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春風又綠
國界有時候是看得到的河流、山嶺
有時候是隱形的、存於地圖上的
即使僅隔著一條國界
兩邊的飲食就會差很多
就像隔著湄公河的寮國
料理就是很初階的燒烤、糯米飯
和泰國豐富多變的食物差很多
怎麼不跟鄰居學幾手?
而背對著河流向內陸的飲食認同
到了安徽 饅頭就變成這個樣子
黏糊糊的是觸感
鬆垮垮的是口感
澱粉迷人之處是本身可以很樸素
不必加糖添鹽
你就嚼著嚼著
口水就會出動滲入澱粉中
不久香味和甜味就緩緩爆開
屬於入久生情的美味
這種香、甜還找不到調味料可以取代
就算有人願意為你效勞
嚼出甜味和滋潤感
你也很難像嗷嗷待哺的幼鳥張口接受吧
「如果是林志玲就可以⋯⋯」
林志琳跟你感情有沒這麼超越物種
她能做到的大概只能嚼出甜味
然後盛在碗裡⋯
不知是不是懶人越來越當道
大部分的饅頭還未經過唾液磨合就有甜味
分明是加糖了
這雖然讓人遺憾
但是咬起來至少是有彈性的
但也不會比我在安徽六安吃的這團麵粉墮落
據說這是饅頭
我看了半天才以筷子夾起
遲疑了六秒才咬一口
驚呆了十秒才動嘴咀嚼
越嚼越覺得人生灰暗無望
============================
*河南
*安徽(淮河以南)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
“綠”讓這首詩生動而帶有視覺強度
但是很多翻書袋專家就翻出王安石的前輩也用了“綠”
李白:『東風已綠瀛州草』(侍從宜春苑賦柳色聽新鶯百囀歌)
丘為:『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題農父廬舍)
常建:『行藥至石壁,東風亦萌芽,主人山門綠,小隱湖中花。』(閑齋卧雨行藥至山館次湖亭)
翻書袋專家就懷疑忙著變法的王安石公務繁忙
哪有時間在“到、過、入、滿”幾個字琢磨然後選出“綠”
一定是準備科考的時候強背過李白的詩句
只是安排了推敲的過程才引用“綠”
可是以我從枯木蕭瑟的陝西一路看著春意萌發
就深切地體會任何人都會從視覺上產生“綠”字
就不覺得王安石未必是引用前人
要是沒有前人的詩句
連我這麼沒詩意的人也是綠意盎然得無法自制
在四季分明的中原
不僅是氣溫會提醒你
春綠、夏濃、秋紅、冬灰也是明顯的刻度
置身在這種環境
感受力就會升級
在ph2.5還不發達的古代
顏色的更詄也不含糊
詩興大發是可期的
=======================
綠樹夾道
並且不掺雜色
春天的成色很純正
鄉間的載客三輪車也和河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