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9 19:17:44菲菲

燦爛千陽

※感謝提供以上拍攝照片之友人《華華》


  如果注定要面對悲慘的命運,我們該何去何從?

  念頭,能改變所有事理演變,改變命運安排。出生地位的高低,導致人生路途差異走向,慣性驅使屈服於現實處境,絕望中承受苦難與煎熬,與命運搏鬥,本能求生存意志奮力扭轉自己人生崎嶇道路所受磨難,憑藉著對家庭渴望的愛、慈悲心地、同情心,勇敢地活著,現實的弱勢抹去不掉奮力保有與追求真摯永恆愛之信念,甚至不惜犧牲自我。

  燦爛千陽一書後段文中,私生女瑪黎安親生父親家書裏真情告白,充滿懊悔對自己親生骨肉嫌棄與無情對待,當自以為鞏固的家園飽受砲火肆虐,親眼目睹子喪與家園毀敗,想起被遺棄和逼婚不在跟前的孤女,瑪黎安父親恍然大悟無可挽救自己錯誤念頭,羞愧與悔恨排山倒海心中竄升。

  相較於瑪黎安另一個苦命女人萊拉,戰亂摧殘了她原本算是幸福中產家庭的家園,阿富汗政治內亂塔利班政權得勢,同樣十五歲的萊拉,與青梅竹馬男友塔力格暗渡陳倉未婚懷孕,萊拉為掩人耳目、為求生存,不得不下嫁當瑪黎安粗暴丈夫拉席德第二名妻子。那保守「伊斯蘭教法」嚴律規定,精神與身體控制了百姓子民,教律中尤其苛刻的規定女性,這極端主義律法對母性偉大的讚譽以及對女性同胞的尊重,絲毫見不到與感受不到。〈伊斯蘭教法之聲發布法律文,參見書中第p.257頁〉
http://blog.yam.com/lovindub/article/14645713


  《燦爛千陽》作者卡勒德‧胡賽尼此新作筆法更加流暢,以感人至深的力道,描寫阿富汗傳統保守民風,兩位受盡苦痛女性生存掙扎,心路刻畫。欣賞作者真實描述寫作功力,吸引人ㄧ股衝動看完全文。文中帶到的時事生動描繪,不禁引人對人文人道關懷念頭。文作最終雖欣慰的喜劇收場,閱畢之後的心情抑鬱,千斤重擔,依舊回味著書中劇情,現實考核女性、卑微定位、無奈、落寞、性別藐視,無已平息辛酸感觸……





以下資料來源:
http://blog.roodo.com/ecus2005/archives/3284463.html
追風箏的孩子作者,卡勒德‧胡賽尼,繼《追風箏的孩子》之後,被高度引頸期待的最新作品-《燦爛千陽》(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已經於於2007 年5月22 日出版,2008年春季台灣木馬文化出版。

《燦爛千陽》和《追風箏的孩子》一樣都是作者的長篇小說作品。它記載長達三十年的阿富汗歷史,包含家庭、友誼、信念以及救贖,是一個充滿深愛的故事。
作者胡賽尼認為,「《燦爛千陽》的寫作過程對他而言,比《追風箏的孩子》更加令人滿意, 因為這次是一趟更複雜且更意想不到的旅程。」
本書編輯Sarah McGrath認為,「《燦爛千陽》是一部卓越的作品。作者敘述了阿富汗變動歷史的正面意義,並顯示出阿富汗婦女想法的顯著改變,以及令人難忘的家庭生活。這是一本美妙且真實的重要小說,並且讓我一發現,就不可能放下。」
《燦爛千陽》敘述了一段不被原諒的時光、一段不太可能的友誼,和一份堅不可摧的愛,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故事。
作者卡勒德‧胡賽尼出生在阿富汗的喀布爾,1980 年從阿富汗移民到美國。他的第一本小說《追風箏的孩子》,是一本國際暢銷書,已經於全球34 個國家出版。並且是紐約時報暢銷書,蟬聯紐約時報平裝小說榜 103 週且仍在持續中,本書在美國各地三十個城市和社區成為讀書會指定書目。

紫白馬 2008-10-17 09:34:59

好書一再值得回味~
胡賽尼寫的書
真的是經典之作
兩本書比較
還是喜歡追風箏的孩子
燦爛千陽劇情寫實的讓人覺得很同情

版主回應
《追風箏的孩子》一書,文筆遣詞琢磨深沉,孕味濃厚,欣賞其中許多耐人尋味的美麗散文般描述景緻,例如,
冬季一個嚴寒陰鬱的日子。
艷如指甲花的紅暈盛開在她的臉頰。
我拂起她一綹滑落的頭髮。
我可以看見他發自內心的微笑,遼闊得如同喀布爾的夜空,在白楊樹顫動,板球聲廻盪的庭院。

《燦爛千陽》為卡勒德‧胡賽尼第二本出書,此書的筆法已經純熟流暢更多,整部著作著重故事精神內容,在描寫兩個同病相憐女人心路,讓人動容、同情、憐憫與感傷。
2008-10-18 12:03:57
酒館藍調 2008-10-03 21:34:41

哎哎 我不想想那麼多了 下輩子別再當人。

(可也別是牲畜啊~~~~~~ >_<)

版主回應
別想那麼多,好好地過完今生,其他的事兒“船到橋頭,自然直”看待吧! 2008-10-17 18:16:42
一一 2008-09-30 11:57:45

這本書我讀過
無論生的折磨與殘忍為何
這兩個女人的相遇是閃耀著人性的美麗

版主回應
憐惜書中這兩位女主角悲慘的遭遇,教人感到無比惋惜瑪黎安苦難命運,她與萊拉同病相憐的情感不只是友誼、妯娌,更情同相依為命母女,瑪黎安遺缺的愛,母性光輝般用在萊拉女兒的身上,甚至最終,用自己的生命犧牲作保護。 2008-10-03 0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