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禪機?
有位師姐問我一個問題。
她說她夢到有位禪師,坐在蒲團上,師姐請教禪師“修行要怎麼修?”,結果禪師默默不語,不知這其中有何禪機?
我想,她問到我這位沒啥修行的修行人,自己都沒禪定了,如何能體會出什麼禪機呢?
不過我內心突然靈感一動,想出一個道理出來。
我反問師姐:「今天妳看到的是一位禪師,因為妳恭敬禪師,所以禪師不回答妳,也不說一句話,妳就認為有什麼禪機,是不是?」
她說:「對啊!禪宗不是都有什麼禪機嗎?」
我再問她:「今天如果換成是妳的家人或朋友,不跟妳回話,那妳作何感想?」
「可能會生氣吧!我那麼誠懇地問他,他卻不跟我回話,那是什麼意思?」
「禪師不回話,不但不生氣,反而認為有什麼禪機;但是如果很親的家人或朋友不回話,就要生氣了,殊不知其中的禪機就在這裡頭。」
我們凡夫常有分別心,有了分別心,煩惱就來了。
說一則分別心的故事,曾看過劉墉的文章說過這麼一件事。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由於陳進興和高天民兩人四處強暴殺人,全島都人心惶惶。突然,民眾報案,在北投看見高天民,大批警察趕過去,但是被高天民發現,從馬路旁邊縱身躍入下面的小溪和竹林,等警察想辦法追下去,已經失去他的蹤影。電視馬上播出一大批警察搜山的畫面,我正在朋友家作客。「狗屁警察,人家高天民一下就跳下去了,警察不敢跳,不要臉!」朋友的太太咬著牙罵。「可不是嗎?」我笑問,問她:「可是如果今天那警察是你丈夫,你怎麼說?」她怔了一下,笑起來:「要是我丈夫呀!我就打電話叫他別逞強!快回家!」
別人為你拍照,他的鏡頭偏右,拍出來,你就是「左派」;一下子他的鏡頭偏左,拍出照片,你又成了「右派」。焚化爐一定要建!核電廠一定要蓋!你很客觀,講得一點也沒錯。但是跟著發現你家旁邊在整地。打聽之下,大驚失色。當天,你的說法就有了改變;隔週,抗議的隊伍裡就有了你。你跟故事裡的太太有什麼不同呢?
一般人所謂的“對”與“錯”,都在自己的分別心裏頭。對我有益處的即是“對的”;與我有損害的就認定是“錯的”。因此,對於沒有無私、道德標準作基礎的事,又何必跟他氣呼呼。
分別自私心造就了人性的負面狀態,這個時候,該貪婪的,該嫉妒的,該爭的,該吵的,全都上場了。平時再怎麼用功,念多少佛,拜多少佛,誦多少經,全都功虧一簣了。
有一個人脾氣大,常常說話得罪人。他痛下決心,想要改掉這個壞習慣。
於是他到一座深山裡修行。
經過了三年,因為沒人跟他說話,他想功夫應該成就了,於是在胸前掛個牌子“不生氣,不罵人”。
回到村裡,村人見到他修成回來,每個人都很好奇,相繼跑去問候他。
「恭喜你修成回鄉,你現在都不亂罵人了嗎?」
他不回話,比比胸前的牌子。
村人又再問:「你真的不亂罵人,也不發脾氣了嗎?」
他又再比比胸前的牌子,有點按耐不住…。
村人再三問:「你果真改掉罵人的壞習氣了嗎?」
這個人聽了,把胸前的牌子拔掉,拿起牌子,打了村人,罵道:「你這個王八蛋!!我說不罵人,不生氣,跟你比多少次了,你是文盲不識字嗎?」
可見習氣要改,沒那麼簡單,一定要痛定思過,用盡各種辦法才行。我們的習氣都很難改了,對於別人的不改習氣,卻氣炸了,豈不是自尋煩惱呢?
一個人沉默不語有好幾種狀況。
一個是不知道要怎麼回答;有的人是傷心過度,選擇沉默;有的時候發生衝突,一方選擇沉默,或許能把衝突暫緩下來。這個時候我們理解對方沉默不語的原因,就不會妄加生氣了。
不過老師或父母問話,做學生或子女的,故意不回答,那是不尊重老師或父母。有時師父問話,一時之間不知怎麼回答,趕緊說:「師父,我現在還想不出來應怎麼說,可否讓我想一下?」至少有個回應,讓師父知道,我們不是不回話,而是還不知要怎麼表達才對。
感恩您,
這篇文章我介紹給朋友看,
她看到了自己要轉變的溝通盲點。
向我道謝。
謝謝您寫下這篇文章。
終於有人得到益處
內心相當欣慰
感謝你及時給我回應 2012-09-16 09: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