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健保就夠了
【文/胡釗維、何蕾】
健保局第六度調降藥價,造成醫院與藥廠的議價戰,
將衝擊民眾的用藥權益。(攝影‧翁挺耀) 當心,
你可能會成為「無藥病人」。
真的嗎?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各種絕症都已陸續有新藥物問世之際,
怎還會無藥? 十月一日起,健保局宣布第六度調降藥價,
在現有健保局給付的一萬六千多項藥品中,調降七千六百多項,
比重高達四七%,堪稱歷年之最,且降價幅度也相當驚人,
外國藥品的平均降幅約二五%,國產藥品則更高,
平均降幅達二八%。 藥價降,藥廠損失上百億 這一份新藥價單,
宛如各藥廠的催命符。
新的藥價一出,
各醫院立即對藥廠展開一場更血淋淋的議價戰。
早在一個月前,醫院已要求藥廠立即再降價,
且必須低於健保局新給付價的八成,否則就不再採購該藥品。
由於調降範圍與幅度都極大,也引發國內八大藥業公、協會空前大團結,於今年七月,
首度站在同一陣線向健保局「嗆聲」。
一位藥廠高層人士不諱言,這次藥價調降,
製藥業至少得損失上百億元。 藥價調降,不是件壞事,
首先,此次調降藥品中,不乏治療乳癌、肺癌的標靶藥物,
如此一來,可大幅減輕癌症病人的藥費負擔;
其次,「藥價黑洞」一直是健保局財務困窘的關鍵之一;
藥價調降,也可讓尚未調漲保費的健保局稍稍緩一口氣,
好處可說不少。只是對民眾而言,得當心的是,
極有可能影響到未來就醫權益。
衝擊一:
藥廠不願進新藥 台灣區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柏熊即預估,
此波藥價調整措施,將會有多達三百多項藥品退出健保市場,
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秘書長程馨更明確指出,
目前已有七十八項外國藥品計畫退出台灣市場,
或退出國內健保市場,其中包括多項民眾常用的藥品,
如常用抗生素、心臟血管用藥等。
藥界人士的說法其來有自,最近幾年,
已至少有二十三種新藥,在取得衛生署許可證之後,
卻決定不在台灣上市,主要原因就是認定國內健保藥價給付不合理,
「哪一種產業,禁得起每隔兩年損失一五%以上的利潤?
(編按:健保局已六度調降藥價,平均降幅約一五%)
程馨即指出,「藥廠無法獲得合理的利潤,國外藥廠引進新藥的意願當然會越來越低。」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1121期;訂閱商業周刊知識庫;訂閱商業周刊電子版】
上一篇:· 建立安全的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