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了問題,拜佛能解決嗎?
有位師姐,她的兒子當兵交到了壞朋友,常常與朋友外出喝酒滋事。師姐很緊張也很擔憂,怕兒子終有一天出事。
師姐的兒子在讀書時代曾經來寺禮佛,看她兒子蠻乖的,怎麼這會兒變成這樣呢?
師姐說:「我勸導兒子,兒子不聽。我很認真誦經拜佛,怎麼兒子還出這麼大的問題呢?」
有位善知識跟師姊說:「妳不要怨嘆為何拜佛誦經沒有效果?我問妳,妳拜佛,有學到佛菩薩的精神嗎?」
「妳經常情緒不穩,整個家庭因為妳晴時多雲偶陣雨的情緒,有時還打雷呢!弄得整個家庭亂糟糟的,妳的先生還因為妳的不穩情緒在外頭交了小三,在這樣的家庭情況下長大的孩子,妳想可能不容易變壞嗎?」
「妳在外交了很多朋友,跟外面的人攀緣的時間太多。一下子幫朋友打理喪事;喜事也想參與一腳;朋友出了問題,妳也很熱心幫忙,反而在家的時間不多,外緣攀得太多,妳給家人的時間有多少?對家人付出太少,這樣孩子妳可能說得動嗎?
況且妳誦經拜佛也不專心,自己胡思亂想,胡思亂想誦的經根本沒有效果。妳的心念不轉,再怎麼講得天花亂墜,孩子也聽不進去啊!
回家以後好好反省自己,先把自己的情緒控制好,自己以身作則,做給孩子看,多給家人孩子一點關懷與陪伴吧!」
有一對夫妻,他們有三個兒子。
老大已出社會工作,但是經常不回家;老二才高二,帶了個女朋友回家住,夫妻倆為了老二的女朋友在家裡住,二個人必須輪流出門,隨時要有一個人在家裡顧著;老三國三抽菸、與朋友經常到網咖,半夜才回家。這對夫妻對於這三位孩子的行為很頭痛,一點辦法都沒有。
因為這樣的煩惱與苦痛,夫妻倆走進佛門,希望藉由念佛誦經,看是否能喚回孩子的心。
可是經過了一段時間,孩子似乎沒什麼改變。
學佛並不是念念佛、誦誦經就好了。這對夫妻來寺裡拜佛,並非只是安慰安慰他們,講講皮毛話而已,首先要先讓他們瞭解苦的根源,癥結在哪裡?
這對夫妻在孩子小的時候過於浪蕩,太太經常在外打牌喝酒,她的酒量超好的,喝幾瓶烈酒,臉都不紅也不醉;先生更是為了事業,不管孩子。現在孩子出了問題,癥結是孩子小時候得不到溫暖,對於父母親的不負責任,根深蒂固的觀念已深植,並非念個佛、誦誦經就可以解決的。念佛誦經是要讓自己更清楚“問題”出在哪裡?然後針對這個問題改進,加倍的付出,才有可能喚回孩子的心。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疏於陪伴教導,到長大了,孩子怎麼肯聽我們的話呢?
第一位師姐聽了善知識的話,很認真地改變自己,調整自己的情緒,把更多的時間用心經營家庭。最近兒子當完兵,跟那些酒肉朋友已沒有往來。兒子來寺裡住了一、二個星期,孩子很乖,每天都精進拜佛、誦經,有什麼工作也都很主動幫忙。我們也鼓勵孩子上進,回家後找了份工作,安分守己,也不喝酒。師姐很高興,她說學了佛,讓她更清楚瞭解以前的過失,徹徹底底地改過,才有今天圓滿結局。
我們拜佛,是把佛菩薩當作是我們的老師,祂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我們依著祂所教的,確確實實去實踐,就是在保祐我們。而不是準備幾樣供品,拜拜祂,跟祂交換條件,期待祂庇佑我們事事順利。想要事事順利,一定要從自己做起才是。
有的父母時常一副道貌岸然的姿態,嚴重指責孩子要怎麼樣怎麼樣。可是孩子往往會起煩惱,不願接受,原因出在哪裡?試想所指責的事情,平時自己做到了嗎?如第二個案例的太太,本身夜歸,喝酒打牌,卻教孩子不要夜歸在外浪蕩,孩子怎麼肯聽話呢?如果不用同理心的心態以身作則,那麼與孩子的頻率根本不同,孩子當然無法接受妳的教導。
第二個案例的夫妻,知道自己以前的過失,太太不再夜歸,戒掉了打牌喝酒的陋習。對於疏於照顧孩子的行為深自愧責,把心靜下來念佛,念佛當中,讓他們反省自己,也放下了對孩子行為的瞋恨,不再對孩子大吼大叫。現今老二的女朋友不住家裡;老大也回家了;老三雖然看他染了一頭紅髮,不過偶爾也會跟著爸爸來寺裡做義工。
一家子總算是穩定下來。拜佛能依照佛所教的道理來做,確確實實能解決問題的。
感恩分享,這篇文章對現代父母來說,是一個很棒的當頭棒喝啊!
希望天下親子和樂圓滿
阿彌陀佛~~ 2012-12-06 20:07:38
謝謝您的分享,讓我連結在其他地方,
讓更多人看見吧!
我們學佛有很多觀念需要修正,而實例常一語驚醒夢中人;也讓人對佛法更有信心!
這是我們學佛的基本責任
感恩~~ 2012-12-09 07: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