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22 04:40:16主撥陳
還能拖個幾年?
兩岸經貿協商還能拖個幾年?貨源大量移轉大陸,很多業者感嘆大勢對台灣利基已漸行漸遠,台灣飽和的市場,面對大陸整體的吸引力,兩岸三通直航再不坐下來好好談談,國際經貿的現實,將不會再等只將政治掛在嘴上的台灣,因為忽略了經濟發展的實質演變,要談如何拓展兩岸經貿,恐怕只是紙上談兵,為時己晚。
兩岸議題近年仍是主導台灣發展的最大變數,扁政府若不能挽回台灣經濟,無法在第二個執政四年重啟兩岸協商,未來的台灣經貿發展空間,將相對縮減。目前大陸對扁政府抱持不信任態度,兩岸僵局仍將難以突破,兩岸和平穩定架構如果大陸接受,但面對協商及政府的解讀仍視為台灣另一種戰術的運用,將仍是兩岸重啟會談的一大阻礙。
中共官方媒體曾指兩岸關係已危機重重,但只要台海不發生戰爭,未來兩岸經貿往來、台資企業大陸上市、台資併購大陸國企等經濟領域,仍將會有實質的進展。現在的中共評估未來兩岸關係,仍定位在「政冷經熱」、「官冷民熱」,就在2003年兩岸入世後的第二年,由於雙方市場已逐步開放,兩岸貿易呈高成長,意味兩岸經貿己出現部分指標性的變化。
兩岸經貿相互倚賴程度加深,學界認為兩岸目前的接觸、對話協商,仍應由經貿開始。兩岸面對入世後的全球化與區域合作的潮流,只有以經貿合作為主,藉由經貿關係正常化,才可能化解兩岸長久的僵局,並促成兩岸關係的正常化。
現在要談三通,其實就是指直航問題,台灣在海運境外轉運中心已可直航,亦將適用範圍擴大至保稅區、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等;惟空運涉及航空識別、航權延伸,只要兩岸政府坐下來談,即可進一步推動直航的可能,惟前提是不能有過多的政治力介入。
台灣對三通問題若無法面對採迴避態度,如同等待籌碼逐日喪失,過去台灣因策略上的運作,已流失太多先機,業者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八○年代第一波大陸投資熱潮中,當時主力是規模較小的夕陽產業,偏重於勞力密集的加工出口部分,也因為這波投資潮,促使在台生存條件愈趨困難的夕陽工業,在大陸出現了第二春,也因產業轉移,帶動了出口的成長,提供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的誘因。
由整個經貿環境來看,兩岸三通其實已勢在必行,從事兩岸運輸業者更期待政府主管部門能盡快與對岸協商推動三通直航的相關事宜,業者認為三通實現,有助於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及重啟兩岸協商大門。
台灣目前大力推動「兩岸海運便捷化」,業者認為對相關產業儘管有正面幫助,但實際效益有限,業界真正盼望的是推動兩岸直航,才能真正落實台灣成為轉運中心的政策目標,相對於兩岸互動,也能促使雙方關係進一步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