤怒的機器人都遠比看見橫死街頭的機械卻坐視不管的民眾來的更有人情,
對人性可說是何等的諷刺。
故事的背景設定沒有交代太多,只有簡單敘述機器人被派遣執行火星殖民的用途以及耐寒的基因,
主要是要觀眾將焦點擺在大環境底下發生的小故事,主軸圍繞在一位警官在執行測謊時殉職,
讓男主角德克特在追捕機器人的途中,發現他們的記憶都是被外界所植入,
而會摺紙的隨扈布萊恩更藉由鴿子®火柴人®獨角獸將德克特的心境轉變具象化,
正如同德克特知道瑞秋的夢境,而布萊恩也知道德克特的夢境是一樣的,儘管我不知道獨角獸與機器人有何關聯。
女主角瑞秋則是一直深信不疑自己是個人類,卻因為德克特的出現而讓她的自信逐漸崩潰,
但相較於【普羅米修斯】中從頭到腳把自己精心打扮成一般人的機器人大衛,
我見不到【銀翼殺手】裡瑞秋內心對"人類"的渴望,就算有,也不如大衛一般的明顯,
由此可知她的意圖不夠強烈,存在主義發揮的也不算淋漓盡致。
談到愛情部份,如果說是瑞秋在危急關頭救了德克特促使兩人發展愛情,我會認為合理,
但他們的感情關係卻是慢慢滋長,相對的就不太容易說服觀眾。
反派羅伊在片中那令人震懾的"弒父"畫面就和希臘神話的宙斯步上前車之鑑,
這樣的二元對立也與【普羅米修斯】中對於外星造物主盲目崇拜的企業家互相對比,
同樣是追求更久的生命,壽命只有4年的羅伊顯得較不貪婪,可以靠迫切的求生意志作為自圓其說。
羅伊願意對德克特伸出援手以及瑞秋質疑德克特:"你怎麼知道自己的記憶不是別人給予的?"也證明就算少了導演剪輯版中的獨角獸夢境與片尾的摺紙2個元素,依然可以判斷德克特是個機器人(此片於1982年推出院線版、國際版,以及1992年的導演剪輯版與2007年的最終剪輯版,成為影史最長壽的電影),
只不過曖昧模糊的開放式結局比起院線版的皆大歡喜結局(外加童話式的枯燥旁白)更是能讓故事蒙上一層無限想像的空間,也會令我引發更多的餘韻(儘管會與院線版中羅伊出手相助的橋段抵觸,而且男女主角的身分也少了衝突)。
這讓我們得以反思:"連男主角都不是人,那什麼才是人?",因此片中安排了身為隨扈的布萊恩,
在片尾呢喃:"她無法活著,但到頭來,誰又能活呢?",經過一番反思才讓我驚覺他的存在就是要殺死男女主角!
全片幾乎都在全黑的夜晚中進行,尤其是片頭大量的科技城映入眼簾,微燈在夜間閃爍,
冰冷的色調中透出一絲微弱的光芒,意味表面頌揚美好的尖端科技,卻是處處危機四伏,
因為黑暗正代表著角落那充滿未知數的犯罪。
從藝妓廣告那如同電視銀幕干擾訊號的橫條紋,
到百葉窗遮蔽的臉部陰影,以及臉部殘缺不整的構圖,都是象徵無法參透的內心。
女主角瑞秋吞雲吐霧的動作以符號學解讀可視為掩飾不安的焦慮情緒。
在同一個畫面出現藝妓廣告與冷漠的行人,
即可發現政府一直對另一半球的文化充滿著迷與嚮往,卻不在乎自己的城市在高度的科技發展下,
遺落了人心的關懷,正如同此片也是一部容易被世人忽略的經典。但以八零年代的電影,就出現了握壽司與中國城,光是這點就很了不起,因為東方元素是直到近十年才在大量電影中出現。
此片雖然稱不上沉悶,但敘事鋪陳的手法卻相當艱澀深奧,以及鋪陳進度過緩(過了1小時依然沒有爆點),
再加上場次切割不清的致命傷,導致需要久久才能進入狀況,也難怪會在當代不受歡迎,無法成為大眾主流,
入不敷出的票房也和同期上映卻大獲成功的【ET外星人】落差懸殊。
但這樣的傑出藝術只有入圍2項奧斯卡顯得太過不公平,雷利史考特的構圖美學連最佳導演都無法入圍,
而同期上映卻商業性十足的【ET外星人】竟然可以入圍9項,不得不替這樣的偏頗抱怨,
所幸此片有列為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典藏以及台藝大學生必看百大電影,也算是個小小的安慰。
儘管機器人不像【異形】【普羅米修斯】一般的自然(畢竟和人類一樣會流出鮮血不像兩者有著些微的機械感)、
以瞳孔變化與道德測驗分辨機器人太過簡易、
羅伊在片尾自殘以及自然死亡的橋段處理得很生硬、
女反派普莉絲的體操彈跳與裝扮都很詭異不搭(縱使假扮成一尊雕塑很驚悚),
而且剪刀腳以及摳鼻孔的絕招很可笑,
但只要端看科學家賽巴斯汀他身處城市孤苦無依只想"製造朋友"獲得滿足的心態,就可以將其餘缺點慢慢釋懷。
此片的級別為輔導級,但我認為這樣的限制只有在畫面,而思想方面卻是可能要到三、四十歲才能全盤理解,
這就可能需要政府的多加界定與規範了,也因為雷利想表達的層面太廣,而作為觀眾的我們能夠吸收的又不多,
因此我比較喜歡不算艱深卻可以保持言之有物的【普羅米修斯】。
我給此片的評分:★★★☆
他們算是複製人或是人造人 不算機器人 機器人是指完全機械結構的
其實80年代日本正值泡沫經濟 幾乎買下整個美國 所以那時代的電影才是真的大量的東方元素 (很難死第一集裡面老闆就是日本人) 不過除了日本的東方元素外 其他對於中國的還停留在很刻板印象 是當時中國還是被鎖在共產經濟中造成的
版主回覆:(05/18/2015 06:23:12 AM)
【銀翼殺手】的那種,可以被稱作人造人,仿生人其實也行,因為他們內含有機的成分,也會流血,不像【異形】裡的那樣,您說的真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