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08 19:45:13東城居士
春假
春假
愚人節晚上,我在台北,與朋友喝咖啡,打算喝完咖啡再回家。忽然接到母親打來的電話,說父親因為牙周病忽然導致流血,送急救住院。母親支支吾吾,似是要我直接去醫院,但後來又用一種令人放心的口吻叫我回家。母親說:「你明天再來吧!幫我們拿一些日常用品來。臨時在醫院決定住院,很多東西都沒帶。」我心中有幾許矛盾忐忑,一方面不太相信牙周病能嚴重到什麼地步,二方面父親究竟是住院了,三來父親這一個月來諸事不順,日前才因暈倒摔傷休養了一個月,今天我終於要回家了,父親又送醫急救。我從來不擔心父親,但這一個月他忽然很教人擔心,這個春假放得不太痛快。
晚上回到家,睡在大大的硬床上,脊椎好舒服,但我做了不好的夢。
第二天,我打電話到醫院,是父親接的電話。父親聲音聽起來很正常,但是當要費力向我解釋如何使用洗衣機時,便顯得有些使不上力。最後說:「你問媽媽吧!那個很簡單的。」最後我還是摸索出洗衣機的正確用法,把家裡的衣服洗了,並拿去晾。我已經習慣學校宿舍的投幣式洗衣機,反而對家裡的洗衣機相當陌生。去醫院前我在家裡做一些家事。踩在家裡的綠色地磚上,那個感覺比在學校擁擠的宿舍舒服多了;我想著:這是我的家。以後我可能也會買房子,有個更舒適的家,但是就像現在這樣,舒適的家來自不斷地做家務。尤其五六十年後,我變成一個獨居老人時,大約整天做的,就是家務吧!
而前此,我對家只感覺到舒服、不感覺到勞累,是因為勞累的一直是父母。小孩子總是會說「我長大要孝順父母」。如今,當年的小孩子們都已經在孝順父母了,而我還只能說著「我將來要孝順父母」。我已經二十七歲了,對家庭來說卻一直不是個支柱。父親病了,撐著父親虛弱的身軀的是母親。母親的身體也不好,但總是她,在堅強地愛著所有家人。我想起我在學校時,常常毫不猶豫地頂著危危欲墜的社團:快要編不出校刊的青刊社、公演眼看就要流產的歌仔戲社,我總是相信一定有辦法,然後撐著,完成了任務。我應當是有能力當支柱的,但對父親的生病卻感到近距離的恐慌害怕、想要逃避。
帶著日常用品去醫院時,看到父親嘴腫腫的,像黃一飛。我馬上想到升大三那年暑假,我去成功嶺受訓反而變成肺炎住院的往事。病人總是最軟弱的。當時我哭過,現在看到父親也哭了。原以為父親是牙齒太痛,但母親調侃父親「我以為你很堅強,結果也是在哭」時,父親又哭笑不得,沒有反擊。父親的哭,或許是覺得「衰老」這個事實,來得太突然、太可怕了。父親今年五十六歲,曾經因為看到金庸小說中「……同時躍出二人,一高一矮,年紀均已五旬有餘……那身矮老者尖聲說道……」這樣的句子而悚然心驚。母親總是戲稱父親「少年仔」、「年輕人」,如今金庸卻稱五旬的人為老者!這一次住院,大約讓父親覺得「衰老」怎麼就這麼無聲無息地欺身靠近吧!
愚人節的另一個震撼是張國榮跳樓身亡的新聞。四十六歲,還算不上「五旬老者」,便這麼走了!我到醫院陪父親時,一直不敢在父親面前提這個新聞,怕他想太多人世無常、生死代謝之事,而愈來愈沮喪。不過父親還是提到了;幸好他談張國榮之後,接下去就聊「費玉清究竟是不是同性戀」的話題,我才放了心。
父親病情穩定,不數日便可出院。晚上回到家,我還是看職棒;興農牛對擊出安打時,我便抄起新買的加油棒,一個人為牛隊加油起來。到清明節,父親才出院,我們家只有我和哥哥代表去掃墓。母親拜託伯母代為準備掃墓用的祭品,我和哥哥也不須費什麼心思,責任比想像中輕了許多。掃完墓回家,祖母、父親、母親、哥哥、我、妹妹,加上開車送我們回家的伯父,七個人坐在客廳閒聊。大家泡烏龍茶、看電視、東談西扯,唯獨父親面前一杯白開水。他看著白開水苦笑;因為醫師交待:不能喝茶、不能抽菸。父親,正在開始他的新生活運動。
愚人節晚上,我在台北,與朋友喝咖啡,打算喝完咖啡再回家。忽然接到母親打來的電話,說父親因為牙周病忽然導致流血,送急救住院。母親支支吾吾,似是要我直接去醫院,但後來又用一種令人放心的口吻叫我回家。母親說:「你明天再來吧!幫我們拿一些日常用品來。臨時在醫院決定住院,很多東西都沒帶。」我心中有幾許矛盾忐忑,一方面不太相信牙周病能嚴重到什麼地步,二方面父親究竟是住院了,三來父親這一個月來諸事不順,日前才因暈倒摔傷休養了一個月,今天我終於要回家了,父親又送醫急救。我從來不擔心父親,但這一個月他忽然很教人擔心,這個春假放得不太痛快。
晚上回到家,睡在大大的硬床上,脊椎好舒服,但我做了不好的夢。
第二天,我打電話到醫院,是父親接的電話。父親聲音聽起來很正常,但是當要費力向我解釋如何使用洗衣機時,便顯得有些使不上力。最後說:「你問媽媽吧!那個很簡單的。」最後我還是摸索出洗衣機的正確用法,把家裡的衣服洗了,並拿去晾。我已經習慣學校宿舍的投幣式洗衣機,反而對家裡的洗衣機相當陌生。去醫院前我在家裡做一些家事。踩在家裡的綠色地磚上,那個感覺比在學校擁擠的宿舍舒服多了;我想著:這是我的家。以後我可能也會買房子,有個更舒適的家,但是就像現在這樣,舒適的家來自不斷地做家務。尤其五六十年後,我變成一個獨居老人時,大約整天做的,就是家務吧!
而前此,我對家只感覺到舒服、不感覺到勞累,是因為勞累的一直是父母。小孩子總是會說「我長大要孝順父母」。如今,當年的小孩子們都已經在孝順父母了,而我還只能說著「我將來要孝順父母」。我已經二十七歲了,對家庭來說卻一直不是個支柱。父親病了,撐著父親虛弱的身軀的是母親。母親的身體也不好,但總是她,在堅強地愛著所有家人。我想起我在學校時,常常毫不猶豫地頂著危危欲墜的社團:快要編不出校刊的青刊社、公演眼看就要流產的歌仔戲社,我總是相信一定有辦法,然後撐著,完成了任務。我應當是有能力當支柱的,但對父親的生病卻感到近距離的恐慌害怕、想要逃避。
帶著日常用品去醫院時,看到父親嘴腫腫的,像黃一飛。我馬上想到升大三那年暑假,我去成功嶺受訓反而變成肺炎住院的往事。病人總是最軟弱的。當時我哭過,現在看到父親也哭了。原以為父親是牙齒太痛,但母親調侃父親「我以為你很堅強,結果也是在哭」時,父親又哭笑不得,沒有反擊。父親的哭,或許是覺得「衰老」這個事實,來得太突然、太可怕了。父親今年五十六歲,曾經因為看到金庸小說中「……同時躍出二人,一高一矮,年紀均已五旬有餘……那身矮老者尖聲說道……」這樣的句子而悚然心驚。母親總是戲稱父親「少年仔」、「年輕人」,如今金庸卻稱五旬的人為老者!這一次住院,大約讓父親覺得「衰老」怎麼就這麼無聲無息地欺身靠近吧!
愚人節的另一個震撼是張國榮跳樓身亡的新聞。四十六歲,還算不上「五旬老者」,便這麼走了!我到醫院陪父親時,一直不敢在父親面前提這個新聞,怕他想太多人世無常、生死代謝之事,而愈來愈沮喪。不過父親還是提到了;幸好他談張國榮之後,接下去就聊「費玉清究竟是不是同性戀」的話題,我才放了心。
父親病情穩定,不數日便可出院。晚上回到家,我還是看職棒;興農牛對擊出安打時,我便抄起新買的加油棒,一個人為牛隊加油起來。到清明節,父親才出院,我們家只有我和哥哥代表去掃墓。母親拜託伯母代為準備掃墓用的祭品,我和哥哥也不須費什麼心思,責任比想像中輕了許多。掃完墓回家,祖母、父親、母親、哥哥、我、妹妹,加上開車送我們回家的伯父,七個人坐在客廳閒聊。大家泡烏龍茶、看電視、東談西扯,唯獨父親面前一杯白開水。他看著白開水苦笑;因為醫師交待:不能喝茶、不能抽菸。父親,正在開始他的新生活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