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5 05:56:16菲菲

靈魂與身軀被禁錮的人

 
 從字面而言,「久病無孝子」似乎有幾番道理。解釋為,長時間臥病在床的親人,倚賴著陪伴照顧的親人起居,陪伴的人面對漫漫無期看護工作,長時間所見不盡人意康復的狀況下,往往逐漸的耗損掉看護者原有的熱情、自發性、愛心、耐力;整日面對著受到病魔折磨的親人,卻無所適從、束手無策,這種內心糾結、憐憫、疼惜、失落與無力感,久而久之,演變成內心理智判斷與情感間的交戰,身心的承受壓力,如坐針氈般煎熬著,與病人本身所忍受病痛的折磨、摧殘痛楚的程度,應當是不相上下。家裡如有長期病患者時,而經濟能力負擔也允許的情況下,都會顧用專業看護來分擔照顧的辛勞,無不減輕身心承受的負荷,時間、體力損耗;也或許能增添一些對病癒的契機與期盼,但心酸、煎熬所感懷的,依舊是持續考驗著有生息者!

 傳統「養兒防老」的觀念早已式微,現實生存環境的變化,生活節奏緊促,工作繁忙,競爭壓力加大,照顧好自己都是一項考驗了,談何容易來照顧、奉養父母呢?養兒可否防老?早已釋懷與有所認知,養兒不等於防老。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現代人趁著年輕,提昇工作的能力、本錢、體力,挣取金錢、儲備年老時不時之需的養老金。能不拖累子女,就算是明智識體之舉了,還能奢望倚賴自顧不暇的子女養老嗎?不成為他們的負擔、累贅就好了。

 父母需要的是親情的慰籍、溫暖的關懷、衷心的問候,物質適當的供給,奉親的孝道、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栽培之恩,誰能推諉?


 看到一個脆弱身軀,無能力供養,無助眼神,焦慮守候外出遲遲未歸年邁母親的身影;當母親上氣不接下氣的啟開門閂平安到家時,她使勁全身的氣力幾近爬行的腳步,遲緩貼進癱累倒地氣喘呼呼的母親,用她殘弱無力的手,一種母女倆相依為命默默無語的默契,為母親卸掉還落在腳上那雙似乎沉重的鞋。接著,如釋重負的口吻對著母親無比心疼卻又不忍苛責感嘆:「唉!累壞了吧!」。當時四周悄然寂靜,一旁的我,僅用我無限自責的心情望著那一幕,像個冷眼旁觀的外人不發一語,被這無與倫比孤寂的景象震撼,暗自的在心底深處淌滿著淚。剎那間,久已冷漠泯滅的良知忽然間覺醒,不斷地提示著自我:「最沒有能力的人,竟然最是恃親至孝者!」

 她瘦弱的身體,沒有能力供養母親,無能為力的烹飪膳食,更也無法展現整潔的外在表象,缺乏正常思維、辯駁的能力;但是,她僅僅能做到的唯一,始終如一的伴隨在母親的跟前,叨叨唸唸。我忽然間頓悟了,何嘗那不是母親生存的寄伴、生命的動力?父親在臨死前曾經卜卦,記憶猶新:「大樹邊旁伴孤株」。而今思之,歷歷箴言!

 一個靈魂與身軀被禁錮的人,卻是最值得倚靠、堅韌、唯一可依託的生命動力!而剩餘的這些「正常人」為母親做了些什麼?母親癱在坐臥?反哺?彩衣娛親?誰有資格數落?孰無過?誰是誰非?覬覦了家財?誰無視於放任著這對無助的母女獨居?
 
 汗顏啊!汗顏啊!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

上一篇:孩子,爸爸愛你

下一篇:方城之戰

孝聖 2009-05-09 01:36:57

大環境的變化,很多時候迫使我們不得不作轉變。
或許作子女的有心侍奉湯藥在側,然而生活費用的現實壓力,又有幾個人能真的逃脫。
倘若堂上又屬於需要人寸步不離的長期照顧,那內外相交的壓力下,只怕最後將一起走向滅亡。
所以,適度的調整盡孝的心態與方法是必須而重要。譬如需要長期護理照顧者,是否該送去專門機構照顧,讓自己能有餘力去工作、賺錢,除了供給臥病年長者的醫療花費需要外,也可以兼顧自己的家庭生活〈倘若子女已經成家者〉。另外,政府的社會工作服務也需要有妥善的規劃,協助需要居家照顧的家庭成員,使他們有稍稍喘息的機會。這些都是在大環境轉變下,不得不作的調整。
所謂「愚中、愚孝」就是譏笑那些不知變通,不明事理,只知道抱著一種原則的人。事實上,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要達到同樣目的,不一定要走一樣的路。只要有心,那才是最重要的原則。
怎樣才算是「事親至孝」?唯心而已。就算自己能力有限,就如文中那身軀殘缺反需年邁父母照顧者一般,只要盡己所能,相信對父母都會是最安慰的。

別給自己過多無謂的壓力,因為為人父母者,永遠希望子女快樂、幸福,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子女為了照顧他而自我摧殘。所以,儘管需要盡己所能「事親至孝」,但照顧好自己才是孝道的終極表達。

版主回應
“久病無孝子”,夜深人靜時常想:如果照顧家人是自己唯一的工作,那我的人生可算是值得?一旦“責任了卻”,我又該如何面對餘生?

犯牙齦炎,服了顆“適汎”。
發生原由,猜想可能因為是昨天我動了怒、嘴饞吃了“油炸食物”、嗯嗯不順、操煩...肝火、燥熱上身(中醫大師,菲說的可是?)
2009-05-12 11:54:32
知心 2006-11-11 22:59:52

”事實就是事實!山河大地呈現出來的也是你我的心.”;接受現在,”多行功立德,為父母顯揚,那就是大孝”.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發願誦持<佛說無常經>三千部.自勉.並祝願 台長及眾文友文思泉湧平安健康.

版主回應
記得自己在求學的時候,班上同學說我:絕不要讓菲菲有機會發言,他靜靜的。一旦惹上他要他說句話時,他的話可是會像蝗蟲傾巢而出,滔滔不絕。(兒時的志願是當老師)

奉養孝親:
說歸說,做歸做,這是人之常情的通病。
有想做,比無心做的人高等人。
不去想,更不做的人,最是下等人。
有想做,實際做到,量力而為的人,是好人。
2006-11-15 01:44:48
۞ΡEGGY۞ 2006-10-05 00:09:50

不知道菲菲是否有親身體驗

年初開始我親自面對年邁的老爸
才有這深深的體悟
以前還常怪家人沒有把家裡老爸照顧好
現在我明白了
就是妳說的那樣

版主回應
PEGGY,
我與妳同樣心情,一種心疼、難捨、茫然無助的深切感懷。
2006-10-09 11: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