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7 21:48:43惟願

留得他年好顏色

微風廣場京都展展場大黑天小神社

昨天(1026)下午到微風廣場7樓,去看今年的京都展。「目的」之一,當然是參加由京都高台寺示範的茶道。



目的之二,則是看看各種販售的展品和食物,這次共22家京都名店來參展。

從電梯出來,中間是國賓影城(過幾天會來此看金馬參展影片),右邊是茶席和「工藝之間」,左邊是「食之間」。

右邊先是小神社,入門處有四具轉輪。



由弘法大師空海和傳教大師最澄從唐土帶回日本的佛教信仰中,真言宗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支,真言和密教關係密切,因此大黑天崇拜,設有轉輪,是很理所當然的。而這次主辦茶席的高台寺,寺境也有一排轉輪。



在日本,大黑天不僅是佛門護法神,也是掌管農業五穀豐收與財富之神,為七福神之一。日語中,「大黑」讀音類似「大國」,遂被認為是與神道大國主命為同一神,多半持有袋、箱、木等物,神佛相合,成為日本獨自的神明

轉輪旁就是篇首圖片神社正面。另有小桌置放竹製水池(也算一種許願池吧)。在展場購物滿300元,結帳人員就會送一張葫蘆型小札(因豐臣秀吉極愛葫蘆,與豐臣密切相關的高台寺——見下文,各種器物常出現葫蘆形狀),寫上姓名和願望,拿到神社祈願,將紙片放進盛水竹器中,即完成祈願過程。然後就帶著已達300元的發票去抽籤,一張發票抽一次。我後來一共抽了兩次,都幸而中獎(朋友觀察,不是每支籤都有獎,是固定的號碼才有),第一次小吉,獲得高台寺文件夾一枚;第二次大吉,獲得東山名勝36峰掛布。




前一天和兩位一起上茶道課的同學約好在展場見面,拿著茶道老師送的茶券,進入茶席。

茶席前,有高台寺「攤位」,販售該寺御守及相關物品。

高台寺是我很喜愛的京都寺院,不是太大,不是太「有名」(和金閣寺相較的話),但極有韻味。是豐臣秀吉妻子北政所隱居之地。我曾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間都去參謁過。天氣晴好的白天就不用說了,印象最深的兩次,一是曾在雨中走過寧寧之道,及長有青苔往寺院的階梯;一是曾在夜裡去拜觀夜櫻,並沿著地上小燈安靜的光線,走了一遍寺境。高台寺的天滿宮也是必去之處,和北野天滿、錦天滿,風味各異。












高台寺天滿宮

在和小攤的寺方小姐第一次交談時,他聽說我曾去過,聊起來也挺愉快,竟送了我可愛的Hello Kitty文件夾和相關資料,讓我很不好意思,他日再到京都,是一定再訪的。

因為豐臣秀吉的緣故,高台寺還留有從他處移建的千利休設計的茶室傘亭和時雨亭,以及其他茶室。高台寺的特別茶會也是很重要且知名的茶會,這次就特別邀請高台寺最高位階住持後藤典生及高台寺主任中埜由加里親自來臺示範「和風茶道體驗」。

進入茶席,我們覺得最辛苦的是我們的茶道老師,他23開幕日和26日兩天來義務幫忙,既要主持、說明,還要招呼大家,更溫暖的「擔任」攝影師幫大家拍照;而且近日北投文物館也有茶道活動,老師也去幫忙;更別說老師自己在日文系的課,以及教導茶道班不同程度的學生,尤其耐心指導我們這些剛要入門,啥事都不到位的懵懂學生,真是令人感佩。對臺灣茶道文化藝術的推廣,委實居功厥偉。

老師與我

高山寺茶道老師與我們同學三人

這次的掛軸是「夢」。示範老師的流派是「表千家」,和我學習的「裡千家」手法有些許不同,但優雅華麗的示範,還是讓人看獃了。







和菓子是葫蘆形(mada!)的紅豆菓子,上面還有金箔,只顧著享用,完全忘記拍照。

茶碗則放在天目台上。

「天目茶碗」 在宋代稱「黑釉陶」,尤其是建窯的「兔毫盞」(又稱建盞)裏外碗壁上都有像兔毛狀的細長絲紋,是當時備受青睞的茶碗。蘇東坡《送南屏謙師》詩中提到:忽驚午盞兔毫斑,打作春甕鵝兒酒。」宋朝時被日本留學僧人,從中國浙江天目山一帶的佛寺帶回國,日本人遂稱之為天目茶碗」。因為會以天目台(或稱貴人台)盛放,特別表示敬意。(其實通常是奉給神佛、貴人的茶才會有天目台,給我們這些不知真髓的人用,我有點驚嚇,甚覺慚愧。改天再請教老師吧)

進入「茶道區」,還有各種茶具展售,此為朝日堂展品中一小部分。



價錢高,所以不必考慮要不要買,更可以盡情欣賞。這時貓頭小姐已來會合。他發現一支銀杏(銀杏!我眼睛都亮了!)紋樣漆器茶杓,馬上告訴我,我小心翼翼的拿起來觀賞一番,並沒出手買,主要原因倒不是這支茶杓多貴(是不便宜),而是有此茶杓,當然必須搭配相映襯的漆器茶棗(放茶粉的小罐子)。漆器茶棗,價錢可是等閒出不了手的!更何況我這種未入門的人,不宜用此華麗之物,還是用我在日本買的竹製茶杓就是。

在和風小物區,飾品區和和服區,目前與我關係不大,隨意逛逛,感覺好像省下許多錢(呵呵)。在舞扇堂買了秋日七草的扇子和銀杏圖樣手帕、小毛巾。






和紙區則看到裝在漂亮盒子的便箋,我馬上說,想要盒子,同學C笑說「你這是買櫝還珠」,我承認「是的是的」,買了雀箋。









也買了青柳懷紙和蝴蝶、青柳小紙袋(可以放「菓子切」或楊枝啊——喫和菓子的用具,雖是自己找的購物理由,卻也是實情)。







負責和紙攤位的日本ㄅㄟㄅㄟ,非常親切多禮,還極其熟練的使用不同樣式的紙,快速摺出各種可愛的形狀不同禮物、卡片、巧克力的包裝,等於現場教學,手勢非常好看,彷彿有風在流動,大家驚嘆連連,他還將摺好的成品送給圍觀的「可能」顧客們。當臺灣的小幫手售貨員不知去哪裡忙時,他親自拿著貨品去收銀臺結帳,發現他腳不太方便。不過既有一技之長,又很親切,善於招呼顧客,不論受雇或自己開店,都一定會生意鼎盛的。

另外是貓頭鷹眼鏡盒(貓頭鷹耶!眼睛一定要「不苦勞」啊)(正反面的顏色拍出來竟不太一樣)





我挺喜歡展售區張掛的各式家徽:





到食品區,有三井園的茶葉,還好,不是我的愛店,又省下銀子。然後是一善屋各種好吃的蛋糕,美麗至極的風呂敷(包袱巾)包裝(這下,貓頭和同學C都說,好想買包裝的美麗布喔),不過,蛋糕類並不是我的首選,又省銀子了。(他們攤位的墊布是正中我要害的紫藤圖樣,我站很久,不是看商品,是看紫藤墊布
),最後買了最小瓶的無花果醬。

哇,旁邊是鼎鼎大名的前田咖啡!喜愛咖啡的友伴們快樂採購,我平常不太在家喝咖啡(念博士班時喝太多,胃有點受傷,現在只在店裡喝,不太在家喝),下次去京都,再去前田報到好了。

不過我有買西谷堂的本蕨羊羹。



熟食區有「萬三」拉麵、高台寺旁著名的「湯葉泉」、和「穗久彩」的便當。我對湯葉(煮沸豆漿表面凝固的薄膜)素來毫無抵抗力,剛到時就先享用一碗,作為午餐。(份量很少,正常人是吃不飽了的,所以另有「湯葉飯」),我就是想吃生湯葉啦,上面的芥末也很美味。


筷套


離開時則買了一個穗久彩便當,帶回家當晚餐。

至於U-side ,專賣京(京都)野菜做成的沙拉調味醬,有各種品項,我買了一小瓶最富京都特色的京都九條蔥口味。

當然還有西利漬物。我到京都時,西利不是我的第一選項,卻是最方便選項,因為生意做太大了,很多地方都有分店。我最喜愛他們以聖護院蕪菁切薄片漬成的「千枚漬」,每次要離開京都的前一天就會去買(即使已買了別家漬物),帶著上飛機回臺。如今他們都送到眼前了,開玩笑,怎麼可能不買。展場還準備白飯,讓試吃的人可以體味配飯的感覺,試吃後,日本售貨員還會問食用心得,難不成他們打算進口來臺?我「只」買了三小包(漬物通常都做成小包裝啦,不宜久放),包括千枚漬、筍和茶泡飯用的茶漬。晚回家、沒力氣做菜、或發懶時,就可以享用囉。

至於其他家,包括創業以來從不肯離開京都,連日本人要買都得專程到京都才能買到的京都限定「京都北山Malebranche茶之菓」,或Mushiyashinai等店,因我沒去「交關」,就不多寫了。

還好要看金馬參展影片時,活動已經結束,不然財布裡的錢會跳出去尋找先到別人口袋的朋友。

活動到113日結束,很好玩的,興趣的朋友,不妨去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