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5 20:30:06⊙﹏⊙

2022 澎湖。摩西分海

介紹我在澎湖的第一露

就在摩西分海不遠的海提上

這裡明亮又乾淨(離牆角遠一點,有尿騷味)

睡覺時浪很近

浪聲在在頭殼裡沖刷震盪

有一種腦袋進水的真實感

本來以為不會有人來

搭好帳篷就有一對老夫妻來海堤聊天

又有個年輕人打著頭燈    跳進礁石裡

從海灣左臂開始彎腰撿拾不知什麼東西

到我前方時    我忍不住問他撿什麼

珠螺

「為什麼白天不撿?不是看得比較清楚?」

「白天螺族都躲起來,就算看得到,也是黏在洞裡,很難挖出來;晚上他們就出來逛街,直接撿起來就好了。」

帶殼珠螺可賣一斤八十元

純肉   一斤240

年輕人是撿來加菜的  不賣

我初到海邊的時候潮水很高

現在的晚間九點摩西分海的路徑已經露出來了

「十點是最低.六個小時後,半夜四點又高潮、依此類推六小時.早上十點又低潮,但每天要晚40分鐘,所以大約11點....」撿螺的年輕人說

「你真厲害,每天的潮汐都知道。」

「這沒什麼啦,如果你住海邊也一定會知道,就像住台北的人都知道捷運末班車幾點。」

年輕所言雖不盡精確  卻甚有智慧

比如住海邊賣豆花的   就可以不知潮汐

住台北騎摩托車的   就不一定要知道捷運末班車

但是意思是到位為了

拉開帳篷就看到晨曦

誰要跟我爭海景第一排只能睡到沙灘上了

然後就等退潮

露出礁石

斯時太陽炙烈如熱鍋

遊客洶湧如熱鍋上的螞蟻

照理說潮間帶應該有很多撤退不及的蝦兵蟹將

就像金門的建功嶼  寄居蟹滿地爬   季節對的時候還很容易看到鱟

澎湖的摩西分海卻幾乎什麼都沒有

說明了這裡太多觀光客   嚇跑了蝦蟹?

潮間帶生物幾乎清零

但還有岩石可看

最有意思的是陸地海膽被困在景觀台的凹處

惱怒的樣子還真的像小生物

陸地海膽有個過目即忘的名字___濱刺麥

濱刺麥的定砂能力強,是保護沙岸極為重要的植物。但因雌雄異株,因此雌花長期演化成佈滿針刺的球狀構造,只要種子成熟了,風一吹就會隨風滾動,在沙灘上生根落腳。由於濱刺麥的葉與種子都像尖刺一樣,如果不小心碰觸到,會扎到哇哇叫,因此又叫貓鼠刺。」___自由時報

 


第二次來此   雖然露出路徑

但是颱風外圍掀起了強風和巨浪

沒讓遊客通行

 

這天雖沒過海

也沒有陸地海膽

但是身邊不時有髮型、衣飾很類似的人搶著拍照

等到他們拍團體照的時候

才發現剛才這麼多雙胞胎   只是我的眼誤

是性別友善團體來遊澎湖

我覺得他們和一般團體比較   天真和歡樂的劑量多了兩三成



摩西分海因潮汐而有進退的趣味

其實澎湖還有很多島礁都是退潮可走

漲潮就孤立的

比如講美社區的“海中崗哨”

低潮的時候摩托車都可以騎過去(摩西分海沒人管的以前說不定也可以騎車)

高潮的時候就困在海中

其實還有一種孤狼的蕭索感   很適合阿兵哥

關於海中崗哨

自由時報有寫過:

通往大海的路 漲潮就消失!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以盛產紫菜及牡蠣聞名的澎湖白沙鄉講美村,近年來更因講美國小棒壇傳奇,揚名台灣及國際棒壇;鄉內講美漁港往海中央延伸,竟有一座海中央崗哨,漲潮時完全不見來時路,形同「坐困孤島」,也令人相當好奇崗哨的用途。

海中央崗哨位在講美「坪之嶼」,退潮時可由講美漁港旁水泥便道通往,該便道全長約三百多公尺,但漲潮時水泥便道完全被淹沒,根本不見來時路,形同「坐困孤島」。講美村長吳勝雄說,該崗哨當年有海防部隊駐防,但五○年代已撤軍,荒廢多時。

當地耆老表示,當初中正永安橋未興建時,白沙鄉與湖西鄉陸地交通必須等退潮時步行而過,由於光復初期國民政府為防止匪諜滲透,嚴格限制人民移動自由,因此在講美海中央設置崗哨,派兵駐守,嚴格檢查來往民眾的證件,但因崗哨位於海中央,必須徒步涉水前往講美打飯,還曾傳出新來打飯班士兵不諳潮汐,遭潮水沖走的悲劇。

雖然時代變遷後,崗哨內的駐軍早已人去樓空,但屋舍建築仍矗立在海中央,轉型成為鄰近採收紫菜及撿拾螺貝民眾,遮風避雨的中途休息站;由於新近澎湖掀起不少秘境風,也吸引不少攝影好手追逐而來,村民提出警示,民眾千萬不要任意涉水步行前往,避免因漲潮受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