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南方夜譚》
我看《南方夜譚》
草屯明珠女子歌劇團的最新大戲《南方夜譚》,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歷經半年排練,於今年六月廿一日至七月七日間的「2013好戲開鑼 廟口瘋歌仔」活動中,巡迴草屯、台南、高雄三地演出。此次作品由李靜芳、李靜兒擔綱演出,服飾採用歐洲宮庭服飾,故事環境設定在遙遠的海邊異國,令人為之耳目一新。劇中除使用傳統唱腔外,也有傳統唱腔新編、一整段的京劇唱腔、以及大量新編唱腔,以及逗趣的數字歌。無論是劇情、唱功、音樂、舞蹈、舞臺設計、服裝設計,均相當可觀。
這齣戲最具話題性的部分,應該是歐州宮庭的服飾。當所有演員穿著截然不同的歐式古裝登臺表演時,觀眾便跟著期待這齣戲有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口味。然而,這齣戲在創新之餘,又有許多傳統的元素。因此仍然很適合在廟口,滿足年長年輕各年齡層、各種口味的觀眾。
□不陌生的故事
劇目為《南方夜譚》,名字模仿《天方夜譚》。「南方」給人遙遠國度之感,但不稱西方而稱南方,似乎便暗示著這不是全面追求西化的歌仔戲。本劇服飾雖新,但劇中角色大多沒有名字,只有身分。如國太、女鬼、國主、總管、公爺、陰陽師等等,唯一有名字的是國太的姊妹淘安娜夫人。以臺語彼此稱呼時,並不會有違和感。故事的內容,聽起來也很令人感到熟悉,說的似乎是臺灣與大陸的故事,但細節上並不與臺灣的史實一一對應(不論是明鄭或者現代),因此又保有陌生感,以及傳說故事的趣味性。
如果說,故事內容與傳統歌仔戲仍這麼相符,那麼此劇的歐式服飾是否有其必要呢?可不可以改穿傳統戲服來演?我的感覺是:這齣戲是新得很必要的。宮庭的部分確實可以穿傳統服飾來演出,安娜夫人可以改成某個老安人,但陰陽師、歡喜鬼的部分,如果改成閻羅王、開心鬼(僵屍?),全劇的氣氛將會截然不同。陰陽師與歡喜鬼讓整齣戲活潑起來,對「消怨氣」一此訴求有非常點題的作用,也讓觀眾在悲傷與沉重的劇情中,能夠感到開心放鬆。
□女人的情感
這齣戲的骨架,表面上是宮廷之間、王統爭奪的故事,但實際上主要演的是女性的情感。劇中男性角色之間的關係並不是本劇的重點,誰最後執掌王權也不重要。如反派二公爺最後雖篡位成功,沒有受到任何制裁,但觀眾並不覺得他有什麼勝利。該劇重點是女人的情感。劇中兩個主要女性角色,一是國太,一是女鬼。國太有賢妻良母的形象,但你也可以說她是既得利益者、掌權者、殺人幫兇的三位一體。本劇突顯她是「曾在歷史中執行過錯誤命令、終身抱愧的一個女人」。景慕先王,疼愛國主,對皇孫太子也疼愛有加。許多的傷心難過,只能選擇獨自吞下,或選擇在姊妹淘安納夫人面前訴說。至於女鬼,堪稱本劇的主角,她和心上人生下了孩子,卻在命運的簸弄之下,被下旨處死。然而為了瞭解事情真相,她必須化解怨氣,因為劇情中設定「怨氣越重,就越見不到想見的人」,陰陽師幫助她,賜她一日還陽,變成「歡喜鬼」,好接近陽間。然而歡喜鬼怨氣仍在,仍無法與陽間的人相見。故事發展到後來,女鬼因為感受到國主對她的愧悔與思念之情,正面面對,這才化解了十八年來的怨氣。最後能以鬼魂的身分與國太相見。國太見到女鬼時,並不覺得遇到索命冤魂,而是覺得遇到同病相憐的女人,那一瞬間的心靈相契,使得她們能以為人母、為人妻的心情,相互瞭解,化解仇怨。
劇中安娜夫人的設定也相當有意思。這個人是國太的姊妹淘,國太會在她面前訴說許多心事。傳統戲曲,因為有唱腔,一般來說比話劇更容易表達內心戲。但許多內心故事,用對話的方式表演,還是比獨白的方式更具說服力。善於傾聽的安娜夫人,她以陪伴與傾聽,讓國太的心事能夠順利抒發。而那種女性特有的母愛特質,在安娜夫人身上也表露無遺。
□「歡喜鬼」的設定
此外,劇中「歡喜鬼」的設定也值得特別一提。傳統歌仔戲給人的印象,多為哭哭啼啼,以悲慘打動人心。不喜歡歌仔戲的人,往往以「哭調仔」相譏。這齣充滿悲傷元素的戲,卻用歡喜的方式表演,令人耳目一新。心靈極度悲傷、而動作卻被「歡喜化」的歡喜鬼,在得知國主對她的感情始終不變時,表現出雀躍痛哭的反應,既可愛又感人,相信已打動許多臺下的觀眾。那種極悲傷的戲卻必須歡歡喜喜地表演,很能突出演技。
「化解怨氣才能見到想見的人」,此一設定,有醒世的作用。傳統歌仔戲有教忠教孝的功能,現在的歌仔戲,依然宏揚傳統倫理道德,但又與時俱進。這齣戲便是如此,它點出「怨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病徵。故事中說,「怨氣越重,越看不到想見的人」,怨氣會讓陰間與陽間的阻隔變大。而在現實社會中,怨氣太重,也會讓人看不到真相。由於目前許多傳播媒體以撩撥閱聽大眾的情緒為能事,人們很容易就生活在怨氣之中,被怨氣所左右而看不到真相,和劇中的女鬼同一處境。
劇中陰陽師能夠用祂的法力,直接將飽含怨氣的女鬼變成歡喜鬼。但歡喜鬼只是動作「歡喜化」,身上仍有怨氣。她身穿黑色洋裝,一臉愁苦,只是肢體動作開始滑稽。那種感覺很恐怖,像被「強行和諧」。本劇告訴我們,「強行和諧」不是「真正的和諧」,強行和諧是有怨難消的,必須直接面對問題的癥結,怨氣才能化消。
□多元藝術表演形式
這齣戲還有一個亮點,即豐富的表演形式。除了李靜芳、李靜兒的優秀唱功外,李忠和的音樂製作與演出,也是明珠的著名招牌。這齣戲除使用傳統唱腔外,也有傳統唱腔新編、一整段的京劇唱腔、以及大量新編唱腔,以及逗趣的數字歌。看一齣戲,如欣賞一場音樂發表會。
又,劇中有多元的舞蹈表演。公爺篡位的武打場面,仍使用傳統歌仔戲的武打身段;第二幕及最後一幕的宮庭樂舞,則是西式舞蹈;歡喜鬼與陰陽師插科打諢的部分,有流行舞蹈的感覺。陰陽師將法杖當儀仗使,又變身成樂儀隊。
最有趣的是劇中倒敘十八年前血案的一幕。這一幕大膽採用三個劇種的表演方式:京劇、布袋戲、皮影戲。京劇是先王(總管被先王附身時,有一大段京戲唱唸表演),布袋戲是太子(女鬼口白,國主化身成真人布偶,讓演出鬼魂的演員操偶演出身為太子時的故事);皮影戲是王后(國太躲身幕後,以投影的方式序述當年還是王后時的故事)。既有區別度,又不突兀,堪稱巧妙的設計。
此外,該劇的字幕也表現創意。配合劇情需求,偶爾出現圖片、照片,令觀眾驚喜連連。甚至在表達歡喜鬼破鑼嗓子的哀怨之聲時,投影字幕也跟著發抖。運用line等通訊軟體的特質來製作字幕,令人不得不佩服劇團的巧思。
《南方劇團》是明珠女子歌劇團入選國藝會的大型製作。觀賞之後,深覺這齣戲,如有機會能在更多場合演出以饗觀眾,當能大飽觀眾的眼福。筆者在演出當天帶一位從未完整看過歌仔戲的學生一起去看戲,學生原本帶著疑慮,看完後疑慮盡消,覺得精彩好看。相信必然有更多未看過的觀眾,會有這種感覺。
學長..您的服裝怎麼那麼沒有違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