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4 00:53:14werdx

《山海經》的傳說(二十二)~( 二十四)



《山海經》的傳說(二十二)堯禪位于舜

堯勤政愛民,是明君的典範。他取得了萬眾愛戴,占盡人和,卻沒有佔有天時、地利,執政初期,即遭遇十日當空所造成的特大旱災,到了晚年,空前絕後的大洪水又在全世界氾濫。

堯自覺年邁休衰,不宜再承擔繁重的政務,便召集各國首腦開聯邦會議,討論接班人的問題。堯詢問道:各國的首腦們,我在位已經七十年了,你們誰能順應天命取代我呢?

我們德行鄙陋,不配登上帝位。各國首腦回答說。

可以選擇貴族裏的俊彥,也可以舉薦平民中的賢才。

在民間有一個貧窮的人,名字叫舜,是樂宮瞽叟的兒子。他的父親心木不正,繼母言而無信,弟弟傲慢無禮,而舜卻能以愛心和耐性感化他的父母兄弟,與之和睦相處。以舜的孝德厚美,治理天下不至於昏庸邪惡吧?

讓我考驗-下!我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從修身、齊家方面,來觀察他有沒有治國、平天下的能力。堯讓女兒娥皇、女英下嫁媯水灣,做舜的妻子。

一年以後,堯安徘舜實習行政業務。舜受命宣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德教,百姓都遵從他的教化而不亂倫;再讓舜總理朝政,各類政事也處置得井井有條;迎接四方來賓時,來朝的賓客均對他肅然起敬。最後,堯為了檢驗舜的定力,派遣他進入深山密林,他在暴風雷雨申亦不害怕、不困惑,不曾迷失方向。

經過長期的全方位考察和培養,堯確認舜真正具備了帝王應有的一切素質,正式宣佈由他繼承帝位,先攝行天子之政。

分封在南方丹水的太子丹朱因繼位無望,聯合具有造反傳統的苗民作亂。正直的堯不徇私情,御駕親征,在丹水殲滅叛軍大部,複乘勝追擊,將丹朱以及苗民殘餘一直趕到南海邊。丹朱進退兩難,走投無路,蹈海而死,魂魄化為狀貌象貓頭鷹、腳爪似人手的朱鳥。朱鳥不停地發出朱朱的啼聲,仿佛在呼喚自己的名字。它在哪里出現,就預示哪里的官員將被放逐。

 

《山海經》的傳說(二十三)爲民捨命的鯀

舜攝政的時候,洪水愈來愈大,那是共工的後代、繼任水神共工二世在推波助瀾。

大水鋪天蓋地,老百姓有的在大樹梢上像鳥兒一樣築巢,有的在山頂洞裏象野獸也似穴居,有的乾脆在木筏上安家,隨著水流東漂西蕩。飛禽走獸游蛇也無處藏身,來和人爭搶地盤。衰弱的災民既要忍受饑餓、疾病和寒冷的折磨,還要隨時隨地提防毒蛇猛獸的侵害,那悲慘絕望的日子,是多麽可怕啊。

天上衆神,對于天下萬民所遭受的苦難都無動于衷,惟有黃帝的孫兒、駱明的兒子白馬神鯀真心哀憐難民。他聽說天國寶庫裏藏有一團能無限膨張、生長不息的泥上叫做息壤,便使個障眼法兒騙過看守庫房的三頭神犬,竊走神土,私下凡界,替人民堵塞洪水。

神奇的息壤化作萬里長堤,洶湧澎湃的洪水被擋在堤外,沒法肆意逞凶,堤內的積水也在泥土中乾涸,逐漸消退無踪,呈現于眼前的是一大片起伏的原野。住在樹梢上的人民從窠巢裏爬出,住在山崗上的人民從洞窟裏爬出,住在木筏上的人民從板棚裏爬出,他們枯瘦的臉再度展露笑容,他們絕望的心再度充滿希冀,他們要在多災多難的士地上重建新的基業。

好景不長,息壤遣竊的事很快讓統治全宇宙的天帝發覺了。天帝痛恨白馬神鯀竟敢藐視他的權威擅自行事、偷盜寶物,毫不猶豫地宣判鯀的死刑。祝融的後代、繼任火神祝融二世駕著烈火戰車,擎著火焰槍,在羽山殺害了鯀,收回了息壤。洪水重新泛溢,人民在寒風與苦雨中哭泣,他們的眼淚是爲不幸的鯀而灑,是爲多難的自己而流。

白馬神鯀被殺死在荒凉潮濕的羽山,他壯志未酬,心不死,魂不散,尸體歷經三年的風吹雨淋也沒有腐爛。他的肚子裏還孕穹著新的生命,他希望新生命去完成未竟的事業。新的生命在父親腹中生長、變化,啜吸著父親的心血和精魂,他的能量己遠遠超過了父親。

鯀死而不腐的秘密讓虎首人身、四蹄長脛、銜蛇操蛇的强良知曉,他疾赴天庭向天帝彙報。天帝生怕僵尸作怪,傳令祝融二世携吳刀下凡將鯀分尸。祝融二世至羽山操吳刀剖開鯀的胸腹,但見傷口裂處光芒隱約,驚愕間,裂口爆開,一位偉丈夫自鯀的腹中緩緩升起,美麗,慈悲,遍身有大光輝,他就是鯀的兒子,偉大的禹。救世的使命催迫著,衆生的哀鳴催迫著,他沒有時間去度童年、少年。

這時,鯀被剖腹的尸體也化作一條黃龍。跳入羽山下的羽淵。它只是一條平凡的龍,它全部的精、氣、神都已傳給了兒子。黃龍悄悄蟄伏在淵水深處,它存活的唯一意義,就是要親眼看到兒子繼承父業,把天下萬民從洪災劫難裏拯救出來。

 

《山海經》的傳說(二十四)大禹治水

新生的禹挺立在天地之間,他的光芒照亮了三界,他身上散發出一種奇異的力量,比元氣更充沛,比罡氣更猛烈,比劍氣更銳利,比正氣更剛硬。那高高端坐在天國禦座上的天帝,也被禹的力量所震撼,主動任命他爲治理洪水的總指揮。

禹效仿曾祖父黃帝,在會稽山會合天下神祗。巨人防風氏遲到,禹責怪他不遵守號令,立斬不赦。防風氏身材巨大,受戮後一節骨頭就裝滿了整輛車子,禹的威權和神力可想而知。

禹率領衆神向人面、蛇身、赤發的共工二世開戰。共工二世從西方掀騰起洪峰,淹沒了整個中原大地。禹運大神通,飛擲開山神斧,劈開群山,使滔滔洪水從山谷間奔涌直下。共工二世力怯失勢,逃回北方封國。禹一路追踪,在昆侖之北與共工二世的部將相繇狹路相逢。

相繇是一條九頭巨蛇,人首而蟒身。它貪暴無饜,常常同時張開九張大嘴,吞盡九座大山的動物,啃光九座大山的植被,使林茂草豐的山嶺化作寸草不生的荒丘,造成水上流失;無論何地,被它伸頭一抵、張口一吐,即成一片澤溪,澤溪裏的水又苦又辣,人飲用了會喪命,禽獸蛇蟲也不敢靠近。

禹運斧如風,頃刻斬落相繇的九顆頭顱,從相繇的斷頸內,九股污血噴誦而出,漫延成血的沼澤,腥臭沖天,五穀不生。禹用泥土來填塞這片血沼,誰知填塞三次,塌陷三次。禹索性把這地方挖掘成一個大池塘,用挖起的泥壘成土墩,替五方之帝修築了五座祭台。

趕跑了共工二世,誅殺了九頭蛇相繇,降伏了人臉虎軀、八首八尾八脚的水怪天昊及各路河妖洪魔以後,禹按照山川形勢,運用堵塞與疏導相結合的方法,領導人民抵禦洪水,重建家園。爲了徹底解除洪澇威脅,禹親自端土筐,揮撅頭,開掘了三百條大河,三千條支流,不計其數的小溝渠,以溝通四夷九州、五湖四海。

洪水平息,大功告成,禹想測量一下大地的面積。他命令手下神將太章、竪亥一個從東極一步一步量到西極,一個從南極一步一步量到北極,量得的長度都是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

禹平治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樂業,黎民百姓感謝他,各國首腦敬佩他,這時侯,堯早已逝世,舜也已老邁,大家都擁戴禹繼承帝位。舜對禹說:完成治水大業是你的大功,謙虛、勤奮、節儉是你的大德。我褒揚你的大德,贊美你的大功,帝位相繼相承的次序應在你身上,你終當晋升爲帝。舜向各國首腦和人民宣告,由禹攝行天子之政。

舜不顧年老體弱,堅持赴各地巡視,不幸中途病逝于南方的蒼梧之野。噩耗傳來,百姓如喪父母,他的夫人娥皇、女英更是肝腸寸斷。她們急忙坐車乘船。赴南方奔喪,一路上珠泪滾滾,抛灑在竹林間,竹子上沾滿了斑斑淚痕,認此,南方就有了斑竹,也叫湘妃竹。

娥皇、女英行船至湘水,風波陡起,雙雙溺水而亡,魂魄化爲神,人稱湘君、湘夫人。舜的尸首由當地百姓用瓦棺裝撿,埋彜在蒼梧九嶷山的南坡。 

~此文摘自《山海經-現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章行-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