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與南島文化國際攝影展
[記者吳富正/屏東報導]
由文建會與教育部指導,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的「跨越與連結臺灣與
南島文化-國際攝影巡迴展覽」將自
管理局八角樓特展館(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展期至
,特展主題以南島共通的語言-MATA(眼)、LIMA(手)、MANA(神靈)來做三大
展示主題的啟發,希望透過這個特展,讓臺灣原住民的文化可以傳播到世界各地
,讓世界各地喜好研究南島文化的人,瞭解南島的原鄉在臺灣。
史前館冀希在此次巡展中,提供一個原住民文化交流的場所,並且對紋面在傳統
與現代社會的意義,進行多方的討論,特於4/25及26日兩日下午2點至5點,邀請
相關文史、教育工作者進行原住民傳統圖騰的意義呈現與文化生命的延續討論。
本展覽的攝影作品來自於Danee Hazama(丹尼)先生,他是知名的攝影家,曾為
世界地理雜誌及許多博物館(特別是大溪地博物館)策劃拍攝專題影展節目,
內容包含了南太平洋區域的南島民族文化到史前歷史遺址。藉由他獨特的拍攝
技巧,溝通起臺灣與南島世界的關聯,尋找相似性,也表現其差別的獨特性。
而展覽中的24件文物,均為岩佐嘉親(Mr.Iwasa Yoshichika)先生收藏,並於
2008年全數捐贈給史前館。岩佐嘉親先生是知名的南太平洋地區民族學與考古學
的蒐藏家,經過50次以上太平洋地區現場調查,並且在各地蒐集了豐富的民族學
與考古學的相關資料。
近年來,南太平洋文化透過語言學與考古學研究,提出了臺灣原住民與南島民族
血緣上的相似性。而臺灣-南島民族的原鄉,也成為學者對於南島民族來自何處的
一個新的證據。臺灣的原住民族群分佈遼闊,各族群間的容貌與玻里尼西亞區的
原住民,有著神似的輪廓。Danee先生對臺灣原住民的觸發就在於此,在遍訪
臺灣各部落中,他以第三人的角色去看,因此展示主軸,企圖以南島共通的語言
MATA(眼)、LIMA(手)、MANA(神靈)來做三大展示主題的啟發。
MATA的原義是眼睛,它延伸的意思是「中心點」。
MATA是南太平洋地區最為共通的詞彙。太平洋沿岸,例如臺灣、菲律賓、
馬來西亞、印尼峇里島和玻里尼西亞的原住民,有關MATA的發音都很相似。
根據澳洲大學Peter Bellwood博士的說法,南島語族人民經由7個階段的擴展,
從臺灣移居到太平洋地區。因此可見臺灣位居南島原鄉的重要意義。透過Danee
的視界所觀,探索與深入瞭解臺灣原住民與玻里尼西亞族群之間的關聯性。
在南島語族的語言中,LIMA或RIMA代表「手」,它也意味「5」。這個詞彙
在多數南島語族語言中仍維持使用。Danee Hazama先生在田野研究中發現這個
詞彙很適合來說明臺灣原住民族的日常生活,例如通過純熟的手藝來創造藝術
、製作工藝、工作於田間、跳舞、烹調與狩獵等。
MANA是非人的力量,存在於人類、動物和無生物當中,其於各種不同脈絡下,
會有不同的意涵。在許多海洋民族中,MANA是個共同概念,包括美拉尼西亞人
、玻里尼西亞人和密克羅尼西亞人。MANA是來自於超自然起源的精神力量─
存在於宇宙間之非人神聖力量。亦可被認為是靈魂的來源、心智力量或本能。
本次展覽將帶領大家以眼所見我們看到了南島居民原真善良的面容,以及大自然
所賦予這塊土地純淨與豐美的食物,在樂天知命與敬天畏地的洗禮中,南島居民
日常生活傳承的技藝與上天所賦予的敏銳,造就了傳統工藝的技能高超與審美觀
。透過照片記實與文物對照,提供觀賞者對南島民族工藝技術的超高成就。
史前館與文化園區希望透過這個特展,讓臺灣原住民的文化可以傳播到世界各地
,讓世界各地喜好研究南島文化的人,瞭解南島的原鄉在臺灣。
對南島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歡迎大家一同來感受南島族群文化的多元
和創意。除了以上的展覽活動外,文化園區還有泰雅族的紋面、太魯閣族敲木琴
、卑南族的鞦韆、布農族打陀螺、賽夏族搖臀鈴等更深一層了解原住民文化的
體驗活動,帶領民眾體驗多樣性的文化風情。訊息歡迎上網 http://www.tacp.gov.tw
查詢,或請電洽08-7991219轉267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
下一篇:屏縣原住民群聚網站展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