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村婚禮
指著漢朝的某太子塚
我進了村子 騎到水泥路變成泥路
泥路消失在荒草間
並看不到什麼太子塚
剛好有個咬著菸的農民走出來
「漢朝太子塚,就是這裡啊,你前面這個圓圓的小山丘。」
這小山丘聽說還是人造的
非常對稱均勻
現在種滿了果樹
「市委書記有來看過,說要整理,以後要開發成旅遊區。」
我實在看不出遍地是陵寢的中原再多一個太子塚有什麼賣點
但是也不敢小看中國人搞旅遊的爆發力
說不定就在小坡上搞個皇家滑草場 弄幾百個水泥漢兵 就說是漢代的兵馬俑 每逢整點手腳還會動 演出分列式 眼睛還會發射雷射光⋯⋯
我向他討水喝
就被帶到家裡泡茶招待
他的女兒和親戚的小孩都回家了
過年都過兩個月
這些年輕人回家是要慶祝清明節嗎?
「明天村子有人結婚,都是一起長大的小孩,所以都回來熱鬧熱鬧了。」
村子的小路上果然看見一列隊伍扛著棉被、小家具
是新娘要帶過去的嫁妝
我看見慶祝新婚的充氣拱門已經立起
在灰僕僕的村子裡分外地金碧輝煌
問扛嫁妝的隊伍可不可以參觀婚禮
「當然可以,明天中午,歡迎你來。」
答話者既不是新郎家也不是新娘家
但是既然大家都說可以
表示歡迎陌生人參加婚禮是這個村的風俗
為此
我就在村外找小旅館住下
====================
第二天中午
我忐忑不安地來到村子
接近婚禮現場
沒有人問你是誰
就這麼順理成章地進入會場
看到村民包禮金
我也隨著包了100¥
然後才看到禮金簿上很多是50、80的
也因為這筆禮金
我被拱上主桌
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我猜是「歡迎來自寶島台灣的貴賓」
==================
迎娶的隊伍回朝
半途被親友團攔下
畫花臉是基本的
還要頭戴垃圾桶
脖子上鎖
腰纏大石頭(至少十公斤,用紅布包著)
新郎的哥哥也受池魚之殃
隨著科技的進步祖先沒見過的彩膠也派上用場了
從娘家到夫家走路過去就可以
禮車還是不能缺
抱新娘出來之前
要先用紅蛋、紅包把小男孩請出
拜天地 燒香 灑三杯酒於地
拜父母 公婆給新娘紅包(1100¥)
拜女方家長
喝交杯酒
送入洞房
黃河鱉(王八)以藥燉,肉質細嫩,不腥不土,是中原名菜
===================
鬧洞房
以我們沒見過的暴烈
新郎的哥哥再度被捕獲,被解下皮帶,待會就用在新郎上(農村還有偷生兩個小孩的,罰錢了事)
====================
洗去大花臉的新郎
接下來也沒好過
受未婚男扮鞭打
我也獲邀執鞭⋯當然是輕輕打兩下
跳舞雖蠢,算是輕鬆又不痛的
新娘要把雞蛋從新郎衣領入
褲腳出
必經過新郎的蛋蛋
兩個人要用舌頭把瓶中的筷子取出
這些未婚的小伙子
抽皮帶可不是做個樣子
以鞭仇人的態度全力揮鞭
痛得新郎翻滾叫疼
我看了兩個人抽 就覺不忍卒睹
好不容易所有人鞭過一輪
還有人鞭第二輪
看來新郎是把全村繁殖期的性幻想對象娶回家了
才遭妒火圍攻
我看這個鬧婚有沒完沒了
非把新郎的睪丸打爆不可的趨勢
我因為酒精發作 趴在一旁打瞌睡
在河南結個婚真不容易啊
應該沒人敢二婚
===================
沒想到這個村子還真的搜得到
請參考:
以下全部是別人的內容
怕連結失效
直接貼過來
![](http://bangimg1.dahe.cn/forum/201603/18/201707rap3iftq8s5tmtkm.jpg)
太子为西汉武帝刘彻之子刘据及两个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水衡都尉江充与太子有隙,江充诬陷太子埋木人诅咒皇上,太子依少傅石德之计,调武士处死江充。江充余党苏文诬陷太子造反,武帝命丞相捉拿太子,兵败后太子率二子逃往湖县藏于泉鸠里(即底董村)后走漏风声,地方官员捉拿太子,太子闭门自缢,二子拒捕被杀,父子三人同葬于鸠水边上。
![](http://bangimg1.dahe.cn/forum/201603/18/201709errhfhafbs4a44kz.jpg)
第二年(汉征和三年即公元92年),汉武帝醒悟,杀江充,亲来湖县,筑思子宫、望思台祭太子,并将鸠水河改名失儿河,即今十二里河。
![](http://bangimg1.dahe.cn/forum/201603/18/201712x6w9lu48pcx4uqga.jpg)
![](http://bangimg1.dahe.cn/forum/201603/18/201715bol02mm3p9a7am2a.jpg)
链接:
![](http://bangimg1.dahe.cn/forum/201603/18/201718hvlwg8tzwgwf6350.jpg)
岁月的风雨无情地剥蚀着历史的陈迹。那些高耸连云的皇家宫阙早已灰飞烟灭,盛极一时的“汉台风雨”也已名存实亡,成为当地百姓口中的传说故事。只有那条浸满了武帝父子血泪的失儿河(即鸠水,后改名失儿河,现叫十二里河)如泣如诉、日夜不停地流淌着,诉说着这个哀婉凄凉的故事,昭示后人们铭记住这个沉痛的教训。
![](http://bangimg1.dahe.cn/forum/201603/18/201722twz1uwzws1711gw2.jpg)
========================
游戾太子墓——体味古村落里的沧桑故事
![此博文包含图片](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上西临高速,出潼关,过风陵渡,河南灵宝的豫灵镇底董村,山重水复,盘桓缭绕,早晨八点从西安出发,十点多才摸索到这里,这里便是汉武帝太子刘据遇难之处,汉代时村名叫“泉鸠里”。
进村子一问是否有汉代的太子墓,一老者让我先说说为什么要来这里,我说喜欢历史,知道你们这个村子在汉代叫“泉鸠里”,老汉热情异常,感到遇到知音一样,立即邀请我们两人去村委会喝水,原来他是村委会主任,说亲自陪我们去看看,原来他年龄并不大,不过村干部看起来很沧桑,而且他们正准备陪同三门峡市的帮困干部了解村里情况,这几个人也是刚到,顺便要看看村里的三座古墓冢,我们两人也顺便跟着装转,被称为是“西安市的历史专家”专程考察,大家聊得很投机,中午就跟着混了一顿饭。
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村,两千多年前却刀光剑影,演绎着一段悲惨的历史故事:汉武帝的大儿子刘据,七岁时被立为皇太子,武帝喜爱有加,特为其建立了“博望苑”,使他广结宾客,准备接班;刘据的家人车马行驰道,违反汉代法律,被江充告奏武帝,从而结怨;汉武帝晚年江充觉得武帝百年之后太子即位可能对自己不利,就设计陷害太子,利用汉武帝晚年多病,疑神疑鬼的心理制造了“巫蛊之祸”。太子有冤不能自辩,便假诏入未央宫,捕斩奸臣江充,又烧死了栽赃的胡巫。武帝闻讯大怒,令丞相刘屈氂带兵逮捕太子。两军在京城里激战数日,太子兵败逃离长安。
(坐落在山谷中的太子墓)
沿着汉代的古道,太子刘据带着两个儿子匆匆逃离长安,到了湖县的泉鸠里,就是今天的灵宝豫灵镇底董村,善良的山民收留了他们,主人家贫靠卖鞋接济太子,太子在湖县有老朋友,使人探问时被发现,地方官吏闻讯后围捕太子,太子自缢身亡,两皇孙也一并遇害。尽管汉武帝后来认识到这是一场人为的冤案,族灭了江充全家及在湖县加害太子的人,还修建了“思子宫”但铸成大错亦无可挽回。“巫蛊案”太子刘据一脉仅存襁褓中的孙子,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其实“巫蛊案”作为历史还是留下了不少思考。首先是汉武帝,为了培养太子,弄巧成拙,建立“博望苑”目的是让太子得到锻炼,增加学识,但由于太子是未来皇帝的身份原因,所接触“社会贤人”鱼龙混扎,年轻分辨不够,同事就学到了不少坏习气,因而《汉书》上就有太子接触人员“多以异端进”的说法。其次是太子虽然和汉武帝在许多政见上分歧较大,父子矛盾不断,但造成其致命的还是和江充的矛盾,太子家人车辆依仗权势,行驰道(皇帝专用)违法在先,江充以理反映虽有邀功嫌疑,但也是正常的,所以太子应先自省,然后处理好和皇帝身边红人的关系,这是正理。
当然太子能逃到湖县,肯定也是受了不少帮助,不敢走官道,千难万险逃到这里,本来藏在偏僻的泉鸠里穷人家里就没什么事,时机成熟在逃出一百多公里外的函谷关寻找机会,但却要到湖县找一朋友寻求帮忙,结果被当地官员发现而遇害,虽然汉书上没有讲细节,但肯定是朋友觉得太子大势已去,卖主求荣的结果,而且底董村也有太子被出卖的说法。
我们一行人沿着底董村的东面进入一道小山谷,四周山脊丘陵环绕,三座坟茔自上而下依次排开,一条小河从坟茔的南边流过,最小的坟茔有小一半已经被河水冲走,村书记给我讲这村子的故事,指点着旁边的太子山、太子湾、太子河以及村口原来的城墙城门遗址,好多石人石马早就在解放初期被毁掉了,前几年太子冢周围盗洞密布,据说太子墓多次被盗。
其实太子作为逃犯被杀后起先应该是被草草的被葬在村口,墓中一无所有,后来汉武帝又从新安葬了儿子和两位孙子,修了“思子宫”“望乡台”等,肯定陪葬了不少东西,引来了盗贼。宣帝即位后对自己的爷爷又加大了祭祀,在随后就慢慢没落了。
现在的底董村,除了三座坟茔外,再看不到什么历史的痕迹,村东头一片竹林有数百米长,翠竹参天,遮天蔽日,却只有村东口十多平米植有斑竹,应该是后人纪念太子所植,这里当是太子最初遇害的地方,《汉书》记载的太子随行张富昌、李寿等亦应死于此。这里毗邻黄河、渭河,过去叫“湖”应该缘于水比较多,古村落称为 “泉鸠里”在西汉硬是水源丰盈,鸠鸟云集,汉武帝时代距秦代就几十年时间,这个古村落在秦代应该就有了。
门上对联中“泉鸠里”还在诉说着古村落两千多年的历史
我试着找回有关“泉鸠里”印记,村书记感慨的说现在什么也没有了,还说我接待了不少人,来这的没有人了解这段历史,知道一点的没多少人能到这偏僻的地方,所以对我及了解这段历史又专程来实际探看非常感动;过去的“泉鸠里”找不到啦,唯一能唤起历史记忆的就只有村委会大门村里文人国庆节时写的一幅斑驳的对联,“泉鸠里”三个字还依稀可见。 我试着找回有关“泉鸠里”印记,村书记感慨的说现在什么也没有了,还说我接待了不少人,来这的没有人了解这段历史,知道一点的没多少人能到这偏僻的地方,所以对我及了解这段历史又专程来实际探看非常感动;过去的“泉鸠里”找不到啦,唯一能唤起历史记忆的就只有村委会大门村里文人国庆节时写的一幅斑驳的对联,“泉鸠里”三个字还依稀可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28ac2601014zq4.html
上一篇:河南 道上
下一篇:河南,底董村>送臉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