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1 08:27:12可愛啾啾

罹患慢性病者,該如何自我調適?

引自http://tw.myblog.yahoo.com/wen2050/

 

 患者在確知自己得到慢性病時,可能會出現典型的適應過程:震驚/否認→憤怒→協議→沮喪→接受,若能安然的渡過低潮的沮喪期,患者終將慢慢地接受事實,並開始安於與慢性病共舞的日子;當然,並不是每一個患者最後都能安於與慢性病共舞,且從震驚/否認到接受之間所花費的時間也長短不一,也不見得每一個患者都會走完其間的所有步驟(張文華,2009)。

 

  陳玉黛(2006)則認為慢性病患會歷經震驚期、否認期、憂鬱與焦慮期、失落—沮喪期、調適期—自我接納、成長期等五個階段,每個階段的適應內容,說明如下表:

 

適應期階段

適應期說明

震驚期

當患者失去對自己身體的控制時,對患者而言是令人震驚的事,且由於患者個人對本身所面臨的狀態與未來都不清楚,因此會陷入莫名的焦慮恐懼中。

否認期

經過一段時間的診治後,若身體功能無法如預期般恢復時,患者們通常不願接受事實,認為總有一天身體一定會好起來,而嚐試用中藥、針灸、使用遠紅外線健康床、改運、改名字及調整風水等方式,期待會有奇蹟出現,改變無法根除疾病的命運,結果換來病情加重,延誤診治的最佳時機,嚴重者甚至差點喪失寶貴的生命。

憂鬱與焦慮期

隨著疾病的發展,患者逐漸意識到疾病狀態及未來的狀況,而覺得不甘心、不公平、怨天尤人,進而產生挫折及無力感,情緒狀態開始不穩定,這是因為他們擔心身體的狀態、失去身體完全的自主性、無法勝任工作的安全感、擔心家庭的角色地位改變等狀況,所造成的焦慮及害怕。

失落—沮喪期

身體形像的改變,使患者覺得人生沒有希望、活著沒有意義,這些感覺造成重大的失落感,而出現不吃、不喝、拒絕接受治療、拒絕與外界接觸,甚至產生自我放棄及自我傷害的行為。

調適期—自我接納、成長期

一旦疾病獲得良好的控制,患者身心做好適當的適應,就會進入調適期,接受本身目前的情況,尋求積極的解決方法,並從疾病中獲得成長。

*本表整理自「慢性病打不倒你」,新光醫訊,177期。

 

由於疾病的各個適應期無法清楚劃分,而是交替或重疊出現在疾病適應過程中,為了要讓自己不被疾病打敗,可以採取以下正向的適應策略(陳玉黛, 2006):

  • 1.主動瞭解疾病狀態,充分掌握疾病過程。
  • 2.接受疾病診斷,主動與醫療人員討論並參與疾病治療目標的訂定,除了瞭解治療過程外,更能避免不合理的預期造成的失望情緒。
  • 3.認識其他相同疾病病友,可以在彼此的經驗中互相分享,互相交流資訊,縮短疾病適應期,重新建立自己的人生。
  • 4.與家人維持良好的溝通管道,適時而坦誠地彼此表達感受與情緒,相互扶持及體諒。
  • 5.善用醫療專業人員,如:醫生、護士、復健治療師、心理治療師等,可主動找相關專業人員諮詢。
  • 6.設定合理的治療目標及預期,觀察自己的進步,維持希望,持續而有動力朝目標前進,可使疾病獲得良好的控制。
  • 7.建議保有正向的宗教信仰,除了提供心靈上的寄託外,也讓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疾病。
  • 8.學習如何提高處理事情的彈性度、穩定自己的情緒、盡力瞭解並接納自我、提高對挫折的容忍度,以便利用性格上的優勢適應疾病,是必修的重大課題。
  • 9.學習控制情緒狀態的長短及強度,避免因為長時間的情緒陷落或太強烈的情緒反應,干擾我們的思考及能力的投注。當做到自我情緒控制,或疾病有進步時,別忘了給自己鼓勵,並且要欣賞自己的優點,給自己讚美,肯定自己的價值。

 

企業主及主管該如何面對罹患慢性病的同仁?

 

  一般而言,員工並不會讓企業主及主管知道自己罹患慢性疾病,但是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主願意投資在員工的健康管理上。目前常見的員工健康管理內容,為促進職場員工健康,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2011年邀請勞委會及全國各企業團體參與「健康100臺灣動起來」健康體重管理活動,建議企業提供健康活力的就業環境,鼓勵員工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參與健康講座、減重活動、體適能測試、心理調適等,以促進員工身心靈的健康。而在國外的做法則認為與其等到員工生病時幫他們支付相關費用,聰明的企業主願意投資在員工的健康管理上,並且提供實質的獎賞,鼓勵員工加入健康管理計劃。實施的方法是由員工和他們的配偶自願參加每年一次的健康風險評估,以問卷方式確認他們是否有慢性病的徵兆,這些病症包含:氣喘、心臟病、糖尿病等,如果調查發現有兩種以上病症的發病可能,那麼公司將安排一個護士來督導該員工的健康,並藉由降低自願受試員工的保險給付金額以獎勵健康的員工。或許在台灣的企業,可以藉由鼓勵員工加入健康風險評估的計畫,若發現同仁有慢性病的徵兆,則委由專業的職場護理人員或協助企業進行健檢的單位護理人員進行追蹤管理,以協助同仁改善慢性病的疾病狀況,同時也必須適時的給予實質的獎勵計畫,建立同仁健康管理的習慣,才是有效協助罹患慢性病同仁的方法。

 

參考資料
 

--------------------------------------------------------------------------------------------------

  近年來,由於職場壓力以及過勞猝死等案例頻傳,引起社會大眾對於職場壓力管理及過勞議題的重視;個人的身心健康與否,不僅影響到個人的身心健康、職場上的工作表現與職涯的發展,同時更關係其家庭的幸福及社會的安寧與進步,所以世界各國無不以促進國民的心理健康為要務。而人們在職場上面臨的各種壓力若不能適當紓解,對人的生理及心理都將產生負面影響,繼而造成社會成本高漲,對個人、家庭、社會、企業組織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因此本期職場萬花筒特別針對常見職場的身心健康議題,如重症、慢性病、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恐慌症、職場自殺等議題,加以探討並提供相關的資訊,幫助職場的勞工、主管及企業主於面對職場員工身心健康議題時,能有初步的處理及協助策略。

 

常見職場的身心健康議題

 

 

相關資源網站

 

 
資料來源:
勞工紓壓健康網第3次專家學者討論會議
參與專家學者:
台北捷運公司羅世聖協談師、台灣中油公司蔡永銘顧問、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鄭副教授瀛川、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林助理教授桂碧、鉅微管理顧問公司范淑婷協理、王建中經理
撰文:鉅微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