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宮。深山裡的樸素藝術大賞。年過九十歲的宮主
車經桃155公路 5.5km
或稱玉峰道路
被色彩濃厚、造型直爽的一間廟和一道擋土牆給黏住了
我顧不得飢腸轆轆
停下來欣賞
看著看著臉上泛起笑意
心中湧現敲鑼打鼓的聲音
真是太精彩了
這些壁畫、廟飾不是單純的油漆彩繪
還加上了水泥半浮雕
有些部分則以磁磚錦上添花
小橋流水則用現成的陶瓷飾品和瓷器古裝小人
讓我不禁笑出來的是這個獵人以及他的小黑
小黑的頭穿牆而出
像是跟你討摸頭似的
是素人藝術家的神來一筆
而且整個壁畫只有小黑強出頭
有時候藝術家的靈光一現
發現了很有趣的表現手法
就一直套用
變成純熟的技巧
弄得好是風格
弄不好就變得油膩
後來遇到了作者
也就是順義宮住持(他自稱)
他說這道牆是鄉公所委託繪製
宮廟是他自己出錢出力蓋的
委託繪製的壁畫主題是原住民生活
大家可以睜大眼睛欣賞
我特別佩服人物
有隨意、獷達的鬆散線條
卻生氣十足
你看這個媽媽多麼神采飛揚
背負超齡呆又是多麼不奈煩
要我畫出這種神態
還真沒把握呢
蝴蝶和鳥在地上爬
散發著鬼鬼祟祟的心機
彷彿要去偷咬白白嫩嫩的人腿
不知道的人可能會以為這些人很注重口腔衛生
吃完飯一起用牙線
其實是泰雅族口簧琴lubuw
因為種樂器演奏起來會激烈震動
被震得面無表情如顏面麻痺
是很精確的觀察
斜依的日光燈管
巧妙地變成拐杖
大小人物的並置
產生了學術上成為的遠近透視法
順義宮本體
入口是手捧元寶、腳踏金磚的彌勒佛
垂耳以及沒有人中是特色
觀音是小磁磚拼出來的馬賽克
有漢人的神尊
也有基督教的瑪莉亞
初始有觀光露營的野心
但是目前沒實現
廟前的風光很哇賽
這就是宮主
洪先生
年過九十
台北人
三十多年前。也就是快六十歲的時候
來山區建校舍、搞壁畫
娶了本地姑娘
就留下來了
廟前的龍鳳
龍鳳下的海角樂園
有海豚、殺人鯨、錦鯉
樹下有老頭和書僮在下棋
白鶴與翻白眼的斷腳貓
正殿
竟然沒有神像
堆放保溫冰箱和爐子、鍋子
後來我發現神像都在樓下
沒把神明請上來這裡
應該是宮主覺得壁畫、裝飾都還沒完成
(現在體力和財力都支撐不住)
所以就空著
旁邊的小屋住著做小吃的租客
這些東西都是租客堆過來的
「你什麼時候帶人來參觀?我要先把環境整理一下,叫他們把東西搬走,堆在裡面,廟不成廟,怎真不像話。」
八卦池
老先生邀我到樓下看看
我也沒在客氣的
拍完照就下去找他
神明就們就在樓下
但是一般人不太可能走下去
是不是先把神明請上去
即使壁飾還沒畫好
這樣子順路來看的人就以拜拜的標準點香、添香油
經過香菸的薰陶
就更有廟的樣子
空間不太像一般住家
牆上有大扇
有卡拉ok(應該不能出聲了)
還有收銀台
收銀台後的架子像是放酒的
沒錯
以前是餐廳
牆上的照片記錄著高朋滿座
還有果園採果、露營烤肉多角化經營
但是沒落成現在的樣子
宮主說疫情的三年完全停擺了
一毛錢都沒進帳
老人家還是每天練字
毛筆上的墨汁還是濕潤的
比我還要勤奮
煙抽到濾嘴才止
印證了三年來零收入
估狗還能看到2013年的街景
年過八十的老人還活力充沛地建廟
壁畫則是完成多年了
估狗很搞笑的是
即使是壁畫也要為人臉霧化
也可以看作老人家畫得太生動
被AI判定為活人
多年來
我也遇到不少的素人藝術家
表現力和生命力遠遠超過大學教授和所謂的大師
但是
都不被善待
比如台東成功的娃娃屋
人去屋毀
娃娃們也煙飛灰滅
我個人覺得非常可惜
但是臺東縣文化局可能完全不知這些寶藏
台灣的樸素藝術1972年有雄獅美術發掘了洪通
算是引入大家的視野
然後是2000年蘇振明編的《台灣樸素畫家》和《台灣樸素雕塑家》兩本書
之後幾乎沒人注視了
蘇振明在「民傳媒」還有幾篇介紹樸素藝術家
但也不見以往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這次在山裡遇到的宮主
已經九十了
我不禁擔心再過幾年人與畫就沒了
但是以我的能力
又做不了什麼
就希望大家去拉拉山、三光部落能順道去欣賞宮主的世界
給他帶來一點肯定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