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崁樓詠史絕句
赤崁樓詠史絕句
洪嘉惠詞長編《臺灣千家詩》,僕應邀作赤崁樓絕句一首。今日重遊赤崁樓,並於紀念品部購得謝碧連《赤崁樓與雙面碑》一書。書閱畢,欲成一詩而不可得,竟作十絕,可謂豐收也。僕嘗觀連橫《臺南古蹟志》,知赤崁樓、赤崁城二者不同,前者普羅民遮城,後者熱蘭遮城也。唯不知古書文獻是否細辨此二者?觀謝著所引文獻,似未細辨樓城之別也。
1.
美地人爭憚禍繁,揮金十萬築屏藩。
守城糧竭驚潮湧,鐵甲連雲過海門。
註:赤崁樓,舊稱普羅民遮城(意為「省城」),荷蘭人因懼造反、搶劫,築此城以為防衛工事,並以該城充法庭、賓館、會見部落酋長之會議室。然此城耗費甚鉅,計十一萬荷盾,超過預算一半。當時台灣副長官揆一之月薪,不過二百荷盾,此城靡費可見一斑。又:鄭成功過海門,入臺江,實借漲潮之利。蘭人猝不及防,以是敗戰。
2.
艨艟巨艦氣如山,天墜承天命亦艱。
暫借番樓充府署,征鞭西指待時還。
註:鄭成功克復臺灣,設一府二縣。一度以赤崁樓為承天府署。赤崁樓規模狹隘,吳振臣〈閩遊偶記〉云:「赤崁城……無雉堞。名為城,其實樓臺也,土人皆稱紅毛樓,乃西洋制度……紅毛酋長所居之處。」
3.
省城無堞只樓臺,想像蘭人闢草萊。
拾級曾疑規格仄,也聞逾制墮將來。
註:今之赤崁樓,實為清代海神廟及文昌祠,已非昔日普羅民遮城。二樓亦無堞,規格亦窄狹。其間樓梯,幾不容錯身。僕曾誤以此為府署,頗訝其逼仄也。因思省政府中興新村諸廳處,樓梯皆甚寬敞,似此方侔一省樞要之規格。清人唐贊袞《臺陽見聞錄》曾載赤崁城「城初甚高峻,以勢壓縣治,墜去數稚」。
4.
淨瓶甘露祓西洋,三昧深諳選道場。
只為佛郎尋戰釁,宸綸一夜墮殘牆。
註:赤崁樓曾三建二拆觀音大士殿。首次建殿年代無從稽考,或云雍正年間,或云道光年間,或云同治二年。所祀官世音菩薩,係鄭成功家佛。謝書謂:「臺人不忘鄭氏乃於當年其駐蹕之承天府署遺址,建廟祀其家佛,以賡續香火,而鎮紅毛邪氣,並寓追懷之意亦未可知。」詩中首句本乎此。又三建二拆,首建雖不詳,要之乃於同治二年前,首拆則於光緒十年間。因佛郎西(法國)犯雞籠、滬尾,聲稱臺灣南部有他們所建遺留之城堡,臺灣縣奉上諭,收購附近民房,一夕之間毀去民房並赤崁樓壁,以杜絕洋人口實。後臺灣知縣沈受謙於此建文昌閣、海神廟、五子祠。
5.
瀛嶠曾傳起戰塵,可憐枉死牡丹人。
安瀾當仗英靈力,建廟加封祀海神。
註: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來台。自此清廷始重臺灣海防。沈葆楨有〈安平海神請加封號摺〉,奏請於安平建立海神廟一區,敕加封號「助順」,既安軍心,亦安民心。光緒准其奏,唯敕加臺灣海神封號曰「敷仁」,廟則建於赤崁樓。
6.
抗手中原憶後蘇,眼前遺跡即蓬壺。
聞說故祠崇五子,海濱文教久覃敷。
註:光緒十二年,臺灣知縣沈受謙建蓬壺書院、五子祠。蓬壺書院為府城三書院(海東、文山、蓬壺)僅存殘蹟者。有清一代,臺灣府進士五人:施瓊芳、陳望曾、施士洁、許南英、汪春源。其中施士洁與蘇軾同月同日生,因顏其庵曰「後蘇龕」。五子祠所祀者為宋儒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
7.
時逢戰亂百般哀,風氣更移重北臺。
不憚物資欽羽鳥,殷勤重建舊蓬萊。
註:一八八五年,台灣省城移往臺中,自是臺南趨於式微。日治後,行政中心乃位於臺北。臺南既式微,赤崁樓,實則僅餘古蹟價值耳。然昭和十九年(日治時期最後第二年),臺南市長羽鳥又男,感古蹟之腐朽危殆,乃不惜戰時物力匱乏,積極說服軍方協助,毅然整修。羽鳥市長延聘臺籍老工匠從事修復,據羽鳥氏所撰〈赤崁樓修復源起〉言:「他們雖都是六十開外之老工,但都抱著留其靈妙技藝於後世之信念,而專心一味孜孜琢雕、繪彩,投入於技藝之發揮,無絲毫戰時生活不安之陰影。」唯戰時缺鋼筋水泥,羽鳥氏之重修仍以木料為建材。
8.
正門過仄側門寬,三度觀音築法壇。
小徑不傷民屋集,移形換位利人看。
註:赤崁樓之正門,本朝向赤崁街,因空間狹隘,兼正門為大士殿所蔽,乃於民國五十五年,由臺南市政府修建、成大賀陳詞教授設計,以鋼筋水泥重修赤崁樓,並於羽鳥市長拆闢之防空空地附建園庭。正門改設於民族路,以利遊人參訪。今人欲遊赤崁樓,一入大門,則先見園庭,後見主建築體之側面。
9.
整建思求萬世垂,華樓開掘見洋基。
遊人半日應觀遍,五代衣冠各有遺。
註:謝書云:「原荷人所建赤崁樓建物已盡毀,所餘臺基建海神廟、文昌閣。赤崁樓身委建廟,成華頭洋身。尋昔時赤崁樓─紅毛城-番樓蹟,只得看殘存之臺基,則海神廟、文昌閣之臺基耳。」赤崁樓之布置,雖以紀念鄭成功為主,然此樓實為荷蘭、明鄭、滿清、日治、乃至國民政府共同遺蹟。僕半日清遊,歷見荷人之臺基、明人之故事、清人之建築,日人之翻修,今人之經營。五代衣冠,俱見一斑也。
10.
新闢庭園地百弓,古碑羅列紀豐功。
議和圖上荷人立,引得阿爺釋異同。
註:今大門之庭園,為民國五十五年所闢建。園區古碑叢立。其中乾隆平定林爽文後御製九碑,亦存放其中。庭園有一巨型雕像,曰「鄭成功議和圖」,該圖荷人俯首站立,呈遞降書,鄭成功受其降書,二將官侍立焉。此雕像原為「鄭成功受降圖」,乃台南市赤崁獅子會於民國六十九年籌建,原圖荷人跪呈降書,與今圖設計不同,名稱亦不同。今年(民國九十八年)二月,獅子會集資重修該雕像,前後異同,頗饒趣味。
部落格專用相簿
赤崁樓大門一進去就能看到庭園及主建築側面
部落格專用相簿
重修後之鄭成功議和圖
部落格專用相簿
沈葆楨奏請光緒帝建造的海神廟,即今日赤崁樓主建築之一
部落格專用相簿
文昌閣(赤崁樓另一主建築)中狹窄的樓梯
部落格專用相簿
沈葆楨奏請光緒帝建造的海神廟,即今日赤崁樓主建築之一
部落格專用相簿
蓬壺書院遺址
部落格專用相簿
觀音大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