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1 10:05:02生活情報探長
什麼是紅酒
(網路資料-斟酌參考)
很多人以為「紅葡萄酒」就是紅酒(Red wine),這是錯誤的觀念。
所謂紅酒,是採用紅葡萄釀造,發酵全程將葡萄皮連同葡萄汁一起浸泡發酵,
釀成的酒含有極高的單寧和色素。
注意它的關鍵~~紅葡萄、連皮、全程、不加糖。
台灣生產的紅葡萄酒(公賣局或民間酒廠),都加了糖,喝起來甜度高,
不屬於紅酒。
果皮與果汁發酵一段時間,在適當時候除去果皮再繼續發酵,酒色呈粉紅色,
是玫瑰紅酒Rose,發音rou zei。
發酵一半就裝瓶,讓後段發酵在瓶內進行,使得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留在瓶內,是汽泡酒(香檳)。
不是紅酒,就不具備紅酒的特性,不可和紅酒混為一談。
紅酒有兩個特色,它是藝術,它有生命。
什麼叫藝術?
凡是「因人而異」呈現美的工作,就是藝術。
好比說畫畫,同一個景色在不同畫家的筆下,會呈現不同的意境。
紅酒也是如此,同一年份、同一地區、同一品種的葡萄,只要調酒師不一樣,
最後的結果就不一樣。
而即使是同一個調酒師,前後兩次調配同樣的葡萄,兩者的味道也會不同。
某些高級的紅酒有調酒師的簽名,好像畫家的簽名一樣,因為它因人而異,
都是藝術的一種。
紅酒是唯一有生命的酒||不開瓶以前,會持續「成長」;開瓶以後和空氣
接觸,成長更是迅速。
所謂成長就是味道會演變。儲存得當,當然是越變越香。
紅酒的儲存
紅酒裝瓶以後仍會繼續發酵。假如直立儲存,酒瓶的軟木塞會乾硬萎縮。一旦
瓶外空氣滲入,酒質就會變味發酸。正確的儲存方法是平放(甚至瓶口微微
朝下),讓軟木塞始終浸泡酒液而膨脹,徹底阻絕瓶內與瓶外空氣的流通。
其次,儲存的溫度要適當。溫度太高、變化太大,對酒有不良的影響。最好的
儲存環境是地窖。
某些酒標有「 bin」的顯示,表示是裝在橡木桶、擺在地窖發酵而成的紅酒。
假如沒有適當的儲存環境,買回來以後最好在兩年之內喝掉。否則,好酒變
壞酒,壞酒變醋。
喝紅酒的準備
紅酒平放著儲放,軟木塞浸泡日久會分解、產生木屑。飲用前一天要直立,讓
木屑沉澱到瓶底。
注意看,紅酒的瓶底向中間凸起。這設計不是為了好拿酒瓶,而是要讓木屑
沈澱到凹溝。
喝紅酒不可以加冰,也不能像香檳放在冰桶裡,最適當的飲用溫度是攝氏十至
十四度。
台灣的冬天,可以直接飲用;夏天,最好先放到冰箱的冷藏室(不是冷凍庫)
,用餐前一至半小時取出(視當時室內的氣溫),先開瓶,擺在一旁慢慢醒酒
,同時讓溫度回升。
紅酒杯
想要充分享用紅酒,一支合適的酒杯十分重要。
好的紅酒杯是薄身、無花紋、無色、透明、高腳。
高級的紅酒杯一支就要三、五千元。之所以貴,是杯身的玻璃薄。薄到據說
可以透過空氣,不必搖晃酒杯,酒也能從各種角度和空氣接觸。
高級紅酒杯所費不貲,飲完酒,精神不太集中,不要當場洗杯子。
等到第二天完全清醒了再洗,可大幅降低「意外破碎」的機率。
紅酒杯可以區分成杯身、杯腳、杯底。
杯身要大、要深,杯口要向內縮,除了在收集酒的香氣,也讓飲用者在
晃動酒杯時,杯裡的酒液不易灑出去。
至於杯腳,要細、要長,一來是為了美觀,二是讓飲用者有足夠的空間
握著杯腳。
手掌遠離杯身,是希望手的溫度不致影響酒的溫度(喝白蘭地剛好相反)。
再專業一點,有的人乾脆抓著杯底。手直接握住杯身,是外行。
開酒與試酒
自己家裡喝,就省了這套。
高級餐廳,為了證明如假包換,必須在客人面前當場開瓶。開了以後侍者
將軟木塞交給客人。 客人先目視檢查,軟木塞不可爛、不可變形,然後
把浸酒的一端放在鼻前聞一下。如果有霉腐味,表示酒儲放不良,壞了,
不必試喝,直接教侍者換一瓶。
別以為聞軟木塞是噱頭。根據統計,有百分之三到五的紅酒因為軟木塞出
問題而變質。花大錢喝一瓶壞了的紅酒, 多麼划不來!
因此,假如有霉腐味,不要客氣,堅持要侍者換酒。
即使在家裡,也應試聞一下。聞多了,會清楚什麼是好或壞。 聞完軟木塞,覺得沒問題,對侍者點頭示意。侍者這時才能在杯中淺淺地倒一點,讓你試看、試聞、試飲。
看是看酒的成色。為了正確觀察,把杯子放在白色背景的前方,微微向外傾斜酒杯。注意是否有木屑或雜質,同時觀察酒的顏色||咖啡色,壞了;紫紅色,酒的年紀很輕;中間色澤深(暗紅),外圍帶褐黃色,好酒。
聞是聞酒的味道。將杯口整個罩住鼻孔,深呼吸。高級的紅酒聞起來味道很「厚」||讓人感覺它很濃很複雜,需要「很多很多」的氧氣,「很長很長」的時間,才可能將所有香味散發出來。有時候一杯酒慢慢品了一個小時,還是感覺香味越來越濃,濃到後來讓人有點捨不得喝(聞起來好香,喝起來卻沒那麼香)。原因很簡單||鼻子的靈敏度遠遠超過舌頭。
聞完了,覺得味道很厚,是個好兆頭。接著試飲,淺淺一口,含在口中,用舌尖將酒液推向口腔的四周, 盡可能讓所有味覺細胞都感受一下。試飲,是客人要求退酒的最後時機。儲存不當的酒,會有霉腐味,試飲不滿意,可以要求退貨。 侍者這時可能也會試喝一點,如果真有問題,有商譽的餐廳必然會收回。
倒酒
高級紅酒的酒瓶都有人搜集(有的酒標是一幅畫~~藝術)。為了避免酒液「流花」酒標,正確倒酒是讓酒標的正面朝上此外,年代老的酒(超過八年十年),瓶底一定有木屑。即使三、五年, 有的也有木屑。因此倒酒時要小心,除了不可晃動酒瓶,倒到最後,還要留一點在瓶的肩部。
把酒瓶整個倒翻過來,試圖倒盡最後一滴酒,是不正確的。
醒酒
紅酒開瓶以後,看酒的類型、品質,以及成熟程度,先靜放十五分鐘至一個小時,讓它與空氣「呼吸」進行化學作用。假如沒有耐性,可以直接倒進酒杯(依國際標準,不要超過杯子容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晃動酒杯,加速酒與空氣接觸的機率。
晃動酒杯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拿起酒杯向內搖晃(右撇子逆時針,左撇子順時針)。這種方法杯子懸空,要晃動得均勻,得有點技術。
另一種方法是用食指中指夾住杯腳,整個手掌平貼杯底,將杯底壓在桌面如同磨墨般地旋轉。旋轉,要小力一點。酒不幸灑出杯口,當場讓人臉紅。
品酒
好的紅酒是藝術品。對於藝術品,不要「喝」,而是「品」。每次品之前,先晃動酒杯,再用鼻子深吸一下,然後淺嘗一口,讓酒液在口腔保留一段時間,之後才「有點捨不得」地嚥下去。
很麻煩是嗎?假如它的價格很貴(好比說超過兩千元),味道很香很濃,你不會覺得麻煩。假如很便宜(兩百元以下),別故作姿態,倒出來喝下去就是。
喝紅酒的好處
從理論出發,這話題可以講好久。省了。我只講臨床實驗。
退休之後我極少應酬,生活甚是單調,每天吃的食物都很單純,什麼時候吃什麼、喝什麼,吃多少、喝多少, 幾乎像個機器人,不太變化。六年單純的生活過下來,吃什麼食物對身體會產生什麼影響,我可以說用自己的身體做臨床實驗。
現在,誠懇地告訴你兩個結論:
一、所有酒都不要喝,除了紅酒。
二、適量地喝紅酒,對健康有絕對的好處。
麻煩就麻煩在這「適量」兩字。喝下去沒有酒意,喝酒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只為了對身體有好處,乾脆吃補藥。所以,既然要喝酒,當然是希望能產生飄飄然的效果。
這時候,喝紅酒的優點就彰顯出來啦。為什麼?紅酒開了當天一定要喝完(更嚴格地說,三、五個小時就得喝完)。隔天,不管用什麼方法保存,都會變質到難以入口。因此,當你喝了些紅酒,有了點酒意,想再喝下去,由於「開一瓶就得全部喝光」,可能會打消你開瓶的欲念。
如果喝威士忌、白蘭地,或白酒
開瓶以後可以長時保存,因此只要有酒意,人們通常就會毫不猶豫地「開一瓶」。
開始想的只是「我就喝一小杯」, 接著一小杯又一小杯,一轉眼可能就喝了三分之一 瓶。
很多人以為「紅葡萄酒」就是紅酒(Red wine),這是錯誤的觀念。
所謂紅酒,是採用紅葡萄釀造,發酵全程將葡萄皮連同葡萄汁一起浸泡發酵,
釀成的酒含有極高的單寧和色素。
注意它的關鍵~~紅葡萄、連皮、全程、不加糖。
台灣生產的紅葡萄酒(公賣局或民間酒廠),都加了糖,喝起來甜度高,
不屬於紅酒。
果皮與果汁發酵一段時間,在適當時候除去果皮再繼續發酵,酒色呈粉紅色,
是玫瑰紅酒Rose,發音rou zei。
發酵一半就裝瓶,讓後段發酵在瓶內進行,使得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留在瓶內,是汽泡酒(香檳)。
不是紅酒,就不具備紅酒的特性,不可和紅酒混為一談。
紅酒有兩個特色,它是藝術,它有生命。
什麼叫藝術?
凡是「因人而異」呈現美的工作,就是藝術。
好比說畫畫,同一個景色在不同畫家的筆下,會呈現不同的意境。
紅酒也是如此,同一年份、同一地區、同一品種的葡萄,只要調酒師不一樣,
最後的結果就不一樣。
而即使是同一個調酒師,前後兩次調配同樣的葡萄,兩者的味道也會不同。
某些高級的紅酒有調酒師的簽名,好像畫家的簽名一樣,因為它因人而異,
都是藝術的一種。
紅酒是唯一有生命的酒||不開瓶以前,會持續「成長」;開瓶以後和空氣
接觸,成長更是迅速。
所謂成長就是味道會演變。儲存得當,當然是越變越香。
紅酒的儲存
紅酒裝瓶以後仍會繼續發酵。假如直立儲存,酒瓶的軟木塞會乾硬萎縮。一旦
瓶外空氣滲入,酒質就會變味發酸。正確的儲存方法是平放(甚至瓶口微微
朝下),讓軟木塞始終浸泡酒液而膨脹,徹底阻絕瓶內與瓶外空氣的流通。
其次,儲存的溫度要適當。溫度太高、變化太大,對酒有不良的影響。最好的
儲存環境是地窖。
某些酒標有「 bin」的顯示,表示是裝在橡木桶、擺在地窖發酵而成的紅酒。
假如沒有適當的儲存環境,買回來以後最好在兩年之內喝掉。否則,好酒變
壞酒,壞酒變醋。
喝紅酒的準備
紅酒平放著儲放,軟木塞浸泡日久會分解、產生木屑。飲用前一天要直立,讓
木屑沉澱到瓶底。
注意看,紅酒的瓶底向中間凸起。這設計不是為了好拿酒瓶,而是要讓木屑
沈澱到凹溝。
喝紅酒不可以加冰,也不能像香檳放在冰桶裡,最適當的飲用溫度是攝氏十至
十四度。
台灣的冬天,可以直接飲用;夏天,最好先放到冰箱的冷藏室(不是冷凍庫)
,用餐前一至半小時取出(視當時室內的氣溫),先開瓶,擺在一旁慢慢醒酒
,同時讓溫度回升。
紅酒杯
想要充分享用紅酒,一支合適的酒杯十分重要。
好的紅酒杯是薄身、無花紋、無色、透明、高腳。
高級的紅酒杯一支就要三、五千元。之所以貴,是杯身的玻璃薄。薄到據說
可以透過空氣,不必搖晃酒杯,酒也能從各種角度和空氣接觸。
高級紅酒杯所費不貲,飲完酒,精神不太集中,不要當場洗杯子。
等到第二天完全清醒了再洗,可大幅降低「意外破碎」的機率。
紅酒杯可以區分成杯身、杯腳、杯底。
杯身要大、要深,杯口要向內縮,除了在收集酒的香氣,也讓飲用者在
晃動酒杯時,杯裡的酒液不易灑出去。
至於杯腳,要細、要長,一來是為了美觀,二是讓飲用者有足夠的空間
握著杯腳。
手掌遠離杯身,是希望手的溫度不致影響酒的溫度(喝白蘭地剛好相反)。
再專業一點,有的人乾脆抓著杯底。手直接握住杯身,是外行。
開酒與試酒
自己家裡喝,就省了這套。
高級餐廳,為了證明如假包換,必須在客人面前當場開瓶。開了以後侍者
將軟木塞交給客人。 客人先目視檢查,軟木塞不可爛、不可變形,然後
把浸酒的一端放在鼻前聞一下。如果有霉腐味,表示酒儲放不良,壞了,
不必試喝,直接教侍者換一瓶。
別以為聞軟木塞是噱頭。根據統計,有百分之三到五的紅酒因為軟木塞出
問題而變質。花大錢喝一瓶壞了的紅酒, 多麼划不來!
因此,假如有霉腐味,不要客氣,堅持要侍者換酒。
即使在家裡,也應試聞一下。聞多了,會清楚什麼是好或壞。 聞完軟木塞,覺得沒問題,對侍者點頭示意。侍者這時才能在杯中淺淺地倒一點,讓你試看、試聞、試飲。
看是看酒的成色。為了正確觀察,把杯子放在白色背景的前方,微微向外傾斜酒杯。注意是否有木屑或雜質,同時觀察酒的顏色||咖啡色,壞了;紫紅色,酒的年紀很輕;中間色澤深(暗紅),外圍帶褐黃色,好酒。
聞是聞酒的味道。將杯口整個罩住鼻孔,深呼吸。高級的紅酒聞起來味道很「厚」||讓人感覺它很濃很複雜,需要「很多很多」的氧氣,「很長很長」的時間,才可能將所有香味散發出來。有時候一杯酒慢慢品了一個小時,還是感覺香味越來越濃,濃到後來讓人有點捨不得喝(聞起來好香,喝起來卻沒那麼香)。原因很簡單||鼻子的靈敏度遠遠超過舌頭。
聞完了,覺得味道很厚,是個好兆頭。接著試飲,淺淺一口,含在口中,用舌尖將酒液推向口腔的四周, 盡可能讓所有味覺細胞都感受一下。試飲,是客人要求退酒的最後時機。儲存不當的酒,會有霉腐味,試飲不滿意,可以要求退貨。 侍者這時可能也會試喝一點,如果真有問題,有商譽的餐廳必然會收回。
倒酒
高級紅酒的酒瓶都有人搜集(有的酒標是一幅畫~~藝術)。為了避免酒液「流花」酒標,正確倒酒是讓酒標的正面朝上此外,年代老的酒(超過八年十年),瓶底一定有木屑。即使三、五年, 有的也有木屑。因此倒酒時要小心,除了不可晃動酒瓶,倒到最後,還要留一點在瓶的肩部。
把酒瓶整個倒翻過來,試圖倒盡最後一滴酒,是不正確的。
醒酒
紅酒開瓶以後,看酒的類型、品質,以及成熟程度,先靜放十五分鐘至一個小時,讓它與空氣「呼吸」進行化學作用。假如沒有耐性,可以直接倒進酒杯(依國際標準,不要超過杯子容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晃動酒杯,加速酒與空氣接觸的機率。
晃動酒杯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拿起酒杯向內搖晃(右撇子逆時針,左撇子順時針)。這種方法杯子懸空,要晃動得均勻,得有點技術。
另一種方法是用食指中指夾住杯腳,整個手掌平貼杯底,將杯底壓在桌面如同磨墨般地旋轉。旋轉,要小力一點。酒不幸灑出杯口,當場讓人臉紅。
品酒
好的紅酒是藝術品。對於藝術品,不要「喝」,而是「品」。每次品之前,先晃動酒杯,再用鼻子深吸一下,然後淺嘗一口,讓酒液在口腔保留一段時間,之後才「有點捨不得」地嚥下去。
很麻煩是嗎?假如它的價格很貴(好比說超過兩千元),味道很香很濃,你不會覺得麻煩。假如很便宜(兩百元以下),別故作姿態,倒出來喝下去就是。
喝紅酒的好處
從理論出發,這話題可以講好久。省了。我只講臨床實驗。
退休之後我極少應酬,生活甚是單調,每天吃的食物都很單純,什麼時候吃什麼、喝什麼,吃多少、喝多少, 幾乎像個機器人,不太變化。六年單純的生活過下來,吃什麼食物對身體會產生什麼影響,我可以說用自己的身體做臨床實驗。
現在,誠懇地告訴你兩個結論:
一、所有酒都不要喝,除了紅酒。
二、適量地喝紅酒,對健康有絕對的好處。
麻煩就麻煩在這「適量」兩字。喝下去沒有酒意,喝酒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只為了對身體有好處,乾脆吃補藥。所以,既然要喝酒,當然是希望能產生飄飄然的效果。
這時候,喝紅酒的優點就彰顯出來啦。為什麼?紅酒開了當天一定要喝完(更嚴格地說,三、五個小時就得喝完)。隔天,不管用什麼方法保存,都會變質到難以入口。因此,當你喝了些紅酒,有了點酒意,想再喝下去,由於「開一瓶就得全部喝光」,可能會打消你開瓶的欲念。
如果喝威士忌、白蘭地,或白酒
開瓶以後可以長時保存,因此只要有酒意,人們通常就會毫不猶豫地「開一瓶」。
開始想的只是「我就喝一小杯」, 接著一小杯又一小杯,一轉眼可能就喝了三分之一 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