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9 10:54:59⊙﹏⊙

2022 澎湖。避邪,鎮風

我們都知道金門對付...應付東北季風的方式是風獅爺

澎湖是鎮風塔

雖然科學證明防風效果等於菜刀割水

但是心裡有安慰到

況且風獅爺很可愛

可愛就是祂的正途

奇怪的是金門和澎湖主要都是福建移民

甚至有一些澎湖先民是從金門來的

卻沒把風獅爺的優良傳統帶過來

鎮風塔雖然鎮風效果一樣

但就沒風獅爺那麼威風了

這不是我自己說

有些澎湖人也這麼覺得

尤其是有商業敏感度的觀光相關業者

因此在中屯就發現了這尊

這尊的原型或說近似在金門其實也不是風獅爺

是陳姓古玩商從泉州買的

在泉州就叫石獅

並未外掛鎮風功能

在二崁的冰店也有幾隻石獅子

躲在洞裡的石獅子

毫無疑問就是小金門的這仙

2012年是放在牆頭

像個土司麵包

2016年整修時就專門做了專屬套房

 儘管二崁複製了九成

最重要的那百分之十也就是那抹蒙娜麗莎的憨笑

卻沒辦法重現

我自己沒拍到整修之後的

只能從網路截圖


還是二崁

門口的避邪獅

全澎湖也只見過這面

可見是不普遍的

或許是屋主心血來潮做的

為了吸引觀光客


另一種常見的厭勝物(也就是避邪的)

是石敢當

澎湖的石敢當是全台數量最多、密度最高(大部分是和五營一起,每個村至少四個)

比如二崁豆花店前

以及鼎灣

大家可以注意到“石”字 多了一點

鼎灣的石敢當雖然模糊   似乎也有那一點

從甲骨文到草書  “石”是沒這一點的

“石”上的那點從哪裡掉下來的?

大家可以參考這篇

【泰山石敢當外掛風獅爺--北山】https://mypaper.pchome.com.tw/wen7654321/post/1357246457

石敢當連名帶姓是“泰山石敢當”

因為地方常淹水

所以“泰”下面的“水”少一點

希望不要再做水災了

多出來的那一點也不能讓它變孤魂野鬼

就安置在“石”裡頭

對於養殖石蚵的金門人而言

也是許願石蚵多一點


馬公的鐵線社區

石上多一點   來源有交代清楚


鎖港有一對雙胞胎鎮風塔

俗稱九層塔(九層塔!)

又稱子(北)午(南)塔

南北塔雖然都高達三層樓

但是它旁邊的樓都不比它矮

而且站得比塔還前線

早早搶了鎮風的工作

塔的吉祥物的功能已經超過了鎮風

子午鎮風塔的解說牌因為離題與欠條理

看得很累人

整理一下大概是這樣:

ㄧ。此地本來有一座沙丘,高三層樓,既是村莊的靠山,也是船隻進港的地標

二。颱風吹走了沙丘(把隔壁村的港填平了,變成山水沙灘)

三。真武大帝指示建南北兩座塔,水土保持、鎮風邪

建塔的石頭是每戶出丁搬石頭到建地

解說牌上說是每丁搬一塊石頭

如果一塊石頭代表一個壯丁

以塔的石頭量來看

當時人口還真不少

七層塔變成九層塔的原因:

一。有個尼姑在南塔下自焚升天

二。一週後的清晨,塔發出虎嘯,然後就倒了(硬要尼姑扯上關係,可能是尼姑的委屈未解,變成母老虎了,毀掉塔)

三。真武大帝說村莊人口增加了(不提尼姑是不是委屈了),七層保護力不夠了,指示要增到九層,以保村莊久久久久

 

如果鎮風塔的由來要我信一個

我就任性地相信是從「銀塔鐘螺」得到靈感的

造型簡單  施工簡便

只要會堆石滬、抱墩就做得起來

最適合無暇做風獅爺的澎湖了

以前顧飽肚子都來不及的澎湖

現在有閒有錢了

不妨靜下來給鎮風塔update一下

比如把實心的塔做成海螺結構

風呼呼地吹時

海螺鎮風塔就唱起歌

或者進入鎮風塔就會聽到海洋的呼吸聲

我們不住海邊的可憐蛋   想念海洋的時候最喜歡地就是把耳朵貼近海螺

很神奇地海螺就會把你帶到海邊

鎮風塔如果也能複製海螺的神奇

我相信我自己會在裡面樂而忘返

然後做縮小版的鎮風塔

當然是有海螺功能的

讓衝動的遊客  比如我   買回家聽海

現在的鎮風塔雖有人做成縮小版(辦活動的紀念品)

但是除了當紙鎮

好像沒什麼用

我在曼谷去過一個佛寺做成塔狀

信徒在狹窄的小徑上螺旋而上

途中有很多佛龕

可以假借膜拜之名休息一下

也是上下的會車點(小徑寬度只容一人)

到了螺旋塔的頂點就榮登極樂世界

大家沐浴在黃昏的佛光中顯得很安詳

澎湖其實也可以參考一下

在澎湖爭奇鬥豔的廟宇中

鎮風塔廟保證一支獨秀

香客絡繹不絕香油源源不斷


鎮風塔和五營正確的位置應該在村口

就像村子的崗哨

比如龍門的這座

西嶼,小門社區

內垵的塔公塔婆

外垵的三仙塔

雖然我很喜歡鎮風塔

有時間的話就會画一下

但是在花嶼時卻下不了筆

花嶼海岸多的是石頭

怎麼不學學鎖港讓每個人抱一塊石頭到現場

而是用水泥青青菜菜糊了三個沒有神性的東西

我要是妖魔鬼怪

就懶得跟它鬥法



 

附錄

鎖港南北塔解說牌內文:

l  建塔原因:『南午塔』、『北午塔』未建前前中間有座天然沙丘,頂約有兩三層樓高,和五德的『大帽嵿』是進出港口的地標。鎖港的地名因小管魚游入港內,原名是『小管港』。在南午塔,有條自然港溝,海水環繞坤元寺前,在繞至北極殿前,在北極殿前約一百公尺處,有具塚,就是先人遺留的證物。小管魚在北極前,就可補得,地名由而命名,目前的港溝雖淤積變狹,但仍有大排溝可求證。在一個夜晚起風,俗稱『大透北』,(應該是現在的颶風

l  鎖港里鎮山子午寶塔建七層:『南午塔,北子塔』在真武大帝顯赫旨下村民每戶人家每丁口親搬塊石頭到建塔地點,建造七層塔,來鎮煞驅邪保戶村民,頂端是武將手拿手鞭型石碑,四腳尖峰添上紅硃砂,青草靈巧攀登塔峰,真壯麗(我回憶小時童年登塔的點滴又重現與塔的情份)。

l  鎖港里鎮山子午寶塔,整建成九層塔:有其因由:大約離現在有四十多年前,南塔在一位出家尼姑,至塔下焚火升天,隔大約不到一星期的一個清晨,太陽還沒出來,南午塔發出嚎哮有如虎嘯雷震幾聲,鄰近居民正納悶,就聽到塔倒下之聲,村民請示真武大帝,真武大帝選定良時吉日出巡繞境,觀音佛祖扶乩登轎出巡,手拿燈斗,內放豆子,男一手從燈斗拿豆子撒豆成兵,來驅邪鎮煞,指示升高兩層,理由是人口增多,為永續長久,永保居民平安,共九層,每一層有無數個的一,九層重疊相加,就是無數個的九,意即久久久久久,永保居民久久久久...,所頂層峰頂,現有阿彌陀佛石碑扁型頂峰。

結論:鎖港里鎮山子午寶塔,層層相疊,數數相疊,攀登九尊,永保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