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2 10:38:53惟願

風遲日媚煙光好


三神輿
京都祗園祭,是涵蓋整個七月的庶民大型祭典,從1日到31日,每天都有儀典活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宵山、山鉾巡行和神輿渡御(神幸祭)。因為巡行時所拍相片,雖經處理(如放大、修整),效果也未盡理想。所以山鉾部分,文中做*記號者,兩張引自「祗園祭」官方網站,其他*都引自「祗園祭山鉾連合會」和「祗園祭協贊會」所出的《祗園祭》一書(宵山買的)。



 

祗園祭起於平安時期,西元863年,疫病流行,老百姓把祗園社(八坂神社)的神輿抬出來遊行京都市區,並在神泉苑立了代表全國各國之數的66座鉾(ぼこ),祈求能消災解厄。之後逐漸成為慣例,每年由八坂神社主辦,町眾商家負責山鉾,而且競奇鬥勝的結果,山、鉾越來越華麗,被稱為移動的美術館。近年遊行山鉾總數為32座,今年重修大船鉾,總數增為33座,雖然今年大船鉾是以「唐櫃」(からびつ)參加遊行,但完全恢復已指日可待。

 

山與鉾的形制不多做介紹,請見下圖。鉾是指鉾車,由眾人拖曳前進;山則有曳山(和鉾車一樣有木輪,由眾人拖曳前進)和舁(抬)山。

鉾:函谷鉾

(*,引自官網)

 

曳山岩戶山*

舁山占出山*

 

(看時請自行放大囉)
每座山鉾都代表不同的故事和「功用」,如上面的占出山,是神功皇后在肥前國釣到鯰魚、預兆戰勝的傳說,祈禱的利益是安產。

下面放幾座山鉾圖形,

第一座當然是長刀鉾,

(*引自官網)


在鉾的最頂端,裝飾了三條小鍛冶宗近所鑄的大長刀,斬斷疫病邪厄,是每年巡行的第一座山鉾。(目前通常使用1522年三條長吉所做長刀、鉾頭複製品)

 

橋弁慶山*

是義經和弁慶在五條大橋比武的故事。

 

以下都是和中華文化有關的

函谷鉾*

孟嘗君過函谷關

 

菊水鉾*

魏文帝尋找長壽秘方菊花水(頂上可看到雕有菊花標誌)

 

鷄鉾*

堯舜時代,雞棲諫鼓

 

孟宗山*

二十四孝,孟宗哭竹

 

郭巨山*

二十四孝郭巨埋子得金

 

螳螂山*

來源是成語螳臂擋車。頂上大螳螂設有機關,可以活動,旁邊也有螳螂






森見登美彥《宵山姊妹‧宵山萬花筒》中也特別提到螳螂山。

 

伯牙山*

伯牙與鍾子期

 

白樂天山*

白居易與道林禪師討論佛法

 

鯉山*
鯉魚躍龍門



山鉾分成先祭與後祭兩部分,巡行時,有些次序是不變的,有些則在7月2日抽籤決定。不變的包括

先祭:1號長刀鉾、5號函谷鉾、21放下鉾、22岩戶山、23船鉾。

後祭:24橋弁慶山、25北觀音山、29南觀音山,今年新增的大船鉾則列在最後33號出發。

山鉾巡行路線


長刀鉾代表消災解厄的祗園祭最初用意,巡行時總是第一個出發,也是目前唯一有真的稚兒在車上的山鉾,其他山鉾則都以人偶替代。車上稚兒一共三人,以其中一人為主,另兩位陪侍,以平安時期的化妝、服裝現身。巡行到四條麩屋町時,稚兒必須將車上備好的注連繩切斷。(注連繩,しめなは,由稻草編製的繩結,通常用來當結界或祈福時用。)

稚兒*

切斷注連繩*

山鉾集合後,大約上午9時從四條烏丸出發開始巡行,在四條通上向東行進,到河原町時轉彎北上,然後在御池通轉向西行,到新町通再轉一次向南。巡行的高潮當然是「四條河原町」、「河原町御池」的90度轉向「辻回し(つじまわし)」,簡稱大轉彎好了,所以當然要早早到這兩個地方找到合適的位子。

一早就出門,衝到四條河原町,已經到處都是人了,我們在靠東南的一角站定位,不是最好,卻也已經不錯了。


警察努力的維持秩序、關心看來疲累、暈眩、不舒服的人,有時還講幾句笑話給大家聽。


雖然拍得不是很清楚,畫面左中下白色部分,是工作人員以升降車(雲梯車?)要上去調整紅綠燈燈座的方向,避免他們影響山鉾轉彎前進。

時間將近,順著斑馬線、橫斷街道也拉起封鎖線來,瞬間,帶著攝影大砲小砲的人們熟門熟路的蜂擁而上(非常驚人),站好位置。

這時有位不知哪裡的攝影工作人員,站在街口,正好擋住蓄勢待發、準備攝影的群眾,當下群情激憤,一起大叫要他離開,這位攝影大哥回頭看了一下,可能是想他也是工作在身啊,又恢復原狀。這時群眾大叫要波麗士大人去處理。當警察走過去跟不知名單位的攝影大哥交涉時,群眾響起如雷掌聲,大家在等待中都好high啊。大哥難犯眾怒,只好蹲下來、趴下來拍,不過他的攝影機還是以器械高高懸掛,幸好他只拍了一兩輛鉾車,大概是可以交差了,就離去了。不過在場的其他攝影者也不遑多讓,推來擠去,拿著各種專業攝影機,完全不管撞到人或擋到人,我忽然想起住在植物園的先師提過,有些人為拍好看鏡頭,不惜移動、破壞荷葉、荷花,也想起各種真實或小說電影裡,入迷的攝影師的故事,大概凡事過於癡迷,往往就做出奇怪或不合適的事來。我當然被擠得七葷八素,拍到將近一半後,就專心看就是,拍不拍照,就不在意了,後來索性把相機交給旅伴去玩。再度見識到群眾的可怕力量,更加深我對任何群眾運動保持距離的決心。







遊行時,每座山鉾先有一人執旗,然後是該町隨行人群(大概是町中大老)、曳車群眾,之後才是山鉾。

一人執旗

隨行者

曳車者及鉾

封鎖線要拉到人行道後面,因為要留給曳車者空間。











每座山鉾都需要大量人力才拉得動,以下圖為例


最上層在頂上的叫「屋根方さん」(やねかたさん),為了能安全巡行,他們負責擔任山鉾的警衛,除了日曬雨淋,有懼高症的人,也絕對無法擔任這項職務。
下一層是囃子方,負責演奏樂曲。再下一層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美麗掛毯,極盡華麗之能事。掛毯前站著兩位手拿扇子,做出各種動作的人,是鉾車前進方向的總指揮,叫做「音頭取」。再下一層才是木製車輪。這樣的鉾車重量真是不可思議,據說差不多是8.5到12噸之間,要拉動他,已經夠恐怖了,還要90度大轉彎。

指揮者非常重要,到定點後,確定角度,在輪子要移動的軌道上鋪上青竹,灑上水(可能怕極度摩擦引起火花吧),然後集眾人之力,一下子轉個可能15度吧,之後再重量角度、重鋪竹子,灑水、再拖;通常三到四次可以成功。




如果角度沒算對、力量沒設定好,後果就會很慘烈。這次有看到幾輛鉾車非常有經驗的三次漂亮達陣,也有屢試不成功,可能整個團隊都著急得不得了吧,觀眾也提心吊膽,只要轉動一次,大家就努力拍手鼓勵。這次函谷鉾最慘,也許一開始角度沒算對,結果一試再試,都不知過了多久,一群人手忙腳亂,最後終於成功,大家(包括觀眾)才鬆了一口氣。他們回去可能要大檢討吧。

舁山的話,他們也會做不同方向的迴轉花式表演,又是掌聲連連。有的還有小兒隊表演,有的則耍棍、耍槍花,觀眾一律熱烈喝采。

大家都太太太厲害了,真的佩服,鼓掌致敬。


就這樣,看完33輛鉾車巡行。

 

群眾散去後,我們前往祗園。倒不是要去等看神幸祭,而是去鍵善良房吃葛切。這是我的愛店,也是我愛吃的東西,希望只要我去京都,就能每回至少都去吃一次。





這才到八坂神社行禮。宵山時八坂神社根本被人群淹沒,下午神幸祭大概人群也將如浪潮洶湧,趁著此刻空檔過去參拜。




竟然還能有空間拍照,關西三人組各穿著昨晚宵山買的祗園祭T恤。

 

神社本堂

 

神社一角

 

置放神社舞殿的三座神輿




今天接近傍晚時,將有千人以上的勇壯之士,輪流將神輿抬往四條御旅所暫駐七天,據說在「出門」時八坂神社的臺階之前,以及沿路,都會有暴猛的搖晃神轎的動作(想來很接近臺灣的神明出巡抬轎)。神輿渡御正是祗園祭最早的中心祭典。在御旅所的參拜以晚上為主,參拜者通常避免交談,盡可能保持沈默。24日還幸祭再將神輿抬回神社,28日舉行神輿洗儀式,送回神輿庫收藏。

 

因這次應該沒時間去高台寺和清水寺,但還是想走一段石塀小路。穿過圓山公園,行經通常不打開的山鉾庫房






嗯,靜靜走向這一段我喜愛的小路






















走得心滿意足,也滿足的胡拍了一堆我最愛的長牆與小路,回到東大路上,去一澤信三郎布包。因爭店名,導致分裂、各立門戶的大哥與三弟,如今已經和好,一澤帆布和信三郎合而為一,店面也拓展為兩層樓。



*布包官網


時節既是夏天,買了麻布包,選了以前沒用過的好看的梅紅色。之後去鯖魚姿壽司買了鯖魚壽司,回宿處三人分食,旨味真是太美好了,不是其他店所可比擬哪。



 喧嘩熱鬧的祗園祭行程,算是告一段落了。

上一篇:花千樹,星如雨

下一篇:巍巍帝王家

pjc 2012-09-04 14:50:29

動靜皆滿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