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8 23:55:14菲菲

大吃ㄧ驚

※以上照片截自網路
 撰文:陳免
 摘自:今週刊569期

  二千多年前,秦始皇派出徐福及上千童男童女遠赴蓬萊仙島,只為一求長生藥,如果他活在現代,就不須如此費盡心思。

  21世紀,人們要活到百歲,已不是偶然。相較於上一個世紀人們在對抗太快死亡的風險,這個世紀人類要對抗的,反而是活得太久的風險。當人們的壽命可以超過90歲,而不再只是原本預期的80歲,如果錢準備不夠,以後的生活要怎麼過?

  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在他的新書《我們的新世界》中說:「世界要退休了,我們的錢夠嗎?」這句話可以用在每個人身上:「你要退休了,你的錢夠嗎?」

  「我十年前就想退休了。」今年四十二歲的台視主播蘇逸洪,一邊秀出電腦上他請設計師畫的退休夢想屋,一邊說著他在十年前,也就是當了兩年主播後,就滿腦子地想著退休的事。

  當時,他在TVBS當了兩年主播,年薪二百五十萬元,在主播圈中行情正夯〈1〉,但他就告訴他的老闆葛福鴻,不想當主播,只想主持旅遊節目。蘇逸洪的想法是,做旅遊節目可以讓他邊工作、邊過退休生活。

  只是,一年一年地過去了,雖然收入也不少,但因為不會理財,十年下來,蘇逸洪發現自己竟然沒有存下多少錢,心想著如果真要早早退休,不能再只有空想,得要做點事。

  其實蘇逸洪也不是沒存錢,他現在台北市明水路上的自宅,以及爸媽在台中住的房子,都算是他累積的資產。這幾年房價高漲,看著自己明水路的房子,當初每坪三十幾萬元買的,現在已漲到四十幾萬元,他發現這是一門好生意。

  去年開始,他陸續在台北和台中投資店面及中古屋,當起包租公,扣掉貸款利息,每個月光是租金收入就有十萬元以上。趕搭上房市熱潮,蘇逸洪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是,去年十月在台北市永吉路買的一間二樓店面,每坪以二十幾萬元買進,到了今年三、四月就以每坪四十幾萬元賣出,半年的時間獲利就將近一倍。

名人實例
蘇逸洪的退休計畫只到五十五歲 

  自認不會理財的蘇逸洪,在房市無往不利,包括他在澎湖桶盤引起爭議的那塊地,四百多坪,一坪不過一萬元左右,自備一百萬元,卻讓他的退休夢想看到具體樣貌。

  但如果把蘇逸洪的退休夢描繪得更清晰一點,「我想手上至少要有二千萬元現金!」在沒有任何貸款的情況下,蘇逸洪盤算著,他現在的資產已讓他達到這樣目標了。一千萬元存在銀行裡,如果利率是二%,那麼一個月大約有近兩萬元的利息收入,可以作為平常生活費。

  而另外一千萬元,才是他真正退休生活的內涵,「我想要每三個月就可以出國一次,費用就從這一千萬元動用。」他計畫一年用一百萬元,大約可以用十年。

  退休金只要用十年?「二十幾歲時,我覺得我大概會活到四十歲,現在四十歲了,我還是覺得會活到五十歲,也許到我四十五歲,我可能再延到五十五歲吧!」聽蘇逸洪的說法,很令人訝異,他竟然認為自己只會活到五十五歲!

  自認是及時行樂型的蘇逸洪,雖然為了退休積極投資理財,但他的退休金規畫,就是只想到夠用到五十五歲就好。這樣的思考完全沒有想過,如果他到了五十五歲還活著,而且還一直健康地活到百歲的話,依他現在準備的退休金規畫,完全不敷使用,屆時,該怎麼過沒有收入的退休生活?

長壽風險
活得太久、退休太早、錢不夠用

  蘇逸洪對生命長度的認知,以及對退休生活的想像,其實就是現在多數人典型的想法。

  在《今周刊》與一○四人力銀行合作,針對四、五、六年級生進行的「上班族長壽風險意識大調查」中就發現,五、六年級生有超過四成的人認為自己活不過七十歲,長壽風險意識太薄弱!

  在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在職專班的課堂上,副教授郭迺鋒正在與教室內年紀約三、四十歲的學生討論人口老化對金融市場衝擊,當郭迺鋒丟出一個問題「誰知道長壽風險是什麼?」在座三十幾位已經在職場上工作多年,且所學是金融相關背景的學生,卻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得出來。

  什麼是長壽風險?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在二○○六年八月針對老化提出的(金融創新報告〉中簡明扼要地定義:長壽風險就是活得太老,但儲蓄太少、退休太早,以及花得太快。

  但在台灣,多數人仍未意識到它的存在,甚至有著逃避的想法,相信「我不會活那麼老!」

  但,這真是最阿Q的想法!

  台北市萬大路上,獨居老人密度最高的萬華區新安里,這裡的老人,過著沒錢花用的晚年生活,深沉地刻畫出人們對於生命處境的無奈。

  八十幾歲的吳阿明(化名)一個人住的十二坪房子,就在萬大路巷子裡的這個國宅社區的四樓,每個月靠領政府三千元的老人津貼過活。他就曾兩次被新安里長郭正中發現昏倒在家中。

  原來老先生獨居,加上住在四樓,八十幾歲的年紀沒辦法自在地上下樓梯,又沒有錢搬到一樓的房子,遇上一點小風寒,沒人照應吃喝,一餐兩餐沒吃,血糖一下降,人就暈厥過去。「如果再晚一天,老阿伯可能就沒救了!」郭正中講述他救活吳阿明那千鈞一髮的經過。

  今年三月,已經出現老人痴呆症狀的吳阿明,被送到一家老人養護院,但因為繳不起錢,院方打電話通知里辦公室把人領回,但這一次,連里長也無能為力了。

  雖然,不論貧富,生命可貴,但對貧病的老人而言,卻是一種除死之外永無止境的痛苦折磨。
新思惟一
平均壽命變長年金缺口靠自己補

  住在金門的羅方快阿嬤,今年一百歲,說的又是另一個故事。十八歲嫁給了討海人,阿嬤的子孫都在台灣工作,怕拖累他們,現在只有八十二歲的長子和她住在金門。

  長壽基因在羅家遺傳下來,但貧窮似乎也陰魂不散,母子兩代,一樣的「老」,都受病痛所苦;別說是找人看護,光是想找人來家裡幫忙煮飯,靠她一個月八千元的補助金,根本就負擔不起。在長日漫漫的離島生活中,老太太只能手握佛珠,緬懷著那死得太早的孝順長媳。

  長壽,果真是對窮人最大的懲罰!而羅方快和吳阿明的故事,正反映出台灣面臨長壽風險的真實面貌。

  郭迺鋒指出,在醫療的進步下,人愈活愈長壽已經是趨勢。經建會預估,到二○五一年,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將增加到男性八十一.五歲,女性到八十八.五歲,過去對於退休規畫只準備到八十歲的想法,必須有所改變。當人有機會活到九十歲、九十五歲,退休金就得再多準備十年、十五年。

  在國外,關於長壽風險的討論已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在想辦法,為不再工作的老年人爭取多一點收入,像是德國就已通過了(老年收入法案〉(Old Age Income Act),以減免稅收的方案,鼓勵自願提撥退休基金,並限定投資在能支付年金,且年金發放只能變多的基金或保單。

  而一些金融機構也陸續開發出對抗長壽的商品,目標基金和年金商品都是主打,美國的Genworth Financial所推出一系列以百歲老人為主題的廣告,訴求他們能協助客戶規畫、創造退休後的收入,使得長達四十年,或者更長的退休生活,都能過得安全無虞。

至於台灣的長壽避險做得如何?

  《今周刊》就「長壽風險意識大調查」中取出四、五、六年級生受訪者的年齡、薪資、年資、預期壽命、期待退休年齡等資料的平均值,上網找了某家壽險業者的退休金試算表,所得到的數字是,四年級生約須準備四五○萬元,五年級生需要五一○萬元,六年級只要四八○萬元,就夠退休。

  這樣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人完全缺乏正確的退休準備意識,也缺乏對抗活得更長壽的趨勢。

  但另外委託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王儷玲,在同樣的薪資條件下進行試算後顯示,退休後合理的現金流入,必須是退休前工作收入的七成至八成(即所得替代率),才能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準。

  但在目前政府的退休金制度下,勞保退休金加上企業退休金,替代率只有五成至六成,還有二○%的缺口,必須靠個人的儲蓄理財來補足。

  以此估算,四年級生若活到八十歲,至少要準備一五○○萬元,活到九十五歲要二○○○萬元,和調查算出的數字四五○萬元,至少短缺一五○○萬元以上。

新思惟二
活得健康活得長晚一點退休又何妨

  對於即將退休的人,最害怕的就是錢還沒存夠。既然人的壽命變得這麼長,何不換個角度思考「年齡」所代表的意義,也許,對於退休的時間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美國經濟研 究局(NBER)十月分才出爐,由John B. Shoven提出來的(NEW AGE THINKING(新的年齡思惟)〉報告中指出,過去人們從出生開始計算年齡,六十五歲被視為老人,但如果以死亡率來重新審視,會發現人類的壽命在一九六 五年至二○五年這段期間出現了變化。

  在二○○五年的一位七十二歲的老先生,和一九六五年時六十五歲的老人,面臨的死亡率是相同的;在女性身上,也可以看出這樣的差別,一九六五年六十五歲的老太太死亡率是一.七五%,但到了二○○五年,年齡已經提高到六十九歲。

  無怪乎已故的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在九十歲高齡時要提出,適當退休年齡應該是七十九歲,而不是六十五歲,因為現在七十九歲者的體能狀況相同於半世紀前六十五歲者的體能狀態(編按:出自《失衡的世界》,麥格羅.希爾出版)。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國家陸續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的原因。

  延後退休不失為搶救退休金的重要方法。今年八十歲的台北縣老人福利聯盟理事長簡錦綠有二次的退休經驗,當他五十歲時,家裡六個小孩中,最大的才剛要上大學,最小還在小學,公務員的薪水根本負擔不起子女龐大的學費,更別說準備自己的退休金了。

  因為年資已經可以辦理退休,所以,他毅然決然地從公務員身分退下來,找了一份薪水比原來多三成的民營公司上班,這個工作一做又是十五年,六十五歲時再次退休時,小孩的學業不但都已完成,他也為自己準備了一份足夠用到九十歲的退休金。

新思惟三
時間拉長退休理財可再積極一點

  除延後退休,簡錦綠也積極投資,公務員的退休金共領到六十萬元,他沒有選擇存起來享受一八%的優惠利率,他拿一半來買新公司的認股,另外四分之一開幼稚園。

  最主要的報酬來自於他買的股票,加上員工配股,工作十五年期間,他手上股票累計五百多張,到現在他已經退休超過十五年了,每年就有八十萬元股利可用,足夠他和太太每個月四萬多元的生活花費。

  三年前,簡錦綠帶著一千多名老人上街頭爭取三千元的老人福利津貼,政府支票後來兌現,不過簡錦綠卻沒資格領,原因是「我收入太多了。」

  把退休金拿來多冒了一點點險,讓簡錦綠的老年生活不同於其他老人。

  「面對長壽風險,退休後的投資確實不能太保守,否則將不能產生足夠的報酬收益,支付你活那麼久。」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認為,以前的觀念是退休要用的錢不能冒風險,應該以保守為主;但現在的人愈活愈長,為了對抗長壽所帶來的未知風險,即使投資市場另有風險,但是因為時間拉長,還是可以分散掉,因此,風險性的投資遞減應該要變慢。邱顯比提出一個「一百減年齡」的計算公式,他說,到六十五歲時,風險性資產保留在三○%以上,都還是很安全的。

  聯博資產管理公司就提出,「稍微積極一點」的退休投資建議,只要年化報酬率可以增加一%,例如從一○%提高至一一%,就可多維持退休後十年的支出。資深投資組合經理李松就指出,對抗長壽風險最安全的資產類別,就是股票。

  他將六十五歲退休後,以八十歲做為切割,之前為剛退休階段,八十歲以後才是真正的「年長退休」階段。剛退休階段手上現金最多,理財的目標在於延長儲蓄使用 年限、降低風險,同時也要有足夠的投資報酬率,支應往後老年退休生活的開支,他建議的股債比可高達四比六,除了確保收益,也可抗通膨。

  人生就像一場賽跑,上半場你靠積極準備戰勝了時間,下半場,對手換人,你得和金錢賽跑,小心翼翼避免讓退休金在你之前先抵達終點,才能確保退休金夠你花用。除了讓退休金創造收益,你也可以兼個差,延緩動用退休金,另外,審慎的提領策略也很重要。

新思惟四
年金化的提領策略活著就有錢領

  據聯博資產管理估算,以一個三十年的帳戶價值,初期提領率在四%,之後再逐年增加,此退休計畫的失敗機率最低。

  「年金化對一般民眾在對抗長壽風險,是比較有保障的。」政大副教授王儷玲表示,多數的人在領了勞保或勞退退休金後,三年內就花完了,因此三年後要實施的國民年金是很好的設計,但所得替代率不高,民眾還是要自救,商業年金保險是不錯的考慮。

  只是一般民眾對保險的觀念還是以買壽險為主。王儷玲說,壽險是在保障太年輕死亡的風險,是無法轉嫁長壽風險的;年金險的特點就是在清償期透過生存年金給付,退休的人可以消除因死亡時間的不確定所造成的財源不足風險,尤其是對活得較久的人,投資報酬率將更高。

  王儷玲建議,如果有壽險,可以在退休時把所有壽險保價金當成躉繳轉換成年金保險,就可以保障長壽風險;一次領到的退休金,怕太快花完,也可拿去買年金,只要活著就有錢領。

  另一個對抗長壽風險的重要退休理財觀念是儲存健康資本。

新思惟五
儲存健康資本不怕老年病來磨

  九十歲的范靜萍阿嬤,從年輕時就練外丹功,讓她身體相當硬朗,十月一日這一天,她參加台北縣老人福利聯盟在坪林舉辦的活動,從台北到坪林的北宜公路上,范阿嬤精神奕奕和車上的其他老人聊天說笑,到了現場,一馬當先,不需要他人的攙扶。

  多數老人並不像范靜萍身體這麼硬朗,尤其當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壽,相關醫療需求也更大。范靜萍從年輕時就儲存的健康,可說是她老年最大的資產。

  根據健保局的統計,人的「健康餘命」和「平均壽命」相差大約六年,也就是說,在壽命終止之前,平均有六年的時間,是在病榻上過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也指出,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每人平均的醫療花費,大約是六十五歲以下者的四倍。

  「當你在公園裡看到一個個坐著輪椅的老人,你要想,我們到了某個年齡也會這樣,也會有這些需要,而這些都需要錢;每一位老人後面有一名外勞在推輪椅,那也是錢。」壽險公會理事長賴本隊直接點出,人的壽命延長後,從退休到死之前這麼長的時間,所要面臨到的醫療及看護需求。

  王儷玲也強調,以保險來解決老年的醫療需求,是最便宜、簡單的避險方式,否則,一般人光是要準備退休生活所需就很吃力了,根本無法再支應額外的醫療負擔。

老年獨立宣言
退休有收入活得更有尊嚴

  清晨五點半,新店高中的操場卻早已人聲鼎沸,到校的當然不是十六、七歲的高中生,而是年紀七、八十歲的老人,大家聚集在這裡做運動,這是在睡夢中的年輕人無法想像的老人世界。

  七十一歲的陳博民也是其中的一員,不論晴雨都不曾缺席。陳博民說,他從四十歲就開始每個月存一萬元,「這是為了養老。我最大的決心,就是不跟小孩伸手拿錢。」目前他靠著收房租,還有一筆交付信託、利率五.七%的退休金提供自己固定收入。

  十月中旬的一個星期六,做完運動之後,陳博民和社區裡其他三位年紀都已經八十歲的老伯伯,一起來到台北縣板橋車站,參觀由內政部主辦的「銀髮長期照護觀摩展」。

  會場上,四位健朗的老先生一個攤位一個攤位地詢問,他們想找一個可以提供三餐,讓他們可以早上報到、晚上回家睡覺的地方,費用兩萬多元,他們也可以負擔得起,惟一的要求就是白天要有安排活動,讓他們學學才藝。

  有著健康的老骨頭,還有一筆足以支應生活花費的老本,陳博民擁有更多的是時間,除了平常在家裡上網看看孫女的成長日記,他還想要再多學點才藝,讓自己的老年生活不那麼無用。

  看著陳博民這麼積極安排他的退休生活,不禁想起在美國《商業周刊》看到的一幅廣告插圖,在一個生命的橫座標上,依序畫著一個生氣蓬勃的嬰兒、孩童、成年 人,之後,座標上出現的是一位已退休的中年人依舊有精神,隨著時間軸往右移,人變成一個拄著枴杖的老人看著手錶,再往右,老人癱坐在搖椅上,惟一能做的 事,還是看著手錶。

  在長壽年代裡,退休生活一過就要三、四十年,一個這麼長時間的退休計畫,確實需要及早做好完整規畫,否則活得太老,尤其是當積蓄都花完之後,你也只能無奈地不斷看著手錶,抱怨時間過得真慢。


〈1〉夯,字音ㄏㄤ
   用來敲打地基,使其結實的工具。如:「木夯」、「石夯」、「鐵夯」、「蛤蟆夯」、「打夯」。
   用夯砸:夯土。夯實。
   方言,用力打:拿棍子夯。
   現代流行用語含意為,hot、熱門、火紅。

上一篇:是誰說的?

下一篇:殺手鐧

冰覺 2008-03-09 14:26:53

90歲沒死掉,算是老不死了嗎?
想想長命對於窮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呢
全世界通貨膨脹,全球經濟都不景氣,在尋找
出路,人也是,很讓人吃驚的長壽呢!

版主回應
有錢有尊嚴
貧窮步步難
長壽變折磨
富貴黃金堆
2008-03-09 14:37:28
jolie 2008-03-09 14:06:42

老公會說
定存的2%
抵不過通貨膨脹的快速
以前十多萬就可以買房子了
現在幾千萬
在台北市只能買公寓
還是學習投資~~~保守跟分散
對抗通貨膨脹
靠老闆加薪~~~~也要老闆沒倒~~~~過了這石油危機

版主回應
這樣的苦日子不知道要捱多久?
以前,只要肯吃苦,沒有餓死人的事情發生,如今,肯吃苦不見得有苦能吃,遲早會有人餓死掉。
悲哀!
2008-03-09 14:22:26
CharLie 2008-03-09 05:28:59

說到退休,
正值學生的我,該擔心的是找不到工作,
沒有工作,哪敢退休。

版主回應
三餐都不夠吃了,哪有能耐晒乾儲備!

人生每一個階段顧慮的方向亦不同,身為現代的人,有時候還真的嚮往原始蠻荒時期老祖宗們的生活呢!
2008-03-09 08: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