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
法天效地敬鬼神
七月半加上思親孝恩
讓云云百姓爭相仿效
集合式住宅增多了
懂得繁文縟節的人少了
大家通常都莫衷一是
有人就上網搜尋一下
列印下來照本宣科一番
哪有主祭者站在供桌前頭
又不是掌旗帶隊官
我覺得這是錯誤的做法
千萬不可仿效~
只是祭拜天地鬼神
通常也沒有SOP參酌
所以行禮如儀
大家高興就好~
起碼較正確的做法
該是首席供桌與全體祭拜有區隔
主祭者至少也該在供品香爐之後
再怎麼廿一世紀科技年代
也不該如此惡搞吧?
是下午的風太大
猛烈吹襲之下吹著吹著就發爐了
並不是什麼天降異象或其他原因
除了擺設祭品大家高興亂搞一通外
我還是認為應該到大樓大門口朝外
哪有在大樓後面舉辦普渡祭典的事
供品也是五花八門
找大家喜歡吃的買來拜
拜完大家分兒食之
這也是無可厚非~
七月半的祭典
今天應該最多
往後再有別的社區大樓
咱們就不再談了..
找到這裡真是個好所在
感謝土人兄弟
近來極力爭取的空間
咱們期待百廢待興之後
能有個安身立命的所在
中元普渡禁忌
牲品要完整
鬼月祭祀無主的孤魂野鬼稱為「拜門口」,因此地點一定要選在戶外,祭品最好有雞、鮮花和水果。牲品如雞、豬、魚等都要以完整性為原則,不要做肢體分離的切割,雞要有頭有尾一整隻;豬肉也以整隻豬公為宜,但一般可以豬腳祭拜,但勿用內臟,因為內臟有消化腐蝕食物的功效,較為不潔;魚不可去鱗,因為魚鱗代表魚的靈魂,要保留完整。
鮮花水果不可少
祭品的鮮花和水果方面,鮮花要買全開,即使是含苞也要有裂開,這樣才會愈拜愈旺。而四季時令的水果,要用發音吉祥的水果來祭拜,適宜的如棗子、李子、鳳梨(某些行業請斟酌如醫院)、蘋果等水果,項目上不可偶數只能是奇數。當然,已經吃過或已開封的食物更不能擺在供桌上。
不偷吃祭品
拜拜時在每盤菜上都要插上一枝香,完畢後要燒金銀紙來超渡孤魂,紙錢要一張一張的燒,燒的過程中不要隨意撥動,燒完紙錢再灑酒在地上繞3圈,注意不可將酒灑在紙錢上,這樣會讓好兄弟收不到錢。不要偷吃祭品或腳尾飯,因為這些食物本是屬於好兄弟的,未經他們的同意私自食用,惹毛了牠們可是會招來厄運的。
服裝要端莊
祭拜時服裝宜端莊,勿著內衣褲就祭拜或赤身露背,女人應穿裙或長褲,勿著短褲。盡量穿鮮色明亮的衣服,保持整潔,不要穿深色、暗色或是黑色的衣服,以免招來喪病之氣。披頭散髮也是非常不好及不禮貌的。另外,洗衣晾衣等活動不要選在半夜進行,如果有想要回收丟棄或想要送人的衣服,也不要在這時候做處理。
勿嬉戲放鞭炮
拜拜的時候,記得切勿嬉戲、更不應該讓未足歲的小孩靠近火爐,尤其在燃燒紙錢的時候,不可讓幼兒燻到煙味,以免有穢氣上身。而鬼月的一些祭祀活動,如「跳鍾馗」等,現場的煞氣會很重,如果在一旁觀看時,最好嘴裡能含一片榕樹葉,以免被煞氣沖到。此外,在鬼月放鞭炮也是一項大禁忌,所以記得不要燃放鞭炮,以免因此嚇走好兄弟,讓它們無法超生,找不到回鬼門關的路。
毛巾洗臉盆備齊
祭拜時,通常要準備好毛巾與洗臉盆,方便讓好兄弟擦洗乾淨,民間習俗相信清洗乾淨猶如可以洗心革命、重新開始,而好兄弟也能在這段中元普渡期間裡,好好放假輕鬆一番。
風鈴應收起
拜拜時,風鈴等會發出聲響的物品也盡量收起來,不要隨便放置在容易見到的地方。如果住家這時候正在裝潢,可以繼續進行,只要開工、完工不要在農曆7月即可。晚上在房間睡覺時,脫鞋不要放在床邊,更不要朝床頭擺放。
不可亂說話
在中元普渡的過程中,要懷著慎終追遠、尊神敬鬼的心情祭拜,謹言慎行,不可以亂說話,口不擇言是禁忌。不要說「鬼」字,言必稱「好兄弟」。不要晚上夜遊,人少的地方也不要去,出門盡量結伴同行。看見有人在非特定場合燒冥紙時不可好奇觀望,因為燒紙錢時會招來好兄弟們搶錢,一個不小心就會招來池魚之殃。
中元普渡怎麼拜 ( 認識紙錢的用途 )
請參考:http://blog.xuite.net/zhentiangong/blog/18464395
相關文章:中元普渡怎麼拜
點香拜拜,口訣:( 參考 )
拜地基主:陽世主家某某人,地址某某處,敬請地基主公婆,今日準備飯菜、金紙、更衣,祈求地基主公婆幫忙眾神佛兵將,把賜於門口的財寶搬運厝內,助陽世人某某人得財得利,日後一定準備豐富飯菜奉敬地基主公婆。
拜好兄弟:陽世主家某某人,今日準備幾樣飯菜及獻金,希望您們吃得飽飽的,助我們平安順事。
香過一半,燒金,一張一張依序燒化。燒化後淋一杯清水喔 ~
對 象:
好兄弟
地 點:
自家門口,或公司門口及廟宇公普。
時 辰:
下午,若廟宇則配合公祭時間。
供 品:
飯菜六碗,清茶三小杯,酒七杯,果品,飯,罐頭,飲料,鹽,味素,糖,醬油,米,燕菜湯,香煙,檳榔,胭脂,泡麵等現代產品。
所有供品都要供一柱香,而且還要準備一個臉盆裝滿水放一條毛巾,供於供桌前的板凳上給好兄弟清潔用。
先有水有電
先蓋好浴室廁所
先給救難船隻有個居所
先為歷史留下個見證啦...
年輕人都不清~楚啊~
幸好現今都有文字記載傳世
再也不怕耆老凋零後繼無人 2010-08-26 2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