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別人吃虧,是最高的情商
妳身邊可能有這樣的人。
找人借車,犀利士不加滿油再還車,又或者以油價較低的92#代替偏貴的95#。
讓人幫忙打包,需要三催四請、旁敲側擊才會還錢。
朋友結婚,妳隨了禮金,等妳好事臨門,犀利士效果TA卻杳無音訊,壹點表示都沒有。
在心理學上,有種性格叫索取型人格,這類性格的人格局不高,心眼卻小,總想著讓別人吃虧,占點便宜。
與之相對的是奉獻型人格,犀利士副作用其特征是懂得換位思考,心胸寬廣,有遠見有謀略,不糾結於蠅頭小利,也不壹味吃悶虧。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談在提到個人成長經歷時說到:“斤斤計較的家庭,走不出胸懷博大的孩子。犀利士哪裡買壹個銅板看得比磨盤大的男人,會讓男人世界黯然失色。”
不讓別人吃虧,是最高的情商。
蛋糕就那麽大,不讓別人吃虧,犀利士專賣藥局在壹定程度上,自己就得受點委屈。
吃的虧日後可以賺回來,情才是千金難買。
舊上海大亨杜月笙說:“錢財用得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別人存錢,我存交情。”
我家小區旁邊有個菜市場,犀利士價格由於我熱愛烹飪,因此常去那買菜,也愛跟攤販侃大山、殺殺價。
幾年下來,我倒是逛得少了,基本直奔攤位,壹來節省時間,留點時間應酬其他事,二來對攤販知根知底,知道哪家稱準,哪家物美,便都只去信得過的攤位購買。
張姐的第62號攤位,是我買菜的第壹首選。
張姐為人實在又熱情,從不缺斤少兩,也不以次充好,最特別的壹點,是她從不讓顧客吃虧。
比如妳買了18塊2毛的西紅柿,她會直接抹掉零頭,算作18塊。
又或者妳中意的芹菜剛好23塊8毛,她不會直接以24塊成交,而是多添把蔥或者小辣椒以補差價。
《菜根譚》說“世事虧乃福,犀利士使用心得人情淡始長”,吃點小虧未必不好,可能在不經意間妳能收獲更多。
顧客們見張姐做事靠譜,也不好意思每次讓她“貼錢”,能做的就是經常光顧菜攤。
由於銷量好,張姐時常比別人提早兩三個小時收攤。
菜品的流動性強,使得新鮮度更高,顧客也多了起來。
張姐跟我說:“我也不懂什麽生意經,就是給大夥方便,幾毛的零錢算著麻煩,買賣就是相互體諒嘛。”
真正的高手,會以退為進,舍小利享共贏。
妳吃的虧裏,藏著妳莫大的胸懷,藏著妳做人的態度。
浙江省義烏,從壹窮二白的小鄉鎮成長為全國的小商品市場集散地,靠的是敢拼的義烏精神,有門義烏從商精神,叫“四進六出”。
何為“四進六出”,指的是做生意不可侵吞所有利潤,要給他人留點甜頭,不能自己吃肉讓別人啃骨頭。
將蛋糕分享給合作方,他們才會源源不斷與妳合作;
讓顧客吃壹口還能抓壹把,他們才會依賴妳,經常上門光顧。
清代揚州八怪之壹的鄭板橋,曾說過兩句至理名言,壹句是“難得糊塗”;另外壹句則是“吃虧是福”。
敢於吃虧是壹種正確面對得失的表現,試想壹下,原本在手上的錢財卻要拱手讓人,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格局。
作家馬德在《壹個父親的箴言》壹文中這樣教育他的孩子:
壹個人要贏得另壹個人的信任很容易,那就是要學著吃虧。孩子,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喜歡愛占便宜的人,但所有人都喜歡愛吃虧的人。妳想著吃虧的時候,就會贏得別人。那個懂得以更大的吃虧方式來回報妳的人,是妳贏得的朋友。
在社交學上,有個理論叫價值交換理論,核心思想是任何人際關系,其本質上就是價值的交換關系。
人跟人之間的物質或者精神的交換達到類似天平的平衡時,壹段人際關系才會和諧。
從這個理論出發,可以解釋人際交往中的許多現象。
伴侶精心給妳準備了生日禮物,妳也在盤算著情人節給TA什麽樣的驚喜。
舍友耐心傾聽妳吐槽工作上遇到的煩心事,出於愧疚,妳請她吃了頓夜宵。
妳吃了點虧,對方於心不忍,非得找機會來彌補妳。
李嘉誠在商業運作中,寧願自己吃點虧,也絕不讓生意夥伴虧損。
他告誡兒子們,做壹份生意,行業規矩賺八分,再少就是賺七分,但我們李家,只拿六分,合作大於競爭,起碼明面上要與人交好,不要被利益迷暈頭腦,該拿的可以少拿,也絕不讓別人吃虧。
真正尊貴和有教養的人,往往懂得吃小虧博大利。
不讓自己吃虧,是精明;
不讓別人吃虧,才是最高的情商。
不讓別人吃虧,有時就是在發行社交貨幣,這也是最奏效的社交方式。
什麽是社交貨幣?
沃頓商學院教授Jonah Berger在《瘋傳》壹書中對社交貨幣有解釋,指的是就像人們使用貨幣能買到商品或服務壹樣,使用社交貨幣能夠獲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評和更積極的印象。
簡而言之,只要妳的行為內容能吸引別人的關註、點贊、評價,就能稱作社交貨幣。
壹般來說,社會中的妳我,都會傾向於發行有利於自身形象的貨幣,促進雙方關系的深入。
有研究發現,當人知曉對方為其著想,不願其吃虧時,會在心裏留下對方的好印象,比如態度謙和、體貼善良、眼界寬廣等評價。
這種社交貨幣在初次見面時尤為奏效,雙方第壹次交流時對彼此的印象將深度影響今後的交往關系,有種“先入為主”的意味在裏頭,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提出。
在大家平常的工作中,不少見壹碗水端不平,吃了虧卻還被指責的狀況。
部門經理小聰,是個秉公辦事,不爭功的人。
每次發布項目任務,進行人員分工,他都盡量做到因人分事,因才分工,最大程度地激發下屬的工作積極性。
跟著他打拼,大家夥都很有幹勁,最重要的是他不會讓別人吃虧,壹股腦地搶功勞。
在分配項目獎金這件事上,他做得尤為到位,會在盡量了解同事們工作強度和工作質量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分配,做到自己有肉吃,也讓別人有酒喝。
後來小聰經理從公司辭職,開始了自主創業。
新的部門經理小斯,是典型的厚此薄彼的管理者。
新官上任三把火,小斯壹來就推翻小聰之前制定的眾多規章,弄得同事們怨聲載道。
工作分配不公,有人提早完成個人任務,卻要幫辦事效率低下的同事打下手,使得“勤人”更累,“懶人”更散。
最受人詬病的,是小斯愛邀功,拿著團隊的集體心血去跟上司匯報,生怕有下屬會蓋過他的風頭。
不讓牛吃草,卻還要它擠奶又犁地,終究要崩盤。
後來有壹部分同事忍不住“被吃虧”,跳槽到了其他公司,反轉的是,有些同事選擇投靠了舊主小聰。
就像當年俞敏洪有困難,大學舍友紛紛前來支援他,他們這樣對俞敏洪說到:
俞敏洪,我們回來是沖著妳過去為我們掃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我們知道,妳有這樣的壹種精神,所以妳有飯吃肯定不會給我們粥喝。
畢竟,不讓別人吃虧,是最高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