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5 20:51:04水問

傷心咖啡店之歌

書名:傷心咖啡店之歌
作者:朱少麟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其實,在國二時就看完這本書了。而今的閱讀,是重溫,也更深入看到了什麼。隨著年歲的增長,閱讀經驗、思考方向也隨之豐富起來,我想,說《傷心咖啡店之歌》是我的啟蒙書也不為過。

裡頭的各種人物是立體的、多面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跳脫書中的限制,各自發展出不同的故事與情節,這正符合了佛斯特提出「圓形人物」的基本形。他們活潑,說話具有深度,在這之中也體現了作者想要表達的,她對生命和自由的觀念。

身為教育制度下的被禁錮者,我常常嚮往自由的空氣,不需待在沉悶的教室裡。為了大考,夏季時,電風扇吱吱叫著、轉著,瀰漫一股汗水味,空間好像隨之扭轉、再扭轉,死寂得令人無法呼吸。書中寫道:

還有兩天,就是大學聯考,這一考定江山的日子,拘禁了多少年輕的靈魂?主宰了多少功利導向的,還沒選擇就被選擇了出路的人們?

自由人人都嚮往,可是對於「怎樣才算自由」,人人都沒個準。如書中所說:

人們常常羨慕小鳥飛行的自由,可是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多半的小鳥終生都棲守在同一個巢,只能在很固定的領域中飛翔。而候鳥,因為天賦的習性,每年不由自主忙碌地往返於南北之間,飛行在同一條路線之上。這樣子,你能說一隻自由飛騰而去的小鳥自由嗎!

在最後一句,自由飛騰而去的小鳥,其實是人們心中早有的認定──「小鳥是自由的」。但牠其實不自由。一點都不。人類生存在資本主義、金錢主義掛帥的世界裡,總拚命的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可到後來,也許失去方向,也許對這個世界、自己的生存意義產生懷疑。因為人,到了夜深人靜時,總突然被一種無以言喻的空虛給填滿……我們有別的路可走嗎?思及此,又考慮到現實問題……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給自己找麻煩罷了。

既然在生命中沒有更好的出路,那麼只有將自己與環境相容。

相容之後,一切的一切都有了現實的目標。彷彿這麼做,就會被大眾認同,於是我們漸漸同質化,我們失去了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每個人都是社會上的小螺絲釘,多麼……無奈。

書中主角之一(其實我覺得每個人物都是主角,作者在這方面塑造得極好)──岢海安,問了馬蒂這麼一句:

試著不要用縱向的時間來丈量妳的生命,還要橫向去探測妳生命中的深度,然後拋開社會符號,再告訴我妳是什麼人。

妳怕突然被一種無聊,一種無地自容淹沒。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做一個不一樣的人,即使是廢人,本身就是一種貢獻。妳告訴我,什麼才叫做廢人?

馬蒂渴望自由,不用被約束著的生活。所以她說:

我很想做一個我行我素的人,不用向別人交代我,不用跟別人一窩蜂地去追求那種典型的人生,我渴望長出翅膀,自由自在飛翔。

對於自由的討論,還有許多不同的看法與形容。

自由並不存在,這兩個字只是人類跟自己開的一個玩笑。

自由像風,只存在於動態中。

自由來自於愛,不只人與人之間的情愛,還包括對一切理想的追求。當你心中燃起那種火一樣的熱情,在自己的意志驅動下,全心全意,不顧一切去追求。別人非難你,不怕;環境阻撓你,不怕,因為你已經完全忠於自己的意志,那就是自由。

最後一種說法,頗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那種勇氣。人生在世,若做什麼都缺乏不顧一切的氣勢,就白活一遭了。其實我倒覺得,除了夢想之外,沒有什麼能讓人類如此熱血、如此精神。

人之所以快樂與受苦,都是因為同一個原因。人有理想。有的時候面對理想,人又會退卻了,怕完全陷進去,怕失去了自己。

雖然有理想、夢想,可是有時往往它被現實所囿,無法實行。在不顧一切的前提下,我們同時又害怕失去自己、迷失方向……但就是要冒著這種危險,才有自由可尋。愈美好的東西愈要付出心血和努力去取得。而如自由這種如此珍貴(或許有人覺得自己很自由?)的東西,更是如此,不付出沒辦法得到。

我們每天生活都離不開人群,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占據了生活的大半部分,可以說是,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傷心咖啡店裡,各個主角有緣相聚於此,素園就說了:

我們有緣相聚,就是因為在這輩子的功課中,有很多道題目都在彼此身上。我們必須相逢、遭遇問題,再用我們的生命去尋求解答。若是找不到答案,那麼我們下輩子還要再相遇。

素園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女人,說出來的話語充滿柔性,「溫柔的襯色」,就是她的寫照吧。為了要珍惜一個人,為了要不失去一個人,她選擇這麼做。其實,這何嘗不是一種守候、一種守護?就如小葉甘心把自己變為男孩模樣,也是在等著海安的回首,只是輕輕一看也好。

提到了海安,他是富家子弟,不愁吃穿,他擁有近幾完美的條件,使男人女人們為之心眩神迷。

誰不會愛上一個清晨時作的迷離夢境?

人生就是夕陽裡無盡的享樂,享樂不需要目標。

他遊戲人間,看似不顧一切,但其實他掛念、迷戀著在襁褓中就已經夭折的雙胞兄弟。

如果不是因為回憶,人的心也許就不容易受傷。回憶是個磨砂的放大鏡,美麗的,會更加美得無法捉摸;可怕的,卻益發猙獰,而且猙獰得不可追究。
所以海安從來不願回想起那個黎明。

在馬達加斯加──這個半真實半虛假的國度裡,神奇的是,它就像是台灣的倒影──他遇上了耶穌,一個面容與他一模一樣的人。海安將他無法付出的愛,全數注入到耶穌的身上,但是,耶穌對人世間的情愛無動於衷,甚至可以就這麼看著一個村子被疾病威脅,漸漸被附近的蔓草湮沒……以至死亡。

如果不以人的角度觀望呢?那麼就沒有悲傷的必要,連悲傷的概念都沒有了。

只有人才會為了死亡而悲傷。而大自然不用人的觀點。祂集合了萬物的生滅、增喊、垢淨、枯榮,大自然不用人的觀點,大自然沒有人的悲傷。

人的感情,到底是一種高貴的本領,還是作繭自縛的未進化象徵?

這樣子的耶穌,對海安的愛當然無以回應。愛海安的女人也得不到他的回應,一直這麼循環,未完成的愛情,沒有自由可言。故事後來,海安以一種奇妙的方式消失了,跟耶穌一起,沒有人知曉他們發生了什麼事,後續呢?留與讀者猜想。

回到馬蒂。在幾經思考後,她決定去馬達加斯加旅行。這個地圖上的島嶼,是馬蒂高中上地理課時曾經用紅筆畫起來過的地方,她一直都很想去,卻始終沒有成行,但她決定了,受到海安的話影響。海安說:

對自己坦誠,絕對坦誠。如果在世上的頹廢,可以換來對自己的負責,那我寧願對自己負責。

馬蒂毅然決然辭掉當下擁有的工作,在給陳博士的離職信裡,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她想望自由的心。她寫道:

既然有一顆想要振翅高飛的心,就不要太指望在太通俗的辦法裡找到答案。

人生是一場華美的旅行,我只是想要走走相反的方向,從典型的人生觀裡出走。這是我的人生,而生命只有一回,不管選擇哪一種都沒有重來的機會,既然如此,我倒寧願天馬行空走一回。

很有勇氣的走一回、不顧一切的找尋某個也許根本不存在的東西,這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方法之一。我以為。

但是我到底應為自己還是為別人活?您會告訴我當然是自己,但事實上,社會壓力已經把我們馴化了,所謂為自己而活的最上策就是多多在乎別人的想法。

不欺騙自己,認真面對自己的心,勇敢一點,誠實一點……又有何妨?人生不是只有一種樣子,你所決定的事將會影響後來的結果。所謂「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說的就是這種道理。我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就這麼走完了,但也不希望就這麼放縱揮灑人生,所以我們偶爾出走,不論是這個世界、這個社會、身旁的人……甚或是自己。

當她出走至馬達加斯加,看到的景象與台北截然不同。她坐在光禿的小山丘上,晴空下,她坐了一個下午,什麼事都不做,就是等著絢爛的日落。

孤獨的馬達加斯加島,滿載異於他方的生物,存活在時間的河流裡。外面的世界一不一樣、或者外面到底有沒有另一個世界,似乎都無關緊要。其實,那真的無關緊要,物種在這裡自生自滅,枯榮消長,優勝劣敗,物競天擇,唯一緊要的是它們對著天籟發出的呼喊,生存,生存。

人的生命不也是一樣?走過遙迢的道路,又從文明焠煉了各種價值觀來搭築成休息站,這些價值觀,不論是善惡,是非,貴賤,不也都是為了最終的目的,生存?如果生存的目的就是生存,再延續物種的生命,再生存,那從頭到尾生存這件事的意義何在?人類和一個島嶼有什麼不同?它的生滅就是它的生滅,在它自己之外,一片沉靜,無關緊要。

難怪人是容易寂寞的動物,為了填補寂寞,人發展藝術,人探索感情,人用盡方法伸手締結友伴,聚集得愈擁擠,就發出愈大的呼喊,生存。終究這改變不了事實,自始至終,人都活在一場自生自滅的旅程。

人只不過是風中的微塵,來自虛無,終於虛無,還有什麼好苦惱執著的呢?就算是什麼也不苦惱執著,結果還是一樣。生命本身,和無生命比起來,一樣地虛無,一樣地沒有意義。

人自生自滅,人活著好像沒有目的,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
馬蒂的出走並非沒有意義,她領悟了。領悟是一種難得的過程,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這種體驗。

生命的意義不在追尋答案,答案只是另一個答案的問題,生命在於去體會與經歷,不管生活在哪裡。

哪一種生活都有它必須經歷的路途,即使從一切生活方式中逃離,像浪遊的耶穌,他還是在經歷;經歷過了,收進自己的意識裡,又朝圓滿接近了一步。有的人走得快,有的人原地踏步,有的人走了回頭路,有的人卻如行屍走肉,不思索,不體會,但這一切都還是經歷。這就是活著的意義。

只是後來,她替耶穌擋下子彈,生命一下便消失,什麼都不剩。她自由了嗎?死亡真的意味著完全的自由嗎?誰曉得靈魂會往哪裡去,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任何人都難以斷言,也許,馬蒂的自由,就在她為耶穌擋下那一槍而尋獲,她再也不用受制於同質化的價值觀裡,她自由了……對於海安的愛,也自由了。但她仍然想活著,還想遠遊,可是她要死了。

因為平衡了,圓滿了,寧靜了,所以虛無。

而耶穌呢?作者沒做太多描述,只寫道:

耶穌抱著死去的馬蒂,看見她胸前的血紅色的花。三十年來在幽邃之中的漫遊,耶穌他,終於第一次看到了顏色。

眼中第一次有的色彩,是馬蒂的血,紅而艷。耶穌終於有感情了嗎?因為馬蒂的血?作者在之前預告了馬蒂的死,馬蒂希望她可以灌注一絲絲感情到耶穌身上,一些熱情一些鮮血……果然,是血。

因為所有的牽掛都逃亡逸散空空洞洞,就像在宇宙裡獨自疾速飛行,飛得快了,連感覺都跟不上,所以只剩下絕對的自己,絕對的無障礙飛行。

故事後來,傷心咖啡店解散。雖然解散了,每一個人仍要繼續他們人生的旅途,海安、吉兒、小葉、素園、籐條……他們卻都經歷了各自的生命課題,懂得了什麼,就像是線一般,只會有一瞬的交會,之後,就看緣分了。

寫人的小說特別吸引人,而這部《傷心咖啡店之歌》正是此種小說。人生百相,在之中都可以看到。而小說本來就是寫人性的,作者帶領我們看過這些人物的生命,他們以生命使讀者了解重要的東西,我想,這是我在閱讀過程裡,得到最多的吧。對於自由,雖然還是沒個答案(或許我永遠不會有答案)──欸,為何追求答案?答案只是另一個答案的問題罷了!──所以,在各人的生命裡,定各有領悟,從而找出自己生存的意義。

這麼說也許嚴肅,但人生喜怒哀樂,若真的不能找出什麼,還真的白來一遭了!

The eternal flight of myself from myself.
從我自己飛離我自己的,永無止境的飛行。





出版部交的書評。
去除引用書中的話,大概只剩兩千字我的心得(汗)。

大學生活做得最有意義的事就是這件:P

下一篇:戀戀風塵

fish 2006-11-07 01:25:50

五星級啊!
拍手,可以解釋佛斯特「圓形人物」理稐嗎?

曾經 2006-11-06 17:42:12

字好多;看的好吃力XD
(謎:該是配眼鏡的時候了)

『傷心咖啡店之歌』
這名,讓我想到,我的代表作之一
『傷心酒店』
西西~

(來亂的 =  = 不要打我XD)

2006-11-06 00:32:56

寫的真好啊 我很有同感啊....XD

有人說 ”上帝如果關了一扇窗 那它會為你再創另一扇窗” 但 這扇窗你必須自己去打開 窗外就是我們的夢想嗎? 不管如何 這扇窗的開啟
是禍是福 已經選了... 不是嗎 就伸手 推開它吧
不管窗外是晴是陰 總該來的
存在 就是一個開始
決定 是個轉折
句號 不代表什麼 只是個結束
那過程呢 就隨意吧
想幹啥就幹啥 這就是自由
我真的想如此
但 有些東西以掌管我的腦 反應
使我無法 瀟灑的拋掉一些事
改 我知 但就是無法
因為 真的 害怕失去

(當她出走至馬達加斯加,看到的景象與台北截然不同。她坐在光禿的小山丘上,晴空下,她坐了一個下午,什麼事都不做,就是等著絢爛的日落。)
收到信了嗎 我就是想如此↑
之所以選擇那─-東部
就是認為在那可以忘卻 拋開現實
因為那 算隔絕塵世吧
我只想
靜靜的
坐在那 看海 看山 看雲
沒有壓力
呆坐也行
所以才會選擇那時間
那應該有足夠的時間給我們
去渡過 這...一直是我的希望
現在好累
生活 是種特訓吧
過的了嗎